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汉回等民族关系问题浅仪 -- 清水

共:💬305 🌺786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历史事实是必须承认的

然而如何解读,就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了。比如说贩奴问题,其实哪里用得着专门提到东非?阿拉伯征服初期的奴隶不是更多?但是问题出在阿拉伯民族是从部落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而一步迈进了封建社会形态,不能用今日的眼光去衡量他们当时的价值标准。而且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不能以教友为奴隶,所以奴隶一旦信仰伊斯兰教,就会成为释奴,这点比起欧洲的奴隶贸易来,还是有先进的地方的。欧洲人在殖民时期可不管抓到的黑人是否皈依了基督教,还是一样把他们当成奴隶出售。

伊斯兰教在印度、中亚等地传播时屠杀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的问题,这个也不能回避,不过应该是征服时期的措施,而不是征服后的常态。事实上,中亚的许多人改信伊斯兰教,还是出于教义的简单易行以及后来的免税措施吸引的。

最后关于人头税问题,其实每年一个第纳尔,对普通民众来说是一笔中等的开销吧,在拉希德时代,一个普通人年收入300迪尔汗,即可保证一家人的生活开销,而一个第纳尔等于10个迪尔汗,也就相当于普通人一家2周的生活费吧。当然,对穷人来说,他是否给的起,的确是个问题,但是穷人是可以少交的,似乎没听说过不给钱后结果会怎样。是否愿意交这笔钱,那是另一个问题,我对印度历史不太了解,只是我知道,在阿拉伯征服中亚的早期,发生的大量暴动与起义,其经济原因主要不是因为人头税,而是因为高额土地税(“海拉吉”,关于这点,请参看链接出处)。

不过我想只怕对印度的许多贱民来说,加入伊斯兰教至少要比做个永世不得翻身,连来世的希望都被剥夺的“非再生族”好吧。事实上印度人也的确赋予了穆斯林民众两个副种姓(不属于任何种姓),高级的称为沙利夫,是从国外来到印度的穆斯林和从高种姓转化成穆斯林的印度人,另一个是低级的阿贾拉夫,是从低种姓转化成穆斯林的印度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