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颜(一) -- 猫元帅

共:💬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后记
家园 其他作品

《自书告身帖》传本,自署书于建中元年(780年)八月二十八日。楷书,纸本,告文一篇, 凡33行,计255字。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曾藏墨迹本。

此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传为颜真卿所书的墨迹,后面有蔡襄、米友仁、 董其昌跋。蔡跋:“鲁公末年告身,忠贤不得而见也。莆阳蔡襄斋戒以观,至和二 年十月廿三日。”米跋:“右颜真卿自书告。绍兴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恭览、 审定。”是帖曾收入宋内府,后又曾为韩胄、贾似道,明韩逢禧,清梁清标、安 歧以及清内府收藏,后赐与恭亲王奕 。钤有“绍兴”、“内殿秘书之印”、“安 歧之印”、“乾隆御览”、“恭亲王章”等鉴藏印。帖前有乾隆“唐颜真卿之告” 六字。后面继蔡、米之跋,又有董其昌跋:“官告世多传本,然唐时如颜平原书者 绝少。平原如此卷之奇古豪荡者又绝少。米元晖、蔡君谟既已赏鉴矣,余何容赞一 言。董其昌。”此帖《云烟过眼录》、《清河书画舫》等均曾著录,南宋留元刚刻 《忠义堂帖》拓本为所见早期刻本,后世丛帖、汇刻亦多收入。由于《告身》流传 有录,又经历代丛帖刻入及部分书画典籍著录,所以历来被人视为颜真卿真迹。但 今人曹宝麟、朱关田经过考证,各自认为此帖并非真迹。启功认为“自书己告,实 事理之难通者”(《启功论书绝句百首》之四十九首自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唐中兴颂摩崖》书于大历六年(771年)六月。楷书,元结文。416.6×422.3厘米。凡21行, 行 25字。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竖写左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此刻又称《中兴颂》,碑文系元结于上元二年(761年)秋八月所撰, 文辞古雅 遒劲。欧阳修《集古录》云:“碑在永州摩崖石而刻之,模打既多,石亦残缺,今 世人所传字画完好者,多是传模补足,非其真者。此本得自故西京留台御史李建中 家,盖四十年前崖石真本也,尤为难得尔。”可见,石崖在北宋晚期就已残损。北 宋末年又有多种翻刻。《集古录》记载:“蜀中资州模刻在其东北二岩,各刻一本, 鹤鸣山、铜梁江上故亦有刻本。”故真本极为难得。至清代以后石崖之字剜凿严重, 拓本失去颜书面目。 

据马子云、施安昌《碑帖鉴定》记载:“1973年秋在林彪家查获碑帖一批,其 中有中兴颂石崖拓本之上半本。实为宋拓本,其字有部分损坏,然既不过肥而又不 甚瘦,字虽大,而其精神犹如宋拓之颜家庙碑与后出土之颜勤礼碑之字。其上有藏 印九方……此收藏者为李斯义,虽然现时尚未查知,据其印之刻法与印色之旧的情 形来看,可能是明代早期人。”又:“此宋拓上半本,自‘大唐中兴颂有序’起至 ‘百寮窜身奉贼称臣’止,共存168字。明初拓涂描字在内,共存162字。后半本明 拓本共存160字。”此本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其影印本首先刊于文物出版社出版 的《颜真卿》第二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湖州帖》书传颜真卿书。纸本。行书,信札。27.6×50.2厘米。凡8行,计48字。 北京故 宫博物院藏墨迹本。

此帖曾经宋宣和内府、贾似道,明项元汴、张则之,清梁清标、安歧、清内府 等收藏。帖内钤有“政和”、“绍兴”、“秋壑图书”、“欧阳玄”、“项元汴印” 、“梁清标印”、“安仪周书画之章”等鉴赏印。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有刻本, 明《快雪堂帖》曾刻入。  

是帖无书写年月。帖云:“江外唯湖州最卑下,今年诸州水,并凑此州入太湖, 田苗非常没溺,赖刘尚书□□,以此人心差安。不然,仅不可安耳。”考颜真卿于 大历七年十一月委以湖州刺史,次年一月到任,直到大历十二年八月卸任,召为刑 部尚书,在湖州计六年。《旧唐书》卷三十七《五行志》载:大历十年“七月己未 (廿八日)夜,杭州大风,海水翻潮,飘落州部五千余家,船千余只,全家陷溺者百 余户,死者四百余人,苏、湖、越等州亦然。”关于杭、湖、苏、越因海啸而引起 的水患,新旧《唐书?代宗纪》及《古今图书集成?水灾部》都有详略不等的记载。 刘尚书即刘晏。刘晏在大历八年到十二年为尚书之职。“刘尚书”下不清二字,应 是“安抚”。故此可知颜真卿此帖书写于大历十年(775年)七月以后至年底前。

此帖又称《江外帖》,著录首见《宣和书谱》。今人徐邦达说,此帖用笔侧媚 多姿,完全不像颜书中锋多“屋漏痕”之意,但和米芾行书很接近,从书体上来看, 完全可以定为米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颜氏家庙碑》建于建中元年(780年)。楷书,碑文一通,记文一篇。338×176×40厘米。 四 面刻,阴阳两面各24行,行47字;碑侧各6行,行52字。李阳冰篆书额,3行6 字, 阴额题名10行,行9字。碑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是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 ,系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刊立。建中元年(780年)六月撰文,十月又撰书《碑后记》 ,时年72岁。当时正是颜真卿踌躇满志之时,书法风棱秀出、精彩纷呈,为颜真卿 晚年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与李阳冰篆额,世称“双璧”。此碑首行下刻有宋太平兴 国七年(982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时李准跋文。据跋文记,此碑经唐室离乱, 倒卧 于郊野尘土之中,至北宋太平兴国七年李延袭发现后,才移入府城孔庙内。据《校 碑随笔》等书记载,碑文第三行“祠堂”之“祠”字钩笔,惟宋拓本完好,明时已 凿粗。如“李阳冰篆额”之“阳”字第三撇未损,“冰”字完好,“额”字右“页” 直笔未损,则是宋拓“祠”字完好本中的上品。此碑至今虽然完好,然由于历来传 拓过多,字口渐变,风神已差。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颜真卿》第五册所刊张玮藏的宋拓本(简称张本)与故宫博 物院马子云、施安昌著的《碑帖鉴定》所刊的故宫藏本(简称马本)有较大差别。主 要差别有:①“昔”字上部第四“人”字末笔,张本为长顿笔,马本为捺笔;②“ 祠”字右竖钩,张本细弱无力,马本劲健有力;③“阳冰”二字,张本无损,而马 本“阳”字下部第二撇有损。张本、马本均系剪装本,看不出整碑风貌。北京图书 馆藏整拓本,与西安碑林原石相符,而与张本又有重大差别。主要有:①“昔”字 上部第四个“人”的末笔,张本为长顿点,北图本为捺笔。②“祠”字右竖,北图 本较张本为粗,可见剜痕。③首行,“议大夫”三字,北图本稍损,而字画清晰完 整。张本“议”字残去左下大部,只存半字;“大”全损,不见字形;“夫”字捺 笔残半。④首行下,宋太平兴国七年八月廿九日李准跋刻,张本字迹虽清晰,但脱 漏三十三字,计有“樵”下脱“叟之所”三字,“下”下脱“告”字,“立于”下 脱二十九字。另,张本脱碑末“太平兴国七年八月廿九日重立李延袭记”篆书跋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裴将军诗》传本,未署款及书写年月。行草书,诗一首。

此帖又称《送裴将军北伐诗卷》,首见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刻本。据黄本 骥《颜鲁公文集?赠裴将军案》(四库备要本)称:“裴将军,裴?匾病!缎绿剖椤? 李白传》:‘文宗时诏李白歌诗,裴?匚杞#?张旭草书,为三绝。’?爻⒂胗闹荻? 督孙 北伐,为奚所围,?匚璧读⒙恚?上矢四集,皆迎刃而断,奚惊,引去。其事 在睿宗时,见《新唐书?突厥传》。” 

此书帖宋以后至清历代丛刻均未收入,但为明王世贞、张应文和清王澍推崇。 今人评者优劣莫衷一是。

《裴将军诗》今见有两种传世,一为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刻留元刚《忠义堂帖》 拓本,一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墨迹本。两种书写内容无异,书法体势差别很大。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墨迹本,纸本。无署款及书写年月,凡21行,93字。

评者认为墨迹本显然不是真迹。沙孟海认为《忠义堂帖》本,“风神胎息于《 曹植庙碑》,大气磅礴,正非鲁公莫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