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计枰点围棋大规则艺术版分规则(2008年元月版) -- 燕来

共:💬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计枰点围棋大规则艺术版分规则(2008年元月版)

计枰点围棋大规则艺术版分规则(2008年元月版)

献给您——我的母亲王在起。

祝您健康长寿,平安多福!祝全家人新春快乐!

写给读者朋友(开场白)

计枰点围棋大规则艺术版分规则之操作程序与日本计目规则的操作程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因为它们都同样地来自我国(中国)唐代的围棋。这些来自唐代围棋的操作程序是:轮番下子,可以放弃;打劫与禁着点;保留被提走的死子(俘子);可以不必收完单官(也可收完单官);棋局结束后要回填死子与俘子来做棋;做棋后,计算胜负时只数空(目)不数子;目多为赢等等。但是,在计枰点围棋大规则艺术版分规则与日本计目规则两者之间却又有着根本性的重大不同之处,前者“子空皆地”,后者“惟目是地”,有请读者朋友在比较中加以鉴别。

为节省读者朋友的时间,笔者将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笔者的原创,第二部分为规则正文。感谢您的阅读,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 笔者在《计枰点围棋大规则艺术版分规则》中的原创

文章的看点在原创,介绍原创,可以节省读者朋友的时间。笔者在《计枰点围棋大规则艺术版分规则》中的原创计有十项,如下:

一、将“子空皆地,地多为胜”引入计目法(详见第一条)

以争地为目的来下围棋,判定胜负的准则是“地多为胜”。立足于此,第一要务当是搞清地的概念。本规则将“子空皆地,地多为胜”引入计目法,将日韩两国规则之“惟目是地”提升到“子空皆地”,就为实现围棋规则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指出了日本规则“惟目是地”错误观念的病根就在于不懂得棋子生存的条件(详见第四条)

日本规则因无视“棋子的着点是其安身定居之土地”而产生出“子与单官非地”的错误观念,同时又产生出“子非地,但死子为负地”的逻辑混乱。

三、提出了“等子比空,目多为赢”这科学计目法的原理(详见第十六条)

“等子比空,目多为赢”是笔者的原创。1993年发表的计活子围棋规则的早期版本《仓颉围棋规则》在数路法中有“停子比路,路多为赢”(停,停匀,均匀,相等之意)之句,同年写作的计枰点围棋规则中,已有“停子比目,目多为赢”之句。2000年开始,在互联网上广泛宣传,可以查到大量的写有此句的文章(如《计枰点围棋规则》、《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之解译》、《科学计目法》等等)。

“等子比目”是“子空皆地,地多为胜”的推论,笔者在计枰点围棋规则之科学计目法中提出“子空皆地”乃是一项首创。在笔者提出“等子比空,目多为赢”这科学计目法原理之前,中日韩各国围棋规则及应氏规则均无此说,池田敏雄提案、美国规则和陈祖源新论,也没有“子空皆地”,甚至也没有“等子比目”,其关于计目法的内容中只有“着手相等”、“弃权一次应交一子给对方作为俘虏”和“目等于己方的空加对方的死子”,为的是让日本计目法取得和中国数子法一致的结果。

今天,“等子比目”已被广泛认同,快要成为常识了,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对此,我是十分高兴的;同时,我也认为实事求是地明确申明本人拥有的知识财产,是诚实的劳动创造者理应拥有的正当权利。

四、关于收单官(详见第九条)

收单官由对局者各方自行决定,想收就收,不收可放弃。按本艺术版将棋做成等子局面之判例,收单官不会获利,不收单官也不会受损(即便甲方放弃,让乙方收尽所有的单官,甲方也不会受损,乙方也不会获利)。所以,对局者在看清了因收单官而紧气后不会产生手段时便可放弃;反之,若对局者看出因收单官而紧气后会产生手段时,便不应放弃了。

五、单劫不粘有目(详见第十条)

单劫不粘有1目,这是计枰点规则之科学计目法对日本计目法的改良。经此改良后,就在这个问题上消除了计目法与中国数子法的分歧与差异。

持有劫的一方劫材有利时不粘劫,也已单方围住并牢牢控制住那个劫空(打劫处的空点),故该方在劫空处有1目(若劫材有利,粘劫会损1点)。

六、带眼的双活棋有目(详见第十条)

按照“子空皆地,空属邻子”之真理,本规则认为双活棋中某方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真眼与假眼)是目,对日本规则之“双活无目”作出了改良。经此改良后,就在这个问题上消除了计目法与中国数子法的分歧与差异。

七、一方权利的单官有目(详见第十条)

“双活棋中一方权利的单官,每个有1目”是计枰点规则之科学计目法对日本计目法的改良。经此改良后,就在这个问题上消除了计目法与中国数子法的分歧与差异。

双活棋中单方有权用棋子占据的空点(“一方权利的单官”),等同于该方围空中的路点(可以填入活子的空点,也就是基本眼位除外的空点),是该方在其围空以外拥有的路点。所以,每个这样的空点都是1目(1点)地(但权利方下子占领的话,便会损失这1点地,这是因为按本艺术版“将棋做成等子局面之判例”,这1点地就要由双方平分了)。

八、从唐代围棋程序中发掘出一个伟大的判例(详见第十三条)

这个判例应用于地多为胜的计枰点规则计目法中,就是——不论棋局休止前双方的着手是否相等,填空做棋(回填死子与俘子)后,将棋盘上的黑白棋子所占据的枰点(子点)与未收的单官平均分配给双方,就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在等子局面上,盘面上各方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与单方有权占领的空点就是各方的“目”,两方目以外的空点(公气)由双方均分。

本判例与“白先虚着(或放弃)时黑应贴1点”具等效性,都是“先下子的黑方收后时要贴1点”的优化。盖因将棋盘上的黑白棋子所占的子点平均分配给双方,就在盘面上黑子比白子多1个时让黑方贴出了1点。

说明:

唐代围棋先有“偶数终局”之规则(见赵之云先生所著《中国围棋胜负计算法之演变》一文),可见唐代围棋是“等子比路”的算法。后来改为“完全不收单官”,则回填做棋后使棋盘上呈现等子局面之判例隐含于其中矣。

唐代围棋的判例就是:不论棋局休止前双方的着手是否相等,填空做棋后,将棋盘上的黑白棋子与未收的单官平均分配给双方,就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

若有人否认唐代围棋有此判例,则请将其视为笔者的创造吧。

九、实战解决的独立性(详见第十四条)

棋局休止后,对局者双方发生的一切分歧(包括确认死活、确认空点的归属及其它一切方面的分歧),都应以实战来解决之。

本艺术版之实战解决不是棋局的继续,而是独立于棋局进程之外的实战检验。实战解决时应将棋局恢复到休止时的局面,并将休止时的全局棋形视为实战检验过程的初始局面(棋局休止前曾产生过的所有的全局棋形皆不带入实战检验的过程),由轮走方先下;实战解决后,也应将棋局恢复到休止时的局面,按实战所确认的结果来做棋。

说明:

实战解决后,也应将棋局恢复到休止时的局面,按实战所确认的结果来做棋——这是本规则关于实战解决的说法。这个说法的理由是:既然双方都认为盘面已无棋可争而休止,就表明了双方已做出结束争棋的决定。同落子无悔的道理一样,结束争棋的决定已经做出后也不得反悔。

十、科学计目法与中国数子法及应氏填满计点法的兼容(详见第十七条)

本规则之科学计目法与中国数子法及应氏填满计点法实现了完美的和谐的互相包容。按本规则,人们可以由计目法的结果得到数子法的结果并以应氏填满计点法来进行检验。

.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 🙂【原创】计枰点围棋大规则艺术版分规则(2008年元月版) O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