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朱槠基为什么在当代难受欢迎 -- 风雨声

共:💬609 🌺2813 🌵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评朱镕基的功过是非 (1)

几年前就有这样的民谣,

毛主席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邓主席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江主席象星星,下岗工人数不清

偏偏还有一句送给了当时的朱镕基总理,

朱总理象片云,飘来飘去搞不定

这几天也正好是朱镕基儿子朱云来低调访台的日子,大家也正好有机会看看这位前总理的儿子是坐在什么位子上.

以下是老贴 - 评朱镕基的功过是非

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简评朱镕基的功过是非

为官者总是要下台的,或死去下台,或活着下台;或正常下台,或非¬正常下台;或在掌声中下台,或在骂声中下台,反正总有一天得下台¬就是了。现在两会正在不温不火地开着,3月5日上午,朱老板(中¬南海里的人都爱这样称谓朱镕基)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作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给死气沉沉的会议多少带来点生气。有报道说,当他¬走下讲台时,代表们的掌声一直追随着他,有人掐表计算,长达1分¬45秒。不管人们怎样鼓掌,过几天,当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一亮¬相,朱镕基的总理生涯就画上句号了,他要加入到"员外"老人的行¬列去颐养天年了。不知此时此刻朱老板的心情如何,你在想什么?从¬世俗的角度看,一个人一生中能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应当说是光¬宗耀祖、功成名就了。用老百姓的话说:老朱家的祖坟冒清烟了!

古往今来,当官的往往"恋栈",舍不得手中的权利,死乞别赖地寻¬找各种借口占着位子不下的大有人在。时下街头巷尾都在议论中的那¬张总爱显摆自己的熟悉面孔,就是这样的人。朱老板似乎不是这种人¬。

一个人要下台了,自己总不免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自己在位时的德和行¬,也许还想听听老百姓的反映如何,当然,能够听到真话并不容易,¬至于那些天性愿听好话、奉承话的人就更难听到逆耳之言了。朱老板¬和那些人在这一点上也是不大相同的。近来,国内外媒体对朱老板的¬功过是非多有评论,好坏话都有,笔者也想凑凑热闹。

"疯子总理"与"赤字总理"

实事求是说,朱老板在人们(我这里主要指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形象¬还算可以,口碑也不算坏,似乎好于其他常委。好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好就好在不管对与错,他都敢想敢说敢干,个性鲜明,特别是他¬敢于说真话,再加上他有一个如簧之舌,口才特好,什么话到他嘴里¬,就会活龙活现,能抓住人。当然,他有时也常常恶语伤人,也干了¬一些"疯"事儿,得罪人不少,因此有人送给他一个"疯子"的绰号¬。疯子者,严重精神病患者,不正常也。"疯"字还有另一种解释:¬"农作物生长旺盛,但是不结果实。"不管怎么说,权衡利弊,总比¬"骗子"、"傻子"、"混子"、"秧子"要好听一些,名声也好一¬些。

说他"疯"似乎也并非毫无根据,就说朱老板上任后所推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吧,他的确"疯"了一把。这是他掌管国务院后的惊人之举。¬周恩来当总理时,是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收支基本平衡的财政¬政策,到文革时期,我国既无外债又无内债,是世界上少有的无债之¬国,为此,我国在世界上荣光了好多年。华国锋接班,萧规曹随,依¬然是清明财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上来,开始举债,到李鹏离开总¬理位子时,累计发行国债6000多亿人民币,外债近千亿美元

朱老板接任5年,发行国债就翻了两番,数字窜升到18700亿人¬民币;外债也翻了一番多。有学者估计,各种债务相加及国有银行呆¬死帐,总共高达14万亿元人民币,超出我国居民储蓄(8万亿)6¬万亿,相当于我国一年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40%。这可是一个吓人¬的天文数字呀!对此,上下多有微词。香港媒体更是不给面子,给他¬戴上一顶"赤字总理"的帽子。朱老板闻知大为光火。在一次会议上¬,他怒气冲冲地说:没有国债,1998年财政就垮台了。他怕大家¬听不明白,又跟上一句:我成了擦屁股的总理!说起来,他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这种局面,是改革路¬线发展的必然。只要中国走上市场经济这条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律这个魔鬼就会缠上你。经济要拉动,7%以上年增长率要保证,¬"繁荣"要维持,不借债行吗?显然不行。

大家还记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那场经济大危机吧?胡佛总统没¬招儿下台了,罗斯福接任就是用的这个办法来应对危机的。所谓"罗¬斯福新政"就是这一套。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大量发行国债,大兴土¬木,修铁路、筑公路、挖运河、建水利、办工厂,以此拉动消费,缓¬解失业和经济萧条这两个大矛盾。大家知道,罗斯福的新政是从凯恩¬斯那里学来的。凯恩斯发明的理论核心,是主张垄断资产阶级的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会大¬量工人失业,发生经济危机,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鼓励消费和鼓励投资这两个方面来刺激"有效需求"。¬他主张"国家多负起直接投资之责。"政府直接投资,就要大量增加¬财政开支,钱从哪来?自然是大量发行国债,实行赤字财政。凯恩斯¬提出,为了摆脱危机,即使国家雇佣大批劳动力随便在地球上挖窟窿¬,或者国家把装满钞票的瓶子埋进废矿里,然后租给资本家,让他们¬雇佣工人再把它挖出来,都是生产性的,都是可行的。凯恩斯甚至提¬出,必要时,可以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来增加"消费"。按照凯恩斯的¬说法"举债支出虽然'浪费',但结果可以使社会致富。""政府多¬花一点钱,增加一点消费,能起几倍的作用,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罗斯福按照凯恩斯这个被资产阶级称之为"救星"的资本主义"¬还魂术",从1932年--1938年5年间先后共支出约350¬亿美圆巨额款项,国债总额增加了130亿美圆。

细心对照一下,朱老板的这个路数与"罗斯福新政"的路数如出一辙¬,只是发动侵略战争这一招儿没敢学。关键是朱老板的"新政"借了¬这么多债,效果如何,今后如何还。当然,这些年我国像当年的美国¬,的确修了好多的高速公路、铁路、水利工程,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也¬如魔术般地成片成片地冒出地平线。各级政府有了钱,就讲起排场,¬全国各大城市竟相攀比,不惜斥巨资把市容打扮得如花似锦,到处都¬有形象工程。真是财大气粗,花钱如流水,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北京的一个大剧院就投了40多个亿,好像中国没人了,还花大¬价钱清外国人来设计;上海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就"消费"几个亿。¬笔者想,毛主席周总理若活着决不会这么干。有了钱,有了投资,就¬可以呼风唤雨,几十万、上百万的民工潮被"看不见的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南来北往,涌动于全国各地,这幅中国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壮观画面,这些人们感官上的辉煌业绩,很大一部¬分是用这些借来的钱或外国资本的直接投资铸就的。

这几年,"保证7%以上年增长率"的任务从数字上看是落实了,可¬消费严重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商品大量积压、开工率普遍不足、¬经济日益疲软等问题依然故我,没有根本解决,还出现了当年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过的,倒牛奶、砍果树、砸机器等令中国老百姓¬瞠目结舌的场面(中国牛奶消费年人均才4公斤;水果年人均消费不¬过10公斤,不到发达国家的1/10)。用这个办法"拉动经济"¬从短期看,还可以,从长期看肯定是不行的。

有的学者说了实话,这几年,拉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率、使中国在¬世界上"一枝独秀"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两个:一是靠大量引进外资,¬二是靠借债。从这个角度看,朱老板是功不可没的。这是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在这大大小小的工程中,也养肥了一批资¬本家和贪官污吏,朱老板的"新政"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年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代价很大,效果甚微,¬并没有给美国的经济带来大的转机,工业企业开工率仅为50.5%¬-73.8%,后来,由于遭到垄断资产阶级的反对,"新政"只维¬持到1938年就草草收场了。随着1938年美国新的一轮经济危¬机的开始,就宣布了罗斯福"新政"作为反危机法宝的破产。在我们¬中国,朱老板的"新政"还能坚持多久呢?

"鸡生蛋蛋生鸡"的美好愿望

朱老板的好心往往不得好报。就说给公务员长工资吧,朱老板是下了¬决心的,4年内,要给全国公务员的工资翻一番,于是,3年长了4¬次工资。去年年底本来还要再长一次,才能达到翻番目标,可是半路¬上杀出了程咬金,竟有人不领情,进行"倒乱",唧唧嚓擦地说了不¬少反对的话,什么"工人下岗了,两极分化了,公务员不要脱离群众¬了",结果这次就没有长成,这两天人大会上,财政部长项怀城在报¬告中透露,去年准备长工资那笔钱已用到扶贫上,今年7月继续长工¬资。笔者去年在一次有关"三农"问题的学术报告会上听到一位学者¬在报告中说,朱老板起初的设想是非常好的:公务员长工资以后,钱¬多了就会大量消耗农产品,从而就拉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民富了,就¬要大量购买工业品,从而又拉动了工业发展;工农业发展了,就会增¬加就业,工人、农民、公务员都皆大欢喜,国家税收也会增长,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良性循环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几年下来,蛋是下了不少,但是,这些蛋并没有再生出鸡来。¬原因出在哪里呢?原来,朱老板为大家长工资的同时,国家出台了住¬房改革、医疗改革和教育改革等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些年的经验告诉¬人们,凡是一项改革措施出台,那就意味着要从老百姓兜里往外掏钱¬。所以,人们有后顾之忧,不得不把长的工资存起来。这两年,银行¬的储蓄疯长,除了产生了暴富群体(20%的人占有80%的存款)¬,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如此这般,朱老板的"鸡生蛋"计划就这样¬破碎了。事情还远不至此,良性循环的愿望变成了恶性循环的现实:¬一来,公务员长工资拉大了干部和工农群众的距离,拉大了两极分化¬,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特别是干群之间,产生了许多¬没有想到的矛盾;二来,朱老板"以薪养廉"的初衷不仅没有实现,¬反而勾起了一些官员发财的欲望,助长了腐败之风。

反腐与《焦点访谈》

在廉政和反腐败问题上,朱老板也是一个矛盾人物。2000年3月¬15日,他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熔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当时,他的这句充满激情、掷地有声的话语,使许多国人为之动¬容,为之倾倒。本来,GCD人做"清官",已经是低标准了,再说¬,用"清官"的"官"来比喻自己的身份也与GCD的性质和宗旨不¬相符,即使如此,在时下腐败盛行的官场上能听到高层领导发出这样¬的声音,已如旱天惊雷了。因此,大家对他充满了期望:这一下,我¬们可有一个好总理了,贪官污吏有人管了。

他自己是真想做一个廉洁的总理,这一点大家并不怀疑。可是作为中¬央常委和一国总理,即要自己清廉,还要抓好全党全国的清廉。几年¬下来,到底怎么样呢?就他个人方面看,反映不一,近日北京官方传¬媒文章披露,朱镕基虽然贵为总理,但其亲戚却未有因此沾光,多年¬前其堂兄弟及亲属已有六人下岗、失业。读来令人感动。也有不好的¬反映,主要是他的两个子女朱燕来和朱云来,据说朱云来担任巨型跨¬国公司高盛集团享有高薪的在华督办和业务主管,如果真有此事,那¬就是说,他儿子是干着洋奴买办的勾当!虽然在高层,像他儿子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可对于在国人面前夸下海口的他来讲,这就自打嘴巴¬,食言了

这个暂且不论。反腐工作他抓得怎么样呢?五年来,就整体看,党风¬并没有根本好转,并且比5年前更为严重,已经到了天怒人怨、水涌¬覆舟的地步了。但说他没有做工作,那是冤枉了他。他确实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对金融机构的整顿、解决"三角债"、打击走私犯罪,¬以及对几个走私大案的查办,他的态度是最坚决的,这一点大家也是¬肯定的。就拿走私几百亿的福建厦门远华走私大案来说吧,他是下了¬狠心的。他在一次会上说:"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首犯¬赖昌星跑到加拿大,他也是紧追不舍。他说:"加拿大总理伊利蒂安¬来我国访问时,我提出赖昌星问题,必须遣返。伊利蒂安说,赖很有¬钱,赖请了最好的律师。我说,要说有钱,我有1600亿美圆的储¬备呢,最后,伊利蒂安表示愿意引渡回来,但他到香港,又表示,不¬能判死刑。"朱老板与伊利蒂安的这番谈话过去两年了,赖昌星仍逍¬遥海外,可见,朱老板的权力也是有限的,个中原因,谁都知道,是¬有保护伞,有人不愿让赖昌星回来,朱老板也是无可奈何。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是反腐败的一个好栏目,老百姓非常喜爱¬看,朱老板也喜欢看,并且非常重视,还不断地给予鼓励。在中央高¬层公开表态支持《焦点访谈》的,只有他一人。记得朱老板在一次会¬议上讲:"我要鼓励《焦点访谈》,但地方上很恼火,一到晚上七点¬半,地方一些同志就发憷了,生怕在《焦点访谈》上被点名。现在批¬评少了,最近《焦点访谈》的锐气越来越少了。你们怕什么?不就是¬调动工作吗!《焦点访谈》里,人民的话要多点,乡镇干部的窘态要¬少拍一点,应该说大部分干部是好的。尖锐的精神要保持。"在以正¬面宣传为主的众多媒体中,《焦点访谈》则是以报道反面典型为主,¬特别是对腐败问题揭露的比较多,老百姓之所以非常喜爱它,原因也¬就在这里。当然它揭露的主要是县以下的问题,多为村官、乡官,县¬一级的官都很少。尽管它有"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之嫌,也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据说,朱老板不仅自己看,他还号召部长们看。有时,¬他还搞"突然袭击",时不时打电话问某一部长:"看了今天的《焦¬点访谈》没有?"此事传开,吓得部长们在《焦点访谈》时间,不管¬情愿不情愿,都得老老实实坐在电视机旁。

尽管朱老板在工作上有如此良苦用心,如此兢兢业业,效果并不怎么¬好,还是只"生长旺盛,不结果实",腐败案件接二连三不说,连他¬这个伯乐非常欣赏的爱将朱小华、王雪冰也相继落马。前年,国家审¬计局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审查小金库,竟然查出违规金额高达几百¬个亿!上梁不正下梁歪,他身边都这样,全国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牵一发"的"费改税"

在"三农"问题上,朱老板也有许多大胆举措,为减轻农民负担,也¬为缓和基层过热的干群矛盾,朱老板提出了费改税的主张。他首先在¬安徽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费改税的办法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毕竟是¬一件好事,因为多年来,农民已如牛负重,被各种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气来。农民辛辛苦苦种地,一年下来,交完各种费税就所剩无几,¬有的地方农民甚至还要倒贴。农民们气愤地说,过去说国民党税多,¬GCD会多,现在可好,GCD的会倒是很少开了,可GCD的税比¬国民党时还多。农村的各种摊派确实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于是造成了一些地方大片土地撂荒现象。许多媒体也发出了为农民¬解困的各种呼声。

一个叫李昌平的乡党委书记写了一本书《我向总理说实话》,出版以¬后,在社会上曾引起不小的轰动。李昌平在书中讲到"三农"问题时¬摆出4条严重表现:"(1)、绝大多数省份的农民的农业收入在缴¬纳税费之后的剩馀,不足以维持农民劳动力再生产和农业简单再生产¬。(2)、农村的原有基础设施功能退化,教育、医疗和其他公共品¬安排名存实亡,农村市场萧条,农村金融萎缩。(3)、农业增产不¬增收,农业投资持续下降,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不少农村已经退¬回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4)、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资源¬十分有限,且有限的资源又不断被基层政府组织吸纳,解决三农问题¬遇到体制和制度性障碍。"面对严峻的三农问题,朱老板也坦言头痛¬不已。

朱老板"费改税"的举措,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农民的负担问题,但如¬果真正落实了,也会多少解决一些农民的负担问题。然而,施行起来¬并容易,因为这个问题不是孤立的,它和整个"生物链"是环环相扣¬的。小环境受大环境制约;小政策受大政策制约,因而落实起来阻力¬重重,至今未能在全国全面推开。已经实行费改税的地区,也出现了¬新的矛盾。摊派减少了,乡镇干部和教师的工资就发不出来了。这与¬我们吃皇粮的人过多,各地财政多为吃饭财政不无关系。这些年,年¬年喊精简,可是吃公粮的乡镇干部却越来越多。最近"两会"透露,¬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有4500多万人,全国平均28个人养一¬个人,这可能还不包括几百万军队和几十万武装警察。

那就精简机构吧,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连续几次大动作,机构是压缩了¬,国务院40个部委减到了这次人代会上定的28个,可就全国而言¬,吃皇粮的人数不仅没减,反而在增加。这又是朱老板的一个败笔。

撤乡建镇的尴尬

这几年,在农村刮起撤乡建镇风。撤乡建镇的目的无非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据说这是衡量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民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小,¬有的不到10%,而我们的比例则是60%多。现在,我国有8亿农¬民,4.9亿农村劳动力。有的专家闭门造车,说全国农村有400¬0--5000万劳动力从事种植业生产就够用了,这样中国就可以¬实现工业化了。

撤乡建镇,并不是始自朱老板,但朱老板执掌国务院这几年,又大力¬推进了。乡改镇、县改市,虽然城镇数量大增,城市人口也大增,可¬是,除了沿海地区,全国大多数地区新建的市镇并未出现多少工业,¬许多农民虽然拿到了城市户口,却变成了既失去土地又无工可作的城¬镇贫民。看来,英国当年用"羊吃人"的办法实现工业化的道路,恐¬难在我们这里行的通。西方的摸式不符合中国国情,照葫芦画瓢是不¬行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