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剖析《集结号》,边看边聊 -- 大鹏翔宇

共:💬86 🌺13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数学”也就是一只会扯淡的主。

撇开河里对《集结号》争论的一些观点不谈,数学也是纯属胡扯。

《集结号》拍摄的目的,就是宣传战争恐怖论

自从《大兵》以后,后来还有《太极旗》,《兄弟连》,近年来的各国的战争片基本走的都是“真实”“血腥”的路子。 撇开对其评价不谈,通过电影,该领略过战争残酷的都已经领略过了。战争本来就是恐怖的,不恐怖的是儿戏。只不过小刚同志赶了把时髦,事实上,国产战争片表现战争场景趋向真实早就开始了,大片里《太行山上》声声到肉,央视6的电视电影《狩猎者》(讲一个抗战中的小孩“狙击手”的),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向《大兵》学习的痕迹。

常孟兰率领的是七个人,(但是故事中说连长命他带一个班阻击,一个班怎么只有七个人?常孟兰没有讲,而且他去世了)。

一个班怎么只有七个人?或许数学可以解释下狼牙山五壮士的一个班为什么只有五(六)个人。

《集结号》发挥战争恐怖论功能,说是一个连四十八个人都战死了。但是常孟兰呢?并没有说他率领的七个人都战死了,而是在天黑后各自突围,失散了。瞧瞧这死亡率就不能够达到“战争恐怖论”的标准。

全体战死的战争恐怖,伤亡轻微的战争也未必不恐怖。看美国人写的一些关于战争的回忆,都不厌其烦诉说自己所经历的战斗如何恐怖,如何让人绝望,然后一看数字,总有伤亡寥寥的感觉。

我军也还是有一定的时间灵活性的,并没有象《集结号》中说的那样,听不到号声就一定要坚持到死。因为坚持到天黑他们听不到号声,也就突围了,在突围中失散了。这和我军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素养是很有关系的。

这两天没事在看《战争秘史档案馆》(战沙)里DAIZUI写的西北解放军与青马拉锯的文章(战沙里既有伯玉这种烂人),但有些文章客观说写的还是可以的,文中记载(真实与否再议,但个人认为尚可信),与青马一次战斗中,一个游击队整编成的共军团(旅?)奉命阻击,一时与野司联系不上,首长擅自将部队带离,结果差点造成野司被全歼。所以,用“是否突围”来推论《集结号》中抵死不退不符合我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实为荒谬。

文中讲到常孟兰找了四十八年,又很奇怪,难道他不谋生?如果他谋生,他没有太多的功夫在找。

此句完全属于抓着文字的一些语病作无聊的纠缠。举一例,我念及失散多年的旧日好友,多方打听,也曾顺便或特地到某处寻访(这与我要工作,要谋生并不矛盾),日后偶遇,说声:我找了你十年啊。又有何不可?

因此,他可以说是战场上的失散人员。而且,因为他不是大干部,(说是排长?我觉得奇怪的是,共产党的军队向来论资排辈,董存瑞参加过抗日战争,而且在解放战争中是战斗英雄,牺牲前就是战斗英雄,在牺牲的时候才是班长,常孟兰就当上排长了?反正都听他一面之词。而且,报道中并没有提到他入党的事情。董存瑞是党员,却仍然是班长,常孟兰不是党员?因此,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面之词。

是“一面之辞”,但用之和董存瑞比较来证明“不可信”实为荒谬。董存瑞是1945年抗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参加的八路,当然也算是“参加过抗日战争”,但以此来证明董存瑞老资格则十分荒谬。况且,战争中人员大量损失,尤其是大战役中较快补充到基层指挥员岗位上完全是正常的。董存瑞所在的部队似乎没有遭受过严重的损失,若董存瑞能活到解放战争后期,便是作排长,连长乃至营长,也未必不可能。

影片中将连长的名字诬蔑为谷子地,那也是一种诬蔑。
“诬蔑”?真亏数学同学说的出来。旧时中国人取名有以地为名,以物为名的习俗,若说后世有“沪生”“京生”的,便取名“谷子地”又如何?若说“狗娃”“狗剩”之类的尚属“贱名”,但本就有“谷”姓,“子地”为名,也不是一个“俗名”,便叫了这个名字又如何?

从常孟兰的经历,就知道国民党军当时有多么烂。你想想,他也是掩护一个团转移,(至少故事是这么说),那么相信一个团都到了要转移的地步了,敌人的兵力应当是更多的,至少大于一个团吧?很可能有一个旅,也有几千号人了,但是常孟兰就七个人,能够把几千号人给阻住,坚持到天黑敌人不能够前进一步,而且这七个人还不是战死,而是趁着夜色基本上突围了,你想想这几千拥有飞机大炮的国军,是不是特笨蛋?从这个角度讲,和国军打仗,是没有什么可恐怖的。冯小刚为了他的暴力效果,把国军的力量给夸大了。
前面提及的关于西野与青马战斗的文章里便讲到,青马预围歼西野某旅时,该旅便有最后的掩护部队为班、排级,有全部战死者,也有突围而出者。

至于说和国军打仗没什么恐怖,更是显得数学同学调皮了。莫说解放战争早期共军有局部失利者(如皮旅中远突围、西野×纵×旅(番号须再查一下)遭重创(据说几遭全歼,是几乎遭到全歼,而不是几乎被全歼)),便是在共军处于攻势的淮海战役里,也是“王牌对王牌”,一些战斗极为惨烈,后期还有青树坪遇俘,金门覆没,国军在大势上已然去了,但在局部仍然是有力量的,又哪里需要“夸大”。大概也只有数学这种看惯了只讲胜利,不讲失利,共军是金刚不坏,国军是一触即溃的“宣传”(本身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这个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记得当年有部讲淮海战役的《今夜星光灿烂》反映后就有人说“表现战争太残酷了”“我军死的太多了(其实不超过5个)”云云)的人,才会有如此无聊的想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