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声叹息 -- morries

共:💬26 🌺2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呵呵
家园 论见死人,哪个职业比医生多?

如果是死了的人,也许还有殡仪馆;如果是正在逐渐死亡的人的话,医生说第二,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职业能算第一。我们的亲友在手术室里动手术,压力很大,难道手术室里面的医生压力就不大了么?我们作为陪护亲友,责任是多少,医生作为直接关系病人生死的执行者,他的责任是多少,你说压力是你大还是他大?也许有人会说,医生有专业素养,开个刀对他们来说是例行公事不会有很大压力。但有两点需要注意:1,每个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不一样,但医生在手术台上如果做错了导致死亡,是没有推倒重来的可能的;2,如果开个刀对他们是例行公事所以他们感觉不到压力,那么生老病死对他们更是例行公事,心理脆弱的人要么做不了医生,要么到最后对生死也一并麻木了;又怎么能在这时候反过来要求他们体贴病家感受到感同身受呢?

我承认,当病人在手术室里的时候,如果医生和护士有那个空闲时间能够好好安慰一下,等待的亲友也许会觉得好过一点。但他们不来安慰,也算不上什么顶了天的错处吧?何况要是先安慰说,这不过是个小手术不用担心(阑尾炎还真是个临床上很小的手术),临了一会儿开始抢救,然后说病人发生了那多小几率才会摊上的糟糕情况,这时候之前的安慰只怕比不安慰还要让人抓狂。你医生说了是小手术会没事的,怎么还是出事了?医院黑心啊,医改失败啊,blah blah,要是给某些苦恼于抓不到头条的记者知道,嗯,新浪上又可以多开一个专题了。

话说今天新浪社会新闻里有一条,市民救起落水女子,路过的120赶着去救之前叫车的车祸现场而没有下车救援,后女子死亡。河北新闻网的标题是什么?“120急救车执行任务途中遇溺水女不救引争议”。

唯恐天下不乱。

我动过两次小手术,两家医院都玩了李代桃僵,阑尾炎是一个实习医师做的,另外一个小手术则是打着专家的旗号门诊、手术由别的医师做的,实事求是地说,我对两次手术的结果都不太满意,或者说他们有能够做得更好的空间。但是,我还是觉得一事归一事,不能因为我在医院碰到两次不愉快的手术,就怀揣着先入为主的偏见来看医院作出的任何决定。

当然,讨论仅限于正常的医生。不正常的医生么,其比例也就和产妇老公/同居者中出了个肖某差不多吧。

另外说一说手术书。从这次的事情中发现,对手术书N多人存在误解,以为手术书一签,从此手术室里发生什么都追究不了医院的责任了。

有请万能的百度大神

针对手术书中列出来的N种风险,不是说如果发生风险中列出来的意外情况病人就只能在手术台上等死而同时医院什么责任也不用负。风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医生都有责任尽力避免和挽回,如果该上呼吸机没上,风险发生了;该上起搏器没上,风险没能挽回,就算发生的情况是在手术书里列出来的风险,医院还是逃不了责任。医院不用负责任只有一个情况:医院尽责了。好比这次抢救李丽云,心跳停止了两次还硬是救回来,第三次停跳终于抢救无效,那就没办法了,医院只能救命,不能改命阿。谁敢要求医院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的让她停跳的心脏起跳?……我突然8hd地想起很多主旋律影视剧里不幸倒下的英雄人物永远有N多事情要分X次来交代,最后一次8成是党费……

如何认定医院有没有尽责是另外一个话题,对医院了解不多的我限于能力无法展开,请谅解。

带着病痛进手术室,一身轻松地出来,这是每个人的愿望。只可惜我们不是机器人,做不到哪个零件坏了停机检修换一个从而长命百岁无病无灾。手术中存在的风险一定要让患者知道,这是患者的知情权。患者知道了之后可以选择做还是不做(阑尾炎如果不是发现得太晚比如我,是可以选择保守疗法的——嗯,想起来这个手术居然是我自己选择做的,不过我当时应该还未成年啊~),这是患者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权。行使了支配权、并且选择承担风险做手术的话,签个字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