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贴图】炮弹飞猪——有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的吗?进来讲讲…… -- 李根

共:💬26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是这样的,航空航天飞行器

的G值耐受力与飞行器设计水平是相关的

早期60年代设计上更多考虑推力,所以加速度增长率不稳,如土星五号一类的,所以对宇航员要求高,当时美国宇航员好像是19G,这是他们自己回忆的,应该可靠吧(时间值也很重要,可能出于这个值的时间比较短,因为这和能量有关)

在训练中:增长率与最大值不是同时出现

这往往与训练任务内容相关

不同的任务使用不同的曲线(任务的长期性与否等,是航空还是航天......)

甚至使用不同的设备(冲击或超重)

过去中国是??G/s,最大??G

现在中国是??G/s,最大??G

(嘿嘿不好意思,问号个数不代表位数,见谅)

现在航天器水平提高,因此对G值耐受力要求大大降低,君不见美国航天飞机的任务专家有中学老师,如果也需要进行高G训练,估计多半要挂掉,所以,航天飞机设计水平应该不低(同时意味着过载要求小,宇航员比较舒服),

总的趋势,满足第一宇宙速度的前提下,各国载人航天对航天员的过载要求是从高到低发展,这也就是未来普及星际飞行的希望所在(有点遥远啊,估计兄弟我看不上了,嘿嘿)。

另外,一般的规律

航空过载(战斗机)>航天(飞船)>航天飞机

胸背向过载承受能力>头盆向过载承受能力

训练过载>实战过载

(训练与实战未必是一回事)

过载承受能力也受制于机种机动能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