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计枰点围棋大规则唐宋版分规则(2008年元月版) -- 燕来

共:💬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计枰点围棋大规则唐宋版分规则(2008年元月版)

计枰点围棋大规则唐宋版分规则(2008年元月版)

写给读者朋友(开场白)

围棋发祥于中国,已有四千年悠久的历史。今天,围棋正在走向世界,围棋规则的统一是一件大事体。笔者以为,统一围棋规则是世界人民的事情,更是炎黄子孙的事情,世界华人围棋爱好者理应当仁不让地肩负起历史的重任。

计枰点围棋规则是一部大规则,它以“子空皆地”的科学计目法取代“惟目是地”的日韩两国计目法,对日本规则做出了全面的彻底的改造,实现了计目法与数子法及填满计点法的和谐兼容,开拓出世界围棋规则统一的道路。

笔者为求真务实,为宣传普及,写下计枰点围棋规则的两个简明版本——唐宋版与明清版。唐宋版仿中国唐宋时期的围棋,在先手方收后时抹掉其一点利(在收后问题上与日韩两国围棋规则一致);明清版仿中国明清时期的围棋,承认先手方因收后而获得的利益(在收后问题上与中国、美国及应氏围棋规则一致)。

计枰点围棋规则唐宋版在坚持中国现行规则和应氏规则“子空皆地”真理和“实战解决”原则的同时,又像日韩两国规则一样,可以采用不会破坏棋形的比目法来计算胜负,可以作出“黑先贴6点半”的贴点规定,还可以通过计目法来获得数子法的结果并以填满计点法来加以检验,既坚持原则又灵活行事。笔者个人认为,计枰点围棋规则之唐宋版最易于为日韩两国棋界和世界各国各地熟悉计目法的围棋界人士所接受。

为节省读者朋友的时间,笔者将本文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笔者的原创,第二部分为规则正文。感谢您的阅读,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 笔者在《计枰点围棋大规则唐宋版分规则》中的原创

文章的看点在原创。先介绍原创,可以节省读者朋友的时间。可以有理由认为,读者朋友最为关心的问题即本文最大的看点应该是——计枰点规则唐宋版与明清版这两个分规则之差别究竟在哪里?为此,愿先在这里特别介绍笔者原创中“白先虚着黑贴1点”这一项规定——唐宋版与明清版这两个分规则之差别就在于前者有此规定而后者无此规定。

特别看点:黑方应因白方先下出虚着而贴出1点(白方先提议休止时,黑方应贴1点)

本规则认为,后下子的白方下出棋局的第一手虚着时,在双方相争的阶段里黑方多下了一手实着,因此,黑方应贴出1点来对白方作出补偿(像这样对白方作出1点利的补偿后,黑方便不应因其收后而对白方再作补偿了);若是黑方下出棋局的第一手虚着时,黑方便不应对白方作出这1点的补偿了。

说明:

中国棋界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向日本规则靠拢,曾作出过“先下子的黑方收后时要还给白方半子(相当于贴1点)”之不成文规则。显而易见,此规则会因确认收后方而引起双方的相争,致使棋局不能在习以为常的无争局面下正常地休止。上世纪80年代,日本围棋学专家池田敏雄为使中国规则向日本规则靠拢,为使“黑方收后时应多贴出1点”具可操作性,提出了“判先下出虚着一方的对方为收后方”之提案。笔者个人认为,池田提案既有可操作之优点,又有逻辑混乱之缺点(讲不清关于“收后”的概念),因此,它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笔者为了追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先后提出过“以1点利交换着手权”和“白先虚着(或放弃)黑贴1点”之规定及“勿须平衡手数,但在回填做棋后,将棋盘上的黑白棋子所占的子点与未收的单官及公气平均分配给双方”之判例,这三者都是对“先下子的黑方收后时要贴1点”的优化。可以有理由认为,“白先虚着黑贴1点”之规定在操作上最为简单方便,在理论上又具合理性而逻辑严谨,它应该就是完美的规则吧!

还要在这里特别加以说明的是,本规则作出“白先虚着黑贴1点”之规定,不是为了向落后的日本规则靠拢,而是回归到日本规则的源头,回归到唐代的围棋(笔者发现,在唐代围棋数路法“不必收完单官,回填做棋后,只数路不数子”的程序中隐含着“先下子一方收后时要扣除其1子(1路)”之规定)。

“追根溯源,回归唐朝”——这个口号必会使中国棋人感到光荣和自豪!

笔者在《计枰点围棋大规则唐宋版分规则》中的原创计有十三项(为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在上面特别介绍过的“黑方应因白方先下出虚着而贴出1点”仍在其中),如下:

一、将“子空皆地,地多为胜”引入计目法(详见第一条)

以争地为目的来下围棋,判定胜负的准则是“地多为胜”。立足于此,第一要务当是搞清地的概念。本规则将“子空皆地,地多为胜”引入计目法,将日韩两国规则之“惟目是地”提升到“子空皆地”,就为实现围棋规则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指出了日本规则“惟目是地”错误观念的病根就在于不懂得棋子生存的条件(详见第五条)

日本规则因无视“棋子的着点是棋子安身立足之地”而产生出“子与单官非地”的错误观念,同时又产生出“子非地,但死子为负地”的逻辑混乱。

三、提出了“等子比空,目多为赢”这科学计目法的原理(详见第十九条)

“等子比空,目多为赢”是笔者的原创。1993年发表的计活子围棋规则的早期版本《仓颉围棋规则》在数路法中有“停子比路,路多为赢”(停,停匀,均匀,相等之意)之句,同年写作的计枰点围棋规则中,已有“停子比目,目多为赢”之句。2000年开始,在互联网上广泛宣传,可以查到大量的写有此句的文章(如《计枰点围棋规则》、《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之解译》、《科学计目法》等等)。

“等子比目”是“子空皆地,地多为胜”的推论,笔者在计枰点围棋规则之科学计目法中提出“子空皆地”乃是一项首创。在笔者提出“等子比空,目多为赢”这科学计目法原理之前,中日韩各国围棋规则及应氏规则均无此说,池田敏雄提案、美国规则和陈祖源新论,也没有“子空皆地”,甚至也没有“等子比目”,其关于计目法的内容中只有“着手相等”、“弃权一次应交一子给对方作为俘虏”和“目等于己方的空加对方的死子”,为的是让日本计目法取得和中国数子法一致的结果。

今天,“等子比目”已被广泛认同,快要成为常识了,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对此,我是十分高兴的;同时,我也认为实事求是地明确申明本人拥有的知识财产,是诚实的劳动创造者理应拥有的正当权利。

四、新概念虚着(详见第三条)

虚着,着子于盘外,按本规则之计目法来计算胜负时,各方虚着之子应于做棋时与己方提子与死子一并回填——是为新概念。本规则以新概念虚着来取代日本规则之放弃。

说明:

以新概念虚着来取代放弃在计目法中是必不可少的。舍此,便不能在回填做棋后得到等子局面,而等子比目正是科学计目法的基本原理。又,以新概念虚着取代了放弃后,就使计目法也能以实战来解决一切分歧。

(为使问题简单化,在这里不提虚着兼有棋形的变化。)

五、黑方应因白方先下出虚着而贴出1点(详见第十二条)

本规则认为,后下子的白方下出棋局的第一手虚着时,在双方相争的阶段里黑方多下了一手实着,因此,黑方应贴出1点来对白方作出补偿(像这样对白方作出1点利的补偿后,黑方便不应因其收后而对白方再作补偿了);若是黑方下出棋局的第一手虚着时,黑方便不应对白方作出这1点的补偿了。

“黑方应因白方先下出虚着而贴出1点”也可表述为“白方先提议休止时,黑方应贴1点”。

说明:

中国棋界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向日本规则靠拢,曾作出过“先下子的黑方收后时要还给白方半子(相当于贴1点)”之不成文规则。显而易见,此规则会因确认收后方而引起双方的相争,致使棋局不能在习以为常的无争局面下正常地休止。上世纪80年代,日本围棋学专家池田敏雄为使中国规则向日本规则靠拢,为使“黑方收后时应多贴出1点”具可操作性,提出了“判先下出虚着一方的对方为收后方”之提案。笔者个人认为,池田提案既有可操作之优点,又有逻辑混乱之缺点(讲不清关于“收后”的概念),因此,它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笔者为了追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先后提出过“以1点利交换着手权”和“白先虚着(或放弃)黑贴1点”之规定及“勿须平衡手数,但在回填做棋后,将棋盘上的黑白棋子所占的子点与未收的单官及公气平均分配给双方”之判例,这三者都是对“先下子的黑方收后时要贴1点”的优化。可以有理由认为,“白先虚着黑贴1点”之规定在操作上最为简单方便,在理论上又具合理性而逻辑严谨,它应该就是完美的规则吧!

还要在这里特别加以说明的是,本规则作出“白先虚着黑贴1点”之规定,不是为了向落后的日本规则靠拢,而是回归到日本规则的源头,回归到唐代的围棋(笔者发现,在唐代围棋数路法“不必收完单官,回填做棋后,只数路不数子”的程序中隐含着“先下子一方收后时要扣除其1子(1路)”之规定)。

“追根溯源,回归唐朝”——这个口号必会使中国棋人感到光荣和自豪!

六、关于收单官(详见第十条)

本规则在原则上与中国现行规则及应氏规则相一致,要求收完官子。因单官是双方可争之地,故应收完单官,双活棋中“单方权利的单官”也要收完,单劫也要粘上。但本规则又有不同于中国现行规则及应氏规则的特殊之处,这特殊之处就是——单方有权的一方应先下出虚着,待对方应以实着以后再去占领其“单方权利的单官”;持有单劫且劫材较多的一方,也应先下出虚着,待对方应以实着以后再去粘劫。

七、单劫不粘有目(详见第十条)

若对局者双方同意在单劫未粘时休止(以连续两虚作出表示),则在该单劫的空点处有1目。这是计枰点规则之科学计目法对日本计目法的改良。经此改良后,就在这个问题上消除了计目法与中国数子法的分歧与差异。

八、带眼的双活棋有目(详见第一条)

按照“子空皆地,空属邻子”之真理,本规则认为双活棋中某方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真眼与假眼)是目,对日本规则之“双活无目”作出了改良。经此改良后,就在这个问题上消除了计目法与中国数子法的分歧与差异。

九、一方权利的单官有目(详见第十条)

若对局者双方同意在双活棋中一方权利的单官未收完时休止(以连续两虚作出表示),则该方在其每个单方权利单官处有1目。

“双活棋中一方权利的单官,每个有1目”是计枰点规则之科学计目法对日本计目法的改良。经此改良后,就在这个问题上消除了计目法与中国数子法的分歧与差异。

双活棋中单方有权用棋子占据的空点(“一方权利的单官”),等同于该方围空中的路点(路点是可以填入活子的空点,也就是基本眼位除外的空点),是该方在其围空以外拥有的路点。因每个路点都是围空中的1目地,故每个“一方权利的单官”都是其1目(1点)地。

十、计目法也能通过实战来解决一切分歧(详见第三条、第十六条)

本规则以新概念虚着来取代放弃后,其计目法也可通过实战来解决一切分歧,从而消除了日本规则的诸多判例。

十一、新概念棋着之负着(详见第十三条)

(1)A类负着

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一枚黑子——这便是黑方下出的一手A类负着。取下一枚黑子后所产生的那个空点视为公气由双方均分,每方分得半点。

(2)B类负着

从黑方地盘中取下一枚黑子——这便是黑方下出的一手B类负着。取下一枚黑子后所产生的那个空点为黑方的1目。

十二、科学计目法与数子法及填满计点法的兼容(详见第十九条、第二十条)

计枰点围棋规则之科学计目法与其数子法及填满计点法实现了完美的和谐的互相包容。按本规则,人们可以由计目法的结果得到数子法的结果,也可由数子法的结果得到计目法的结果,并且,可以用填满计点法来进行检验。

说明:

关于本规则与现行各种规则的关系,说明如下:

在通常情况下,不论是黑方收后还是白方收后,本规则(计枰点围棋大规则唐宋版分规则)之计目法与日韩两国围棋规则在计算胜负的结果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本规则与日韩两国规则之间又有很多处重大的不同,那都是日韩规则应当改进的地方了;本规则之数子法与中国现行规则及应氏规则在大体上基本上原则上都是和谐一致的,若在中国现行规则与应氏规则中增加一项“白先虚着(或白先放弃或白先提议休止)黑贴1点”之规定,并将中国规则还3又3/4子(相当于贴7目半)改为还3又1/4子(相当于贴6目半),本规则就在理论上与实际操作上都与修正后的中国现行规则及应氏规则完全一致了。

十三、终局理论(详见第十八条)

(1)协商终局

两虚休止后,做棋完毕(数子法在清理完死子后,计目法在平衡了手数、清理完死子与回填做棋后),双方遵守规则并按规则所采用的方法来计算胜负(数子法是子空合计,公气均分;计目法是等子比目),这时,棋局为协商终止。

(2)四虚终局

对局者双方下出连续四虚着后,棋局终止。像这样终局后,存在于棋盘上的有气的棋子都是永远的活子。按四虚终局规则,终局前(指第一、第二、第三虚着后)各方都拥有自由行棋,选择下出实着或虚着的权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 🙂【原创】计枰点围棋大规则唐宋版分规则(2008年元月版) O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