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先生李登辉与复旦往事(上) -- 月树
提起那个日本人就有气,把我们老校长的好名字,活生生搞臭了。
——葡萄
1905年,上海,由法国天主教会出资创办的震旦学院发生分裂,时任学院教务长的马良(相伯)先生无法忍受法国传教士们宗教化的管理与教学,带领部分师生脱离震旦学院,自筹资金于吴淞另立新校,取《尚书·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之义,名新校为“复旦公学”,中华一代名校由此诞生。
复旦成立之初,华夏之现代高等学府除京津两地,尽在江南。宁有金陵,苏有东吴,杭有之江,沪有同济、沪江、震旦、圣约翰,名震一时,然皆为西人教会商团创办。环顾偌大的江南,国人自办之高校,仅有清廷洋务党人之遗孓国立上海南洋公学(今为上海交大)与复旦同气连枝,遥相呼应。2005年复旦百年之际,国家贺电称复旦为“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大学”,乃实至名归。
复旦初立,百废待兴,首要之务便是物色教学及管理人才,相伯先生为此殚精竭虑。当时,正值花旗国排华高潮,客居上海的南洋归国学人在全市发起组织抵制美货的抗议活动,相伯先生亦积极参加,运动中相伯先生便认识了当年刚刚归国,以首获美国耶鲁大学文学学士学位的华人而闻名江沪学界的李登辉(腾飞)先生,相识恨晚,立即聘任登辉先生为复旦公学总教习,主持教务,由此带来了复旦四十年的福祗。
先生李登辉
李登辉(腾飞)先生祖籍闽南,生于荷印之爪哇,基督徒世家,在新加坡完成中学学业,后升入美国耶鲁,以文学学士学位完成学业,返回南洋从事教育活动,从而结识国父,参加了同盟会在南洋地区的革命宣传活动,并受国父关于民族国家的感召,于1905年回国,在上海借助基督教会组织,联合其他留美学士发起成立归国留学生组织,提倡“吸收国际先进文化,改革自新,以高尚有益的娱乐锻炼身心,以图改造社会,贡献祖国”,实施教育救国。社团功能实为学界沙龙+留学中介+新东方,在登辉先生担任复旦校职之前,已然有声有色,显示了先生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可惜先生专注于复旦校务后,社团便不复当年声望,最终由公益变营利,美誉不再。
顺便说一句,社团共同发起人中,另有一位名士,即琼岛文昌人士宋耀如先生。
登辉先生出身南洋,自幼信仰基督教,受完整西洋教育,有着深厚的外文基础,但国文基础薄弱,初归国时,竟不能使用汉语对话。担任复旦教职第二年,清廷为从留洋学人中挖掘可为己用的人才,组织全国归国留学生赴京参加统一考试,优秀者赐予进士头衔;先生认为这是官方承认归国留学生身份与学术成就的标志,欣然应考,结果凡用英法文做答的科目皆优秀,惟国文各科都是白卷。清廷感觉此人实在是过于洋化,但危难之时正是用人之际,随后几年,在先生不辞复旦教务的前提下两次聘用其为政府官费留学生考试江南地区主试官。但先生对于官场另有想法,在参加“洋进士”考试过程中,耳濡目染,尽是轻实重虚的官腔官派,并且上下贪污,贿赂成常,使其痛心疾首,深感国民思想之落后,坚定了他以教育改造青年思想,以点带面,终身为之努力的教育救国信念。此后四十年,任凭政局风吹雨打,先生始终专注于教育,再不牵扯仕业,以四十年的心血,铸就起“复旦”的名与魂。
值得一提的是,在先生最后一次担任官费留学生录用考试地区主考官的时候,认识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浙江考生,他曾经短期内就读于复旦公学,自觉所学内容与自己喜爱的工科内容有差距,遂转学至北方的唐山路矿学堂,完成学业后又以浙江考生的身份参加了官费留学生录取考试,通过登辉先生的面试,以优异成绩入美国留学,这位考生就是竺可桢先生。竺先生终身都尊登辉先生为师,而复旦校史中,也始终承认竺可桢先生为校友,尽管他在复旦的中学生涯不到一年。而与之相类似的还有一例,那就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虽然不是复旦毕业生,也被承认为复旦校友。
哦,在查阅竺可桢先生的资料时,我在他毕业的唐山路矿学堂还找到了一位他的小学弟,日后的桥梁大师茅以升。
由此我在想,是什么原因让当时国势衰微的中国,不仅在军界政界,就是在学界也能够“一时多少英豪”???
(边想边写,都半夜了,招呼土鳖杠铁牛吧,俺以那啥的名义发誓,此坑必填)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先生李登辉与复旦往事(上)
🙂送花得宝 fisherx 字136 2010-04-15 12:00:24
🙂哇,惊叹一声,小山mm—— 陈郢客 字13 2008-03-22 14:47:18
🙂老校长和复旦的故事要停一段时候了:( 2 月树 字408 2008-03-18 06:05:34
😁赞。。。好好休息,到时候再卷土重来! 李根 字0 2008-03-18 14:31:55
🙂【原创】先生李登辉与复旦往事(下上) 9 月树 字3855 2008-03-07 08:57:37
🙂好一个娓娓道来,花谢了 葡萄 字0 2008-03-08 02:26:45
🙂【原创】先生李登辉与复旦往事(中下) 7 月树 字6155 2008-03-04 09: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