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春节见闻】2008,浙江小老板们的烦恼(二) -- 月色溶溶

共:💬97 🌺20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GDP里的工资份额其实反映的就是消费和积累的比例

美国佬那个比例咱们学不来,但是中国的这方面的统计数字也别全信。

浙江这里的企业,统计的时候通常都是打埋伏的,而且是政府企业合起来打埋伏。

月色MM说到的那个厂,4000万销售收入,300号人,每个人头上的销售收入10万多一点,哪怕就是卖空气的,原料和制造成本为0,每人的收入也不过10来万。而一般来说,成熟的工业产品,原材料成本不会低于1/2。再加上能源费,设备折旧,场租......等等等等,毛利10-20%就很不错了。要涨工资,要么提价,要么减人,好像没什么好办法。

先说提价,很多产品其实都是中国在做,所谓国际市场的竞争,搞不好就是跟隔壁村的某个家伙在干仗。这种劳动力成本的压力大家都有,看谁资本雄厚,笑到最后罢了;

再说减人,最早工业产品普遍由欧美国家生产的时候,人工费多少他们自己说了算,到亚洲四小龙的时候,就赚了些便宜了。但是中国人实在多,这人工费就开始跳水了。怎么办?提高每个劳动力的生产水平,直观的说,每个人头上的销售收入高了,怎么都好办。要是4000万的销售只用30个人,发工资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了。怎么提高呢?生产自动化水平要提高,毕竟机器设备只要一次性投资,不用每天发工资,更不用做思想政治工作。但是目前的很多工业品的材料、结构、工艺都没有考虑自动化的要求,譬如鞋,很多鞋底在注塑成型的时候都没有考虑后面工序的要求,弄得后道工序只能用手工一个个拿来拿去,其实只要把注塑水口留下来就好多了。因此这又是一个颇漫长的过程,看谁技术水平高,运气好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