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手表的故事(五)斗表(上) -- 履虎尾

共:💬54 🌺13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手表的故事(五)斗表(上)

“三转一响四大件”这个名堂进城后,城里的小市民们,对它的内容加以丰富,也极大地发扬了它的一个重要功用——财富的炫耀。

四大件是私人财富,而财富是用来炫耀的,古人云“富贵不还乡,似锦衣夜行”,又云“大风起兮云飞扬”,说的都是这一万古不变的至理。富贵就要还乡,说到底还是为了向乡中故人炫耀一番。时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虽然老百姓的生活比起新世纪今天的小康之家要“清白”一些,但是,适度的炫耀也同样是不可少的。这大富大贵之家固然可以炫耀,而穷人也有咱们穷人炫耀的内容。大鼻子短篇小说之王说的好极了,“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也。王恺与石崇之间的那场较劲,是富人之间的高级炫耀。而要饭花子,同海龙王当然没得比,可是,丐帮之内,总有个污衣、净衣之别吧,总有个袋数多寡之差吧。穷人同穷人之间,也有个比较不穷和更穷的区别,所以,自然也要斗上一番。

先说缝纫机。虽然都是缝纫机,但不同品牌的机器,产地厂家不同,身价也不等同,最好的缝纫机必然出产自上海。上海在六七十年代可是了不得的地方,不论什么东西,只要是产自上海,自然是高人一等。就连女孩们用勾针勾出来的编织袋,正面也要勾出“上海”两个艺术字来。上海出产的缝纫机,俺记得似乎有三个品牌,就是飞人牌,蝴蝶牌和蜜蜂牌。家有缝纫机,缝纫机出自上海,是蝴蝶蜜蜂飞人牌的,自然脸上有光。客人来家坐,必然手抚机器,连称好牌子好牌子。不过,缝纫机是摆在家里的,相对比较的不好斗,你总不能拿个喇叭,跑到大街上吆喝吧。所以,真正用来炫耀一番的,是另外三样。

斗的最起劲的是收音机。六七十年代之间,是收音机从电子管向半导体过渡时期。半导体收音机的特点是小巧玲珑,不用外接电源,便于携带。六十年代初,大街上的行人,偶尔就有耳朵里插个耳塞机,一根导线连在上衣口袋里,上衣口袋里面方方正正装着一个长方形的匣子,哦,这就是最初的半导体收音机的主人,在大街上边走边听,顺代着向路人炫耀哇。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半导体收音机已经很普遍了,可是,彼此之间还有个功能多寡,音量大小,价格高低的区别。于是,车站,广场,汽车火车上,就有人打开收音机,比较一下,谁的机子声音大,谁接收的电台多。当时最牛的收音机,能收到福建前线解放军对台湾广播台的节目,因此,那个时候,公共场合到处都是一片“这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台湾同胞们,你们好”等等的声音。

好收音机都是“超外差”式的,“波段”也不止一个,除了中波,还有短波1短波2等等。六十年代玩收音机有个忌讳,就是总怕被怀疑“偷听敌台”。敌台距离遥远,什么“莫斯科广播电台”呀,“美国之音”呐,“香港基督教电台”呀,使用收音机中波波段是接收不到的,必须用短波来接收。于是,老百姓稀里糊涂的就把偷听敌台说成了偷听短波。在三年困难时期,街道干部对此防范得最紧。记得那是在六十年代第一春,有天晚上,街道干部带着几个技术工人到了俺院,挨家挨户的检查收音机的型号,检查收音机的功能。你家的收音机是老式的来复式再生式的,那就算了,若是超外差式的,则由技工把短波剪除。俺家的收音机是俺舅舅自己组装的超外差式,技工当场打开收音机后盖,喀嚓一剪子,就把能接收短波的线圈剪了下来。

收音机这一件红火了有二十来年,到七十年代末,小鬼子的“三洋”黑匣子进来了,紧接着,各种录音机应运登场。再也没人把收音机当回事儿喽,收音机不再成为一件“贵重物品”喽。

自行车是交通工具,是骑它出门逛街上下班的。在六七十年代,自行车是咱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大街上按铃声响成一片,黑压压的自行车的海洋。自行车是家庭贵重财产,具有使用价值和攀比价值,当然也要互相炫耀。头等自行车有三个品牌,上海的永久牌,凤凰牌,以及天津的飞鸽牌。除了这三个牌子,各省也有一些地方名牌,记得俺们辽宁有个老牌子,就是“白山”牌。不过,各地的自行车都是“杂牌”,入另册,同飞鸽永久凤凰三大名牌根本没法比。自行车有几种型号和式样,“二八”型的,“二六”型的;男式直梁的、女式斜梁的,女式的又叫“坤车”;还有轻便的、加重的、载重的,不一而足。当时啊,胯下若是一辆名牌,你看吧,骑车人满面春风,则趾高气昂,车子蹬得飞快,车铃按得山响;骑旧车骑杂牌车的呢,呵呵,你闷着头蹬吧。当时的好自行车,主人自然格外珍惜,车梁要缠上一层电影旧胶带,加以保护;车轴上要捆上红红绿绿的防尘刷(那个东西到底叫什么,俺实在搞不清);车钥匙把上用塑料绳编出各种花样来。

车子是贵重财产,主人当然格外得珍惜。记得当年有幅漫画,画的是路上有个水洼,三个骑车人从此经过,第一位骑的是自己的车,主人用肩膀扛着车梁过水洼;第二位是借来的车,骑者下车,推车过水洼;第三个不下车,他把车子蹬得飞快,一闪而过,回头向另两位炫耀曰:“俺这是公车也!”

侃到此处,履虎尾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那是1964年的暑假,俺院里长顺子打街上回来,进院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自行车铃盖来。俺们一大群孩子围上去,问他要铃盖干啥。长顺子说,是他哥让他去拧来的。到了第二天下午,长顺子大哥骑车回来,车进院车铃响,今天的铃声格外的分明。大家跑过去一看,原来是长顺子拧来的铃盖派上了大用场。他大哥把两个铃盖背对背焊在一起,安装在前轮下边;把前轮的车闸卸去,用前闸的连线控制刚装上的两个铃盖。人在车上,一握左闸,闸线牵动铃盖,铃盖紧贴在前轮上飞快的转动起来,于是铃声也就叮玲玲响成一片。大家见了,一起羡慕,纷纷效尤,一窝蜂冲到街上去拧铃盖……呵呵,今日想来,在六七十年代,风行全国的那股拧铃盖风,始作佣者,抑或乃吾院小流氓长顺子者乎欤?

宋江背李逵——

关键词(Tags): #四大件#三转一响#斗表#拧铃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