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书一得:烟土与延安 -- 芥末糊

共:💬135 🌺1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特货是什么还得继续查证,但是你的材料已经出反效果了

你最后那段论述明显是有问题的。

你说:“对比看看前面写的卖私盐,按谢觉哉1941年7月19日日记里详细阐述的——每年最多卖到40~50万驮、每驮最多最多20元计算,每年到头了也才挣 1000万,这还只是收入、没算支出呢......仅近两年半后、边区政府高达2亿的节余你说是靠这个卖私盐??......傻子都不信!”

首先,这2万万元法币不是财政收入或节余,里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是“边区内存”,即整个边区内的法币保有量,和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根本是两码事;

其次,1941年到1943年间,法币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以1937年法币1元的购买力为例,1938年底时约等于战前币值6角,1939年底的仅值战前币值2角8分,到1940年底时降至8分左右,1943年底只值半分——三年贬值到原来的16分之一,同样的货色就要提高16倍,2年半过去增加到原来的20倍有什么奇怪么?再说了,2亿法币很多么?抗战结束前,法币总发行量是5000亿啊。

第三,后面还有一句,“论者必说是边区外商,持法币入境买边币所致”,你怎么漏掉了?论者是谁?谢觉哉本人。“无疑是由特货补足普通物品入超而有余来的”,完全可以理解为特货出超对2万万的法币保有量有一定贡献,但是不是主因。这由最后一句就可以证明。

按照以上条件,还可以得出另一个更正常的结论,推演过程如下:

卖私盐在1941年才挣 1000万,1941年到1944年三年内法币通胀程度我们按照贬值到原来的16分之一计算,则边区卖私盐在1944年收入就达到1亿6千万法币,这还只是私盐收入而已。私盐交易给边区带来多少法币?“边区外商,持法币入境买边币”又带来多少法币?而1944年边区内的法币保有量只有2亿元,所谓“特货”的交易规模还能有多大?那“倾销”又从何谈起?

最后,你这里面无一字提到“种植”的字样,就算“特货”是大烟,那么收缴民间私自种植的鸦片以及战利品都能作为来源,甚至可能是转口贸易,你还是不能证明TG自己生产这个啊。至于你定性为“倾销”,那更好笑。

下面是从网上找出来的:

“谢觉哉在1943年6月6日的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边区政府关于禁绝鸦片的指示,不仅包括禁止种植,禁止运输,还制定措施严禁食用(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谢觉哉日记"(上)第485页)。

再说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在新区对原有的鸦片种植和流通,在一段时间内暂不取缔。这方面的例子有一个,是河南那边的一个解放区,国民党方面搞到了一个解放区政府的文告,就是文中提到的淮太西县,其中详细描述了对鸦片贩运的征税、管理等规定,落款时间是民国34年7月(1945年中旬)。这可是被当作CCP贩毒的重要罪证啊……可惜,不知道是无意疏忽还是故意忽略,国民党方面在宣传中绝口不提一个基本事实:这个解放区原为国民党军汤恩伯部防区,1944年末,国民党军在“一号作战”中溃败,CCP的敌后武装才得以建立了这个根据地。可以说,这份文告与其说是一份痛斥CCP贩毒的证据,还不如说是对国民党统治期间,该地区鸦片种植、贩运状况的真实写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