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载】股市经历寒冬,借鉴经验谨慎 -- 长春彭哥

共:💬2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转载】股市经历寒冬,借鉴经验谨慎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谢百三教授

近日的市场已经到了风雪交加的严寒气候。

谁都知道股市会有涨有跌,但跌,不能过一定的度,过了这个度,就会造成人们的痛苦、恐惧以及基金、股票赎回、兑现潮。

很不容易,千辛万苦铸造成的中国股市大好形势,就会出现逆转。一旦转势,再想让人们重建信心,就难了。这种情况,前些年发生过多次,但那时股市规模小,政策一转暖,市场一跃而起;今天市场很大了,千万小心不要发生转势啊!

一、货币政策极紧,基金发放应极宽

其实,笔者在几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对商业银行几乎没有贷款额度一事十分担心。这么一个13.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经济又在高速增长期,前十个月将全年额度3.5万亿用掉了绝大部分,11-12月的贷款仅前十个月月均数的很小比例。企业只能以很高的利息去拆东墙、补西墙地借贷。这在股票市场一定会很快反映出来,一些“B”字头帐户的企业缺少资金,就只好到股市来抛股、兑现。有的股票“5·30”后没有涨过,有的已跌得面目全非,就只好对着跌幅不大的抛,于是蓝筹、成长股也只好被迫低下头来。

此外,股市大跌,一部分基金跌破面值;这些情况,全国近千万基民一定天天在关注,一旦出现从众心理的赎回潮,则基金只好对着跌幅稍小的蓝筹、成长股抛,准备人们来赎回,加之这些股也有人敢要,这也是蓝筹成长股补跌的原因。

一年一度的年关“熊市”病,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很明显的,年年如此。但现在完全是市场经济了,商业银行都已成了独立的经济实体与法人了。他们自己应该能判断每一笔贷款的风险与收益程度。这种受额度所限无法贷款的事,对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在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展较成功的国家也有这种“年关病”吗?一边是39.3万亿M2的资金如洪水般地在高出“武汉”七米的“长江”堤坝里;一边是如饥似渴的企业群与不断下沉的资本市场。这种奇怪局面真令人难以接受。

笔者已呼吁过多次,货币政策越紧,基金政策应越松;这起码表明了管理层一种呵护市场的政策导向。

仅仅放开几只“封转开”是不够的。(其实,现在已不好卖了。)

有人从微观上看,认为股价普遍没有投资价值了;那么房价呢,电价呢,它们本身有什么变化吗?让39.3万亿M2都锁在“长江”里吗?“S=I”变成了“S=不投资”吗?

滔滔洪水,只有疏导,不能硬堵,东堵西堵,只可能堵出“管涌”与决口来,在现实经济中,就会再次逼高房价与物价的。对比,我们拭目以待。

二、学习、借鉴海外经验要结合国情

日前,有人提出学习德国经验,采取极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来抑制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出现的房价、股价、物价上涨问题。笔者认为不可。

人们在研究德、韩、日、台(地区)货币升值时的政策与经验教训时,应该注意国情的相似与差异度。

德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最严谨的,它紧紧地盯住物价,即防止通胀是它的单一目标;这项经验得到了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认同。

但德国人口增长很慢,也没有农村城市化问题,经济一直是稳步上升的。加之恰逢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一定程度上分担了马克升值的压力。(两德合并后,经济被拖冷了下来。)

中国现在的情况比较像当年的日本和台湾地区。

以日本为例:中日两国货币升值时,政局都很稳定;都有很优质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值;两国经济均呈高速发展状态,(日本十多年GDP增长为9.7%,中国更快),均有巨额贸易顺差,均有大量外汇储备;中日两国人民均极勤奋、有拼搏精神、都遵守纪律。这样,中国人民币升值时的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关注、学习、借鉴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经验与教训。而与德国相差较大。我们应认真想一想,日本、韩国、台湾发生的这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还是本来可以避免的。要取其所长,避之所短。

[又及:经过一周的下探,周五股市达到最低点4896.99点,但后来绝地反弹,上涨了47.97点,成交量极度萎缩,上海只有509.9亿,又是本轮大牛市以来的一个地量。可见人们小心到了何等程度。希望可以引起管理层的警觉,拿出切实措施来,扭转这种窘境。此外,港股直通车难度很大,从长远和宏观来看,这对A股倒并非是利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