西西河

主题:【原创】《投名状》将会名留青史。 -- 青山与共

共:💬14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投名状》将会名留青史。

《投名状》将会名留青史。正像捷报传来的一刻,京城上空礼花满天。

南京攻城,战鼓响。戏子唱道:啊...赵二虎...庞青云...姜武阳...弟兄三人...杀...

看到此处,我知道,投名状将会留名青史。中国电影从此站起来了。

这是一部纯粹的中国电影。只有中国式的博大与厚重才能酝酿出这样的杰作。中国式的家国,中国式的兄弟,中国式的道义和理想。美国人根本不可能理解这样深沉的情感。他们的字典里只有“人权”,而从来不会有“牺牲”。美国人会问,拯救世界?还是拯救爱人?于是尼奥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爱人。杀掉这个孩子,不然我就毁灭世界,你干不干?不干!那么怎么办?自然会有英雄来搞定。一边是女朋友,另一边是满车厢的孩子,去救谁?当然,伟大的蜘蛛侠会做到两全其美。可惜,如今我们中国的黄土地上没有蜘蛛侠,我们所有的只是满腔的悲壮。壮志未筹的失落,兄弟背叛的痛苦,深深的愧疚和凄凉。

看完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居然是那个苏州城守将。在真实的历史上,此人乃是太平天国慕王谭邵光。看过无数前额长满青茬的脑袋之后,忽见一人满头长发,身上的汉服飘飘,怎能不使人眼前一亮。

谭邵光说,十一年前,我卖了祖业,关了生意,从军反清。我能够理解他。历史上这样的人我们见得太多了。大约也是看不惯世间不公,心怀不平之气。或者是见识了民间疾苦,想要拯救黎民于水火。要么就是胸怀抱负或是野心,想要做一番事业。于是要揭竿而起,跟着太平军造反。而最终事实证明天王洪秀全并非值得追随的领袖。忠王李秀成率部转战苏浙,也不过是心存苟安之想。太平天国败局早已注定。苏州被围,小小一个苏州留守能有是什么回天之力?既然平生志向早已成空,不如一死,换得全城百姓安宁,倒也痛快。

苏州谭邵光,想要做事,便起兵造反。事既不成,爽快一死。确也是一个正道直行的人物。可惜历史已经无数次向我们证明,正道直行者必然达不到目标。

庞青云明白这一点。他说,我心中是有大事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庞青云看到了谭邵光的失败,既然直路不通,那就选择一条弯路。为了大义,小义必须被牺牲。为了心中的道,庞青云可以去研究那个沾满了鲜血的"术"。于是他可以杀俘,他可以对兄弟下手。他会说,现在我杀了人,但我可以拯救更多的人。只要我能达到目标,我将来可以加倍的补偿!可是,如果,你中途失败了呢?

真实的历史上,在苏州城杀俘的是李鸿章。我认识李鸿章,从他少年时的一首诗开始。他说,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这样的人显然也是心中有大志向的。于是李鸿章选择了一条和庞青云同样的路。只要为达目的,任人唯亲可以为之,避谤自污可以为之,结党攻奸可以为之,抱西太后粗腿可以为之。而当他终于爬到官场之巅,想要做些事情,却发现处处掣手掣脚。到头来只好去签丧权辱国条约。临死时,李鸿章遗诗道: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李鸿章委屈一世,他又成功了吗?

归根结底,历史上的成功者不可能是庞青云,李鸿章这样的读书人。历史上的成功者只能是朱元璋,是汉武帝。刘彻听信江充可以杀亲生儿子,未防太后篡权可以无故杀妃。朱元璋未雨绸缪可以凭白无故屠戮功臣。而这些都是读书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庞青云也许可以狠下心来,也许可以学会付出必要的代价,但他永远会“不舍得”,会能不杀则不杀。因而他必定失败。他的内心深处是仁义之道,马基雅维利主义永远不会深入他的骨髓。庞青云必定失败,因为他是读书人。

真实的历史上,1864年,曾国藩破天京城。他没有选择反清,而是旋即上表请裁湘军。事实上,在此前很久,他就已经在有意韬晦,自削羽翼。我们可以骂曾国藩是懦夫,但是我们也因此知道,读书人做不成大事,因为他们的弱点深藏在他们心里。

至此,我不由得又很俗套的想到了美国某YY小说里的一句话。说:为了拯救世界,必须首先染黑自己的灵魂。我看到有人说,庞青云出场时是白色,经历了一个从浅灰到深灰的过程,终于变成黑色。我说,多么遗憾,直到死,他的内心中仍然是白色。

惜哉!庞青云。悲哉!庞青云。壮哉,庞青云!

关键词(Tags): #投名状(嘉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