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北京的胡同儿和法国人华新民 -- 马头磬

共:💬67 🌺10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我一个同事家在胡同保护区有个院子

是他爷爷留下来的。他爷爷是傅作义部的军医,少将军衔,随傅部在北平起义后离开了军队,在北京置下了这个院子。这个院子从60年代开始,房管所陆续安排住户挤了进来、一住20年房租却20年不变——北京的房子不够,满足不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顺便说一句:各位抱怨北京城墙和旧城区没有保护下来的哥们,请认真考虑一下当年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扩张住房稀缺、和有限的投资能力之间的尖锐矛盾——整个院子也无可避免地变成了大杂院;到了80年代以后、这些不请自来的住户才陆续搬走,慢慢的把院子清理了出来。

我同事小时候就在这个院子长大,他对那种居住条件很不满意:夏天还算好的、也就是闷热点,最糟糕的是冬天,上厕所要冒着寒风跑出去上公共厕所、要么用马桶,为了避免自来水管被冻裂,冬天只能用存在大水缸里的水,没有暖气、只能烧煤炉子取暖;一句话,生活品质和楼房没法比。所以到了他父亲们这一辈成家立业、特别是80年代新房供应量增加、住房紧张问题开始缓解以后,儿孙们纷纷搬离平房住楼房去了,90年代中期以后整个院子只有他爷爷一个人住,老爷子去世后干脆就完全空置起来。

前两年传言说旧城区改造、要拆迁,他们一家上下那个高兴啊,还动了点小脑筋,赶紧在院子里面盖满了房子、又通过关系在房管局做手脚办了房产证,万事俱备、只等拆迁数钱了,按照拆迁补助标准和登记的房产面积、全家人可以有几百万的补助款进帐——这时候情况又变了,他们那一片被划进胡同保护区,这下可完蛋了……到了现在,那个院子就那么不尴不尬的空置着——租也租不了几个钱,还不好管理;因为院子的结构不是标准的四合院、作仿古改造的成本太高了,那些热衷于购买旧四合院整修后居住的富翁们也看不上眼,卖不出价钱。

我就不作什么评论了,只讲事实……最后忍不住要再问一句:在北京旧城区胡同保护的问题上,高举保护大旗的各位先生们女士们、各位文化人,究竟为老胡同老院子里面的居民们考虑了多少呢?这样的保护真的能有效、真的能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特别是至关重要的当事人的广泛支持?

有时候我也想:如果那个同事家的院子按计划被拆迁了、补助款到手,当大家闲聊老胡同纷纷被拆迁、老北京风貌不再的时候,他也许会跟着附和几句;但是现在,每当提起这个不尴不尬的院子和流产的拆迁,他显然是颇有不满之处的。

关键词(Tags): #胡同#保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