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复原㈠ -- 双石

共:💬29 🌺10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复原㈦

⒊右路军占领班佑,进入巴西、阿西茸、包座地区

⑴右路军占领班佑

  从行军日程上看,右路军占领班佑的部队应该是先行从洞垭(冬亚卡)出发向班佑前进的右翼先头部队红三十军一部。根据行军日程推断和敌方档案文献记录,时间应该是8月23日或24日。

  当年的《胡宗南部与长征红军在四川上包座附近战斗详报》有如下记录:

  

《胡宗南部与长征红军在四川上包座附近战斗详报》摘录

  八月二十三日由毛儿盖、哈洞(似为卡龙)北窜之匪约千余,经严垛坝(年朵坝)附近之阿细(?)到达班佑、冬房附近,距张支队所在之班佑寺约五十里,该队以地形不良,于二十四日晨移往班佑寺北方二十里之上藏寺,匪即进占班佑、冬房,其一股窜至班佑寺附近,与番兵相持四小时,退回班佑、冬房,其另一股约百余,盘踞班佑寺西南之阿俄山工事内。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附卷》第590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说明:

  ①上电括号内容为引者加注。

  ②阿细、冬房:这些地名尚未查到。阿细,疑为“阿西”之讹音,但阿西与上文中所述地理位置不符。

  ③“班佑寺”与“班佑”并不在一个地方。班佑寺在巴西以南数公里处,属林区,现被四川省有关部门认定为“巴西会议旧址”;班佑即今班佑乡,在草地边缘。“班佑寺”与“班佑”相距约20余公里。

⑵右路军改变“夏洮战役计划”预计行军路线,进入巴西、阿西茸、包座地区

  按《夏洮战役计划》,右路军进至班佑后本应继续北进,穿过若尔盖湿地,经热当坝、郎木寺直出夏河洮河流域,尔后由西向东,向岷州、哈达铺进击。但右路军进至班佑后,侦悉了巴西、包座、阿西茸地区的敌情及道路情况,即对原计划作出修订:脱离草地,改道向东进入林区,改由巴西、阿西茸地区经甘南迭部北进。

  这个改变意味着右路军比预计提前结束了草地行程——由班佑出夏河至少还有百余公里以上的湿地行程。据当年的红军日记和回忆文字反映,在毛尔盖筹粮时,准备的是10天至半月行程进至夏河——据童小鹏8月28日日记记载:“原来是向夏河前进,据说还有七天才能到,且一路无粮补充。而此时忽转向东进,休息时听走在前面的同志们说,右进二十五里便有很大的村落,且不是草地,听后大家都喜出望外!竟料想不到草地就这样轻便地过了。”(《红军长征日记》第144~第145页,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

  参见插图4:右路军进入巴西地区

插图4:右路军改变夏洮战役计划预定行军路线,进入巴西地区、阿西茸地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击下载清晣大图——外链出处

  图中有关地名说明:

  班佑:藏语“弯佑”的谐音音译,意即“老和尚”。

  巴西:藏语“华尔吉”的意译,意即“荣华快乐”,引伸义为“文明的乐园”。这一带有两个巴西,一为上巴西,因位于巴西河上游而得名,又名纳日(藏语意即“神山”);一为下巴西,因位于巴西河下游而得名,又名长安(藏语意即“窄路”)。红军过境时所指“巴西”,一般是指下巴西。

  阿西:藏语“快乐吉祥”之意,若尔盖县境内有两个“阿西”,一为阿西茸,意即“永远快乐的农区”;一为草地阿西,红军过境时驻扎过的是阿西茸。

  包座:藏语“务柯”的音译,意即“枪筒”,因包座沟笔直形似枪筒而得名。包座河中有两个“包座”,一为“上包座”,因位于包座河上游而得名,又名俄若塘(意为“奶桶坝”——因地形形似奶桶),一为下包座,因位于包座河下游而得名,在今达来(藏语“花虎”之意)附近。红军过境时所称“包座”一般是指上包座。

  求吉:藏语意即“法王”,红军过境的文电译作“救济寺”。

  卓藏寺:红军长征文献中译为“脚仗寺”、“觉大寺”。

⑶右路军取得包座大捷,转入休整,等待左路军前来会合

  右路军先头部队到达班佑时,巴西、包座、阿西茸、求吉寺地区有少数敌军,分驻在班佑寺(即现在被四川省有关部门确定为“巴西会议会址”的寺庙)、卓藏寺(当时译作“脚仗”、“觉大”)、求吉寺(当时译作“救济”)、达戒寺,随右路军右翼部队行动的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决定消灭此间敌军,打开改道北进的通路。敌军在侦知红军到达后,即收缩至求吉寺、卓藏寺、达戒寺,固守待援。红军右路军主力在顺利进入巴西、包座、阿西茸地区佑后的8月29日,即发起包座战役,将沿包座河谷北进的敌第四十九师伍诚仁部大部歼灭,红四军一部亦对求吉寺之敌形成包围,将敌人压缩在寺院庙内。

  参见插图5:包座战役示意图

插图5:包座战役要图

(1935年8月29日~9月1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击下载清晣大图——外链出处

  巴西、包座、阿西茸、求吉寺地区已属于林区,海拔也降低了许多(由3500米左右降至2900米左右),人口较多,相对荒无人迹的水草地来说,环境大大改善。右路军一边派出红一军团向俄界前进探路,一边进行休整筹粮,进行北上的准备。党中央和右路军徐、陈首长在此间多次集会讨论北上事宜,并电催、等待左路军前来会合,共同北上。

  然而原本动摇不定的张国焘最终还是下定了“南下”的决心,执意要右路军掉头南下。

  9月1日,右路军徐、陈首长与毛泽东联名致电红军总部朱、张首长,通报敌情及右路军行动方向:

徐向前、陈昌浩、毛泽东为促左路军北上致朱德、张国焘电

(1935年9月1日)

朱、张:

  ……

  二、依上情况,右路军须以主力向前推进。以不突出西固、岷州线为度。第一步以一、三两军控制罗达地区,四军、三十军主力控制白骨寺地区,其一部控制包座。这样控制了两条平行东向路,并随时可与胡敌五个旅有把握的作战,决不会被敌截断,更不是从间隙偷出封锁线。候左路到达,即以一支队向南坪方向,又一支队向文县方向佯攻胁敌,集中主力从武都、西固、岷州间打出。必能争取伟大胜利。

  ……

                    向前、昌浩、泽东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138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由此可以看出,此时中央政治局已对“夏洮战役计划”预定行军路线作出了修正:改“向北”为“向东”(虽然总的方向仍是“北上”),从“以岷州为根据向东发展”,改为直接“从武都、西固、岷州间打出”。

⑷争取张国焘北上不果,党中央率中央红军一、三军团单独北进

  9月9日,党中央和右路军徐、陈首长屡屡争取张国焘率左路军前来会合共同北上不果,加上“密电事件”发作,中央政治局在牙弄村周恩来驻地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后,被迫率中央红军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参见插图6:党中央率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

插图6:党中央率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

(1935年9月9日~9月10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击下载清晣大图——外链出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