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东线防守大师 - 陆军元帅莫德尔 -- 史鉴
1945年1月,莫德尔在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部。莫德尔的两鬓斑白,笑容相当勉强。
克雷布斯从“狼穴”回来,向莫德尔通报了希特勒“阿登反击战”的宏大方案。莫德尔当场表态:“这个该死的计划连一条腿都没有,根本立不住。” 他立刻打电话到德军统帅部,要求与约德尔通话。莫德尔在电话里大发脾气:“告诉你的元首,别指望莫德尔执行这个计划!”
老成持重的龙德施泰德建议莫德尔草拟一个切实可行的“小方案”,伺机围歼亚琛附近十几个师的美军。12月2日,莫德尔在两位集团军司令官迪特里希和曼托菲尔的陪同下赶赴柏林,期望说服希特勒接受小方案。龙德施泰德没有前往,大概已经预料到此行不会有任何结果。莫德尔的陈述让曼托菲尔印象深刻,他战后回忆道:“莫德尔一如既往进行了充分准备,而他称职的参谋长提供了必要的事实和数据支持他的观点。他那天独领风骚,最后总结时会议厅里的每一个人都不禁赞赏他的出众能力。就连希特勒都没有打断他的话,显得深受触动。莫德尔以直言不讳的态度,强有力地表达了他的观点。”
然而莫德尔的努力徒劳无功,希特勒依然固执己见,只在一些战术细节上面做出有限让步。此时的希特勒如同输红了眼的赌徒,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12月11日,希特勒在巴伐利亚的“鹰巢”召集西线师级以上将领做战前动员。他板着脸站在讲台上训话:“先生们,如果你们向安特卫普的突破不能成功,这场战争就将面临一个血腥残酷的结局。时间不在我们一边,而在敌人一边。这是我们扭转战局改变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将领,莫德尔明白这场反击战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12月14日,莫德尔视察前线准备工作时,一位担当突击任务的伞兵指挥官罗列了一长串困难,莫德尔问道:“以你所见,这个任务有10%的成功几率吗?”伞兵指挥官点头称是。莫德尔说:“那就足够了,因为整个攻势都不会有超过10%的成功几率。”不出莫德尔所料,阿登反击战耗尽了德军仅存的战略储备,最后以惨败告终。由于莫德尔的消极态度,希特勒对这位昔日的爱将也丧失了信任。1945年1月21日,希特勒发布命令,德军各集团军、各军、各师的指挥官直接向元首汇报,莫德尔发现自己这个集团军群司令官被彻底架空,于是整天酗酒麻醉自己。
为了给司令官一点慰籍,莫德尔的参谋副官们偷偷把他的长子汉斯格尔戈(Hansgeorge)从东普鲁士前线招来,庆祝他54岁生日。汉斯格尔戈陪伴着父亲白天视察前线,晚上饮酒狂欢,和参谋副官们一起打雪仗。休假结束以后,汉斯格尔戈乘车返回东线,莫德尔站在集团军群司令部门外送别。汉斯格尔戈后来回忆道:“他表情严肃,神色黯然,目送我的汽车渐渐远去。这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我再也见不到父亲了。”
3月7日,美军夺取鲁登道夫大桥,突破德军莱茵河防线。希特勒发给莫德尔一系列具体指令,要他把美军赶回去。军火部长施佩尔恰好来到B集团军群司令部,他发现莫德尔手捧希特勒的电文怒不可遏,咆哮道:“上面刚刚发来命令,要某军某师反击美军,而这些部队丢失了所有的武器,战斗力还不如一个连!这又是老调重弹,统帅部根本不知道前线的情况!我还得为反击失败负责!”
紧接着希特勒又发来“焦土抗战”的命令,要求德军炸毁鲁尔区所有基础设施,给盟军留下一片废墟。施佩尔劝说莫德尔,为了德国的未来不要执行希特勒的命令,得到了莫德尔的默许。3月30日,美军已经完成了对德军B集团军群的合围。莫德尔居然还抱有幻想,期望在西线同盟军停战。时任第12步兵师师长的恩格尔少将(Gerhard Engel)战后回忆:“我想,无论如何莫德尔还是认为有一线希望。当然我们都被戈培尔的宣传所蒙蔽,相信西方盟国和俄国最终将兵戎相见,而德国有可能在西方阵营找到一席之地。莫德尔显然不抱有这种空洞的幻想。我感到他依然认为我们能够在西线实现停火,然后从战场上走开,让别人来收拾残局,就好像那些十九世纪战争油画里的传奇名将,充满英雄主义浪漫色彩。事实上他只不过是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
4月15日,美军将德军B集团军群劈成两半,许多德军官兵已经自作主张放下武器,莫德尔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梅林津写道:“莫德尔显然内心斗争激烈,苦苦寻求解脱。他屡次到前线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希望中弹阵亡。然而随着B集团军群官兵的相继投降,几天以后战斗已经完全停息。莫德尔和几个参谋副官躲避美军巡逻队的搜捕,来到杜伊斯堡附近,终于走到了生命的终点。”4月21日,莫德尔走进一片橡树林,举枪自杀。他的遗言是:“我出来没有想到过我会如此失望。我唯一的人生目标是报效德国。”
战争结束时汉斯格尔戈在大德意志装甲师服役,有幸被英军俘虏。跟几百万德军遣散官兵一样,汉斯格尔戈和他的家人熬过了1945年的寒冬,开始了崭新的生活。1955年春天,汉斯格尔戈在几位莫德尔生前参谋副官的指引下,来到杜伊斯堡附近的这片树林,找到了父亲的遗骨,将他移葬到位于许特根森林的德军阵亡将士公墓。这年秋天,汉斯格尔戈加入新组建的西德国防军,后来升至准将,成为一名训练专家。退休以后,汉斯格尔戈花费十年之功搜集整理莫德尔的生平材料,以备将来传记作者之需。
莫德尔直到生命的尽头,都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保守刻板的道德观和虔诚的基督教信仰,和他对希特勒以及纳粹政权的忠诚对比鲜明。虽然莫德尔的中产阶级出身让希特勒产生好感,他赢得希特勒的信任主要靠的是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严谨缜密的职业素养。莫德尔和许多德军将领一样,将自己的命运紧紧地捆在希特勒驾驭的纳粹战车上,最后形成一荣俱荣、一毁俱毁的关系。莫德尔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愿违背对希特勒的誓言,这要归咎于他强烈的军人荣誉感,而不是纳粹理念。如果我们指责莫德尔是个死硬的纳粹份子,那么绝大多数德军将领都难辞其咎。曼施坦因在回忆录中表示:“作为一个战区指挥官,我不认为自己有权利在战争时期密谋政变,这会导致前线的崩溃和国家的混乱。此外还有军人誓言的问题,以及政治谋杀的道德问题。正如我在(纽伦堡)法庭上所言,如果一个军事统帅成年累月督促将士为赢得战争而流血牺牲,他就不会忍心去做加速战争失败的事情。”
莫德尔不是一个战略家,也缺乏隆美尔、曼施坦因的人格魅力。他最擅长因陋就简,随机应变,对德军战术体系并没有突出的贡献。二战幸存的德军高级将领普遍对莫德尔评价不高。曼施坦因虽然赞扬莫德尔的防守能力,但厌恶他的处事风格,指责他是个纳粹;施拜德尔(Hans Speidel)曾经短暂担任过莫德尔的参谋长,他认为莫德尔有独到的战术眼光,但往往不切实际,高估自己的能力,缺乏宏观把握,虽然系统学习过战略理论,但一生无法超越具体战术细节。
莫德尔在希特勒心目中始终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希特勒在穷途末路之时曾向副官表示,既然莫德尔有勇气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也应该能做到。担任莫德尔参谋长多年的克雷布斯做出同样抉择,他和另外两位高级将领在德国正式投降前一天饮弹自尽。对于莫德尔的悲剧性结局,梅林津评论道:“德军崩溃以后,莫德尔的理想、信念、人生目标都随之而去,因此对他来说很难想像还有比自杀更合理的选择。这是莫德尔对自己最好的一个交代。”
参考书目:
Steven H. Newton, Hitler's Commander: Field Marshal Walther Model - Hitler's Favorite General, Perseus Books 2005
F. W. von Mellenthin, German Generals of World War II,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77
Earl F. Ziemke, Stalingrad to Berlin: The German Defeat in the East, Office of the Chief of Military History, United States Army, Washington, D.C. 1968
David M. Glantz & Jonathan House. When Titans Clashed: How the Red Army Stopped Hitler.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95
David M. Glantz, Zhukov's Greatest Defeat: The Red Army's Epic Disaster in Operation Mars, 1942 (Modern War Studie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005
Albert Seaton, The Russo-German War, 1941-1945, Presidio Press 1990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Military Improvisations During the Russian Campaign, United States Army, Washington, D.C. Facsimile Edition, 1983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6
🙂7. 砥柱中流 34 史鉴 字6824 2007-11-23 19:35:55
🙂许特根森林好像是美军欧洲最惨的一仗 cdcdcdd 字56 2007-11-24 05:12:52
🙂应该是霍奇斯的第一集团军。 1 史鉴 字0 2007-11-24 16:41:31
🙂8. 山穷水尽
🙂看了一个下午,没什么好说的了,拼命花 局部地区有阵雨 字0 2007-11-23 23:30:45
🙂真的很专业,花 青岛大虾 字0 2007-11-23 21: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