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写字 -- 范适安

共:💬51 🌺7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写字

命题作文。

受一泓清水MM一再催促,就谈谈写字好了。之所以不敢妄论“书法”,实在是自己没受过系统训练,谈“书法”不免心虚,还是以写字来说事显得比较自然。但凡中国人,写中国字是极其普通的一件事,如此东拉西扯起来或可充实门面,不至文章空洞干瘪,但如若一不小心画虎不成反类犬,搞成了注水猪肉,恶心了看官,也算丑话说在头里了,先道个抱歉则个!

以前发过一篇网文,说我是在毛笔堆里长大的,所以对毛笔乃至文房四宝的确打小就不生疏,但仅仅是拿这些笔当玩具来着,与写字好坏倒应该没啥子必然联系,没听说靠玩笔就能把字给玩好了的,是吧?

记忆里对毛笔字的最初印象是爸爸为我方便在小方桌上吃饭,在菜市场的杂货店里给我买了个专用的小木凳子,回来爸爸拿了一管毛笔,蘸了或许是写大字报剩下的小半瓶墨,在凳子底下草书了我的名字“范适安”三个字,引我不解的是,那“安”字下的女子是一笔绕出的圈圈,与我平时规规矩矩写自己名字时的字体大不相同。三四岁的小人儿,自我意识正在形成,得了件专属自己的东东,那开心劲儿,就甭提了,当然,对爸爸写我名字的那种写法也就牢记在心了。这就是我在写字上的最初启蒙吗?不记得更早的例子了,就算这个吧!

上小学有书法课,是描红,一周两节。老师很正式的教我们正确的握笔方法,然后就描一张字。同学们都喜欢上书法课,到不是书法本身有什么吸引人,大多数同学草草描完一张后,是等老师读长篇小说,老师读的是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书,太引人入胜了,至今还记得鬼子军官的名字叫“小林太君”,老师读小说的前提是大家都描完了一张字,当堂是不论好坏的,我描的认真,所以往往慢,得了不少同学的不满,不过可以聊以自慰的是,老师每次批改完描红作业,我本子上画的红圈圈最多,乃至逢到“六.一”之类的节日,我的书法作业就变成了校门口宣传橱窗里的摆设,上学放学,走过橱窗,看到自己的字挂那儿,心里自然美美的。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激励吗?自此,对有意无意中见到的好字,都要驻足揣摩一番,手里没笔,指头也会照着笔意划一划,到现在,这毛病还带在身上,看书展,别人是走马观花,一掠而过,我是一幅字能盯半天,佐以空手临摹,体会书家个中韵味,往往流连于此,乐此不疲。

上中学那会儿,班主任是个年轻的女教师,兴趣不知咋的偏到植物上去了,在图书馆借了一本砖头厚的介绍植物的图文并茂的大书,她看着还书日子渐近,就来拉差,说,范适安,你字好,帮我抄下来,那时没有复印啥的,班主任吩咐的事哪敢懈怠,晚上不睡觉也得工工整整的抄啊,完了又用宣纸蒙在植物图上,将图也拓了下来,班主任拿到抄好的书时的高兴劲儿,至今还能记得。后来她兴趣又偏到烧菜上去了,吩咐我帮她抄菜谱,好在那菜谱不算厚,很快就抄完了,手上笔摩的,都起了茧子,以后生怕她又搞出啥抄书的花样。不过也就这两次,她后来不当我们班主任了,就此失了联系。

无意当中,这也许是对硬笔写字的一种训练吧。

以后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写个通知,出个黑板报啥的,就成了我的一项额外工作。有时为了把黑板报搞的像样子一些,逛书店就会顺便买些《装饰美术字》,还有一些名家的帖子来看,看多了,临多了,碰巧有时间划几笔玩味玩味,就算个爱好了。

对于中国字,我想学成博士怕也难以穷尽。太浩如烟海了,太博大精深了。当然,从大类上分,无非正草隶篆,但历朝历代,书家如云,自成一体者如颜,柳,欧,苏,黄,米,董,赵等。即便在不同的时期,他们的字,也有着不同的精气神。如果不是专业书家,对上述名流的作品,能欣赏到一鳞半爪的好处就是不小的收获。

至于自己写字,个人的体会,一是掌握中国字外方内圆的特点,首先要看准字的结构,把握字的重心,将字写对了,写正了,自然就好看了。讲究个体结构的字体以篆,隶,楷为主。

再是如若上升一个层次,讲究通篇的连贯,气势,就要多看一些行,草之类的作品。起初可从几个字的排列组合练起,最后到短的诗词,再到长文,练多了,成竹在胸了,通篇的感觉就有了。

所谓书家的自成一体,实际上很多是写出了字的复合状态,比如隶书有篆书的笔意,行草有隶书的笔意,汇各种字体的长处为一炉,巧中见拙,拙中藏巧,行云有跌宕,流水有转折,审美情趣千变万化,但又不失书体的基本规律,不失法度…

谈写字的话题实在太多,一篇小文,只图抛砖引玉。不知一泓清水MM满意否,无意路过的方家,就见笑了!有文无图,似为缺憾,旁有硬笔,A4纸若干,涂鸦凑趣,一并发在这里,上传!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关键词(Tags): #写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