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解放前后哪个社会更富裕的问题 -- flyingcatgm

共:💬107 🌺119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俺承认兄弟描述的事实,但对这个现实看法要更积极一些

中国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从不发达的商品化社会演变为高度发达的商品化社会。这个转变,是由那帮“劳心者”手中完成的。确实有兄弟说的那个问题。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也是我所痛恨的。这里面有劳心者自私的因素,也有因社会对毛泽东时代政策和做法的反感而矫枉过正、反动过头的因素。毛时代有些好的东西也被丢弃了,比如教育和农村医疗等。

但无论如何,这个转变是在这帮人手里完成的,而且不管我们高兴还是反感,劳心者才有能力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劳力者天生缺乏这种能力 (要玩儿道德批判的人瞳孔又放大了,呵呵)。所以今天社会的丑象和问题,基本上是很难避免的。换一拨劳心者,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政策和做法,但整体上不会有太大不同,因为这一拨劳心者和那一拨劳心者都是劳心者。

但我对中国社会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的。纵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他们都出现过类似的社会阵痛 --- 道德沦丧,弱势被无情压迫... 狄更斯的小说“卡斯特桥市长”描写的就是这个社会转型期的丑象和问题。但今天的英国,乃至西方国家整体,其社会的合理性,民众的道德水平,都比中国的要好。我认为究其内里,是因为市场经济和商品化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整个社会会趋于理性,强势群体在弱势群体的奋起反抗之下损失惨重,为所欲为侵害他人利益的恶行需要付出重大成本,这使得强势对弱势的压榨被迫有所收敛,甚至愿意有所分享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比如西方部份公司采用的 employee stock purchase plan),或支持慈善、募捐募工、回报社会。

有西方国家的前车之鉴,我以为,现在中国社会里存在的这样那样的丑象,随着市长经济和商品化的进一步提高,辅之以高层政策操控,是有可能大幅减少的,社会也会趋于理性和合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