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学校记事-上课的事 -- 老马丁

共:💬61 🌺1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老马 老马~~

俺遇到的老中教授 --- 无论是陆、台、港 --- 基本上都是 techie-sparkie-quantie 类型的,没有老马这么活泼可耐的~ 知道俺们老中也可以驾轻就熟地玩儿这些西人的专利套路,很开心 ~~

老马的学生大概是营销刚入门儿吧,Cannibalization 在现实中的情况比这个游戏要复杂。但是即使是这么个相对简单的概念,要设计这么个游戏,不出纰漏,亦非易事;而作为入门的学生来说,这个游戏会让他们记忆深刻。

现实中的 cannibalization,其复杂性在于 (不仅限于此啊):你明知道自己的A系列会残杀自己的B系列,但究竟是大力帮助A残杀B呢,还是一方面防止A残杀B 另一方面死挺B呢?换言之,是否要防止残杀,关键看被残杀者还有没有救儿。如果B系列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竞争力虽然略差 但仍有机会,那么当然应该全力阻止A的残杀同时大力支持B系列;如果B系列的覆灭只是个时间的问题,那么自己不吃掉,竞争对手也会吃掉,那么还不如自己吃掉呢 --- 俗语云“肥水不流外人田”,有点儿这个意思。特别是在产品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的行业里,如果A代表的新生的、未来的,B是沉舟侧畔 日暮途穷的,那么肯定要让A杀B,但这个时候要制定合理的“残杀计划”,因为很可能A需要花的钱还要从B身上出,所以不能杀得太快,同时也不能杀得太慢,否则市场会认为你在技术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了。

这里还牵扯到 financial analysis,诸如 cost account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等问题,而最最难办的还是公司内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基于不同的 incentive,在杀与不杀、今年杀还是明年杀等问题上,产生的分歧与争执。这个问题在那些技术更新换代不那么频繁的行业里更为突出,因为在这种行业里,技术更新 更多地是作为一个营销刺激手段来运用,比如卖牙刷牙膏的 Colgate。十几年前他们的R&D搞出了一项新技术,在杀与不杀、是否立刻就杀的问题上,就有很多争论。最后的决定是缓两年再杀。

老马这个游戏,还有上面谈到的,基本上算是一个品牌战略层面上的决策问题。而俺日常工作里遇到的,则是 tactic 层面上的决策问题,比如俺管理一些 marketing programs,每个月都要执行,但在一些特殊月份 (比如五月是毕业,九月是开学),俺的客户希望在一个月里玩儿两次促销。当然你多玩儿一次就多花一次钱,这个钱花得值还是不值捏?这个就要看这个月的第二次促销对下个月的那次促销是否构成大幅残杀。这个也叫 cannibalization. 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在检测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以及对促销轰炸的疲劳度。等有时间俺也蒸个包子,和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