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天国志?翼王世家 (二) 辅政安民 -- numzero

共:💬1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太平天国“计亩征钱粮”始于何时?

节选自王建华《安庆易制评议》

史学界有些同志认为,太平天国实行“计亩征粮赋”的措施,在早期即是各地都有的普遍现象,并不始于石达开和安徽地区。他们的主要根据是邹树荣的《蔼青诗草》,钞本《忆昭楼时事汇编》和汪士铎的《乙丙日记》。让我们看看这些根据是否成立。

西征军于一八五三年八月二十四日进围南昌, 《蔼青诗草》说: 太平军在南昌城外,“计亩征粮扰富宝,(乡间计田一石,或出谷一石二石不,分与无田者食,于是有田者多受累。)得钱相博快游民。 (乡间无田之人,或以米易钱,相聚赌博,无故得食,此风最不可长。)吾村前后分三次(吾家一回出谷五十余石,一回出谷二十余石,一回出谷廿石。)此举难期苦乐均。”如粗看“计亩征粮”,不正是按田亩征收粮赋吗?可是从邹氏自己的注解中不难看出,说的是太平军强令富户拿出余粮救济无粮的贫苦农民,使贫富“苦乐均”,与征收粮赋毫不相于。太平军在南昌围城仅仅三个月,哪有三个月中就征赋三次且一户竟征至百石之理?

《忆昭楼时事汇编》载,咸丰三年七月,太平军在皖南太平府“近城各乡,邀乡老数人,口称现在田稻将割,每亩交纳粮稻卅斤,乡老回称我等均系贫民,此等事要向田主说去,该逆即限五日后回报,亦即开船而去”。实际上这与《蔼青诸草》所说是一回事,即强令地主按田每亩“进贡”稻谷三十斤,所以乡老回称,要贡粮,向地主去要。这哪里是什么“着佃启征”或“征收田赋”?

汪土铎的《乙丙日记》,记他寄寓天京郊外陈墟桥蔡村时,当地农民皆“仇恨长官”,问其原因, “则以收钱粮故。问长毛不收钱粮乎?曰吾交长毛钱粮,不复交田主粮矣。曰汝田乃田主之田,何以不交粮?曰交则吾不足也。吾几子几女,如何能足?曰佃人之田,交人之粮,安问汝不足?”仅从字面看,颇似太平国已实行了“着佃交粮”,但如果联系当时的背景则大不然。陈墟桥离天京三十里,据汪士铎自己讲,他于咸丰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始从天京城中逃出,十二月初一日剃头之后,方于十二月二十五日至蔡村,可见这一带当时处于清政府的控制之下,并不同于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否则汪氏岂不是再投“罗网”?所以,我同意王天奖先生的说法,这仅仅是反映了农民要求摆脱地租剥削的愿望,并不是太平天国已经在这里推行“着佃征粮”。

再联系前已提到过的黄德华的诗来看,清楚地表明,石达开西上安庆之前,太平军并未实行‘助彻取民制”这种田赋制度,而是“诛求猛加虎,蝗过无稍捐”。一个“捐”宇,为太平军在南昌和太平府的作法,下了最好的注脚。就是说,这时太平军在安徽、江西不是实行交粮纳税,而是勒令地主出“捐”进“贡”。考天历癸好三年十月二十七日, 《殿右八指挥杨告获港镇人民礼谕》称:现“随同翼王五千岁率师安民”,限令获港人民于“十一月初

九日举齐旅帅、两司马等官,填名造册……以便发给门牌。”可见举官安民,填名造册(都是建设基层政权与征收田赋的准备工作),乃是翼王西上之后的事。太平天国真正开始实行“照旧交粮纳税”,是从石达开在安徽开始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