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人物志 写在前面的话 -- 端娘

共:💬39 🌺1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人物志之二 五姥姥(2)

五姥姥的家,我和妹妹去过一次,麦假时候,住了几天。院子很大,种着石榴和花椒。现在想,五姥姥家人丁不旺,种这些是有讲头的。5月天气,在石榴树下,老太太给我们几个小丫头梳头,掏耳朵,阳光一闪一闪,她的眼睛也一闪一闪的。花椒树上青碧的新椒一串一串,走进院子就闻见清凉的香气。她摘了嫩叶子,拖一点面糊炸了吃,香极了。还有茄子,连刀片夹了一点肉馅,烧出来油汪汪的,细碎的蒜末撒上,给我们一人半个馒头,掰开夹一片茄盒,就着小米稀饭吃。这么些年了,回想起来那都是最好吃的茄子。

不管我家搬到哪里,五姥姥每年都起码来一次,每次住上十天半个月。最近这几年通常冬天来,住到年前才回去,过完年再回来住一阵子,暖和了再回家。她会带新米新面新棉花,带花生老玉米。她负责给我们姐妹的婚姻找先生掐算八字,她给我的外甥和端端做小布鞋和五毒兜兜,她给我做插肩裁的老式小棉袄,她到处搜集土鸡蛋,托人带给我,说小孩子不要吃养鸡场的蛋。对于我妈来说,这个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好像真的成了娘家人,亲热得不得了。我家的一些麻烦事,跟她念叨,她给的意见归纳起来,基本上是“等等再看”四个字。忍不住会想,到底是大户人家做媳妇,又经了那么多事,心里定的住,够大气。

她的大气,不同于一般农村老太太的地方,还在于她的适应能力和好奇心。在县城,她和我们一起去公用澡堂洗澡,并没有我家别的长辈那样的抵制或羞怯。我妈和她曾经一起到北京几次,在我家住的时候,去吃鼎鼎香的火锅、吃必胜客的皮萨饼、吃肯德鸡、吃法国菜……五姥姥一概来者不拒。她的胃弱,吃得不多,但是都有兴趣尝一下。她70岁那年的秋天,我带她和我妈去爬香山,她坚持不坐缆车,爬上爬下,毫不示弱。路上好几个人问起老太太的年龄,竖起大拇指,啧啧称奇。

五姥姥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她自然是跟儿子一起生活。可是她和儿媳妇相处并不好。听起来,还是五姥姥太强的过,到现在奔八十的人了,还是她当家。儿媳妇确实不如她能干,性子柔,五姥姥总觉得媳妇使不上劲。家里的养鸡场,种的地,买卖粮食、孙女和孙子打工的地方和亲事,都要她操心。她的儿子,我叫做珍舅舅的,打一手好木工,我家有两只沙发一个大衣柜,用了十多年,就出自他的手。还记得他住在我家里打家具那阵子,我们几个小孩子总是能蹭上我妈专门给他做的好饭菜,他抿着一钟酒,笑眯眯地夹炒鸡蛋给我们。许是五姥姥太厉害的缘故,珍舅舅不大说话,也不大有自己的主见。他的女儿,17岁时去青岛打工,在做旅游鞋的工厂,干了3个多月,跟家里打电话时哭着说有两个工友得了白血病,大家都说是做鞋用的粘胶有毒,厂房又不通风的缘故。小姑娘很害怕,想回家,又怕介绍工作去的老乡不乐意,工钱也没全拿到手。珍舅舅和五姥姥商量怎么办,五姥姥跟我妈复述时候说:“孩子都快吓死了,还怎么办?”老太太拎起个小包裹去了青岛,把孙女接了回来,剩下的工钱就不要了,说给介绍工作的老乡一点辛苦钱。 她心里头对自己的身份还是看重的,请我们留意给她孙子孙女介绍工作的时候,总不忘提醒一句:“那些伺候人的活咱家孩子可不干。”孙女后来学了电脑打字什么的,在复印打字社打工。前年嫁了,送嫁的是五姥姥。

两个女儿,远嫁到边疆一代,原本很少通音讯了,最近这几年,女儿家里闹出好些事,老太太又几上塞北,帮着女儿操心去了。

前年,她的一个外孙,因为家庭矛盾处理不好,自杀不成,反倒落了一身病。后来到北京看病的2个月,我妈正好在,拉着我帮忙找了房子住,又到处联系医生,还补贴一些医药费。我是离家日久,清静惯了,端端又出生没多久,忽然冒出这么多事来,头都有点大,未免礼数不周。我妈非常不高兴,认为我不够热情,不通人情世故,会让亲戚说闲话。五姥姥并没有到北京来,她在女儿家,帮着照看。只是后来在电话里一再谢谢,说添了麻烦了。那一次,她和我说话的语气忽然客气了很多,让我非常不适应。

上个月,在msn上和家里通话时,又见到了五姥姥。对于她来说,岁月在60岁之后似乎就暂停运动了。她的头发可能更白了一些,更少了一些,仍然挽成小小的发髻,贴在后脑,额头全露出来,皱纹很少,她的眼睛,仍然晶光闪亮。几十年了,她永远都是穿自己手做的中式斜襟褂子,手盘的纽子,领子系得严严实实的。

隔了几天,再联系时,我妈说她回去了,家里离不开。这时才听说另一个女儿,1年前中风,瘫痪在床。五姥姥又跑去照顾了好几个月,中间还滑倒一次,摔坏了小臂的骨头。我妈叹口气说:“这老太太,真经折腾。”

关键词(Tags): #人物志#五姥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