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水门事件(十二) -- 梦秋

共:💬21 🌺6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十四)

水门事件(十四)

在这一节里,我们要把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水门事件放在一边,回头看看尼克松总统1969年上台以来的“管道工”的各种事迹。

间谍、破坏、窃听以及离间等政治伎俩古已有之,历史源远流长。无论是专制国家还是民主社会都不可避免地继承着这一人类文明的卓越传统。但是,大规模的,由国家高层人员组织参与的这些政治阴谋活动竟然出现在这个西方国家马首是瞻的国度,这的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然而,政治阴谋论却又完全合乎这个年轻国家的历史传统。林肯总统的遭遇就是一个例子。在法律意义上来说,国家领导人为了国家安全利益对特定目标进行监控是合法的。不过,相关的法律在水门案发的第三天(1972年6月19日)就被国会废除了。

这样大规模的间谍和窃听行为的最初推动者,是一个我们谁都想不到的人物:“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物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

之所以出现这样大规模的间谍和窃听行为,又和新闻界的兴风作浪密不可分。

1968年春天,美国在同时进行着三场战争:冷战,越南的热战以及国内的总统选举大战。一向喜欢爆猛料的《纽约时报》连续报导了美军在越南战场上的几次秘密军事行动,其中包括美军派遣B-52轰炸机轰炸柬埔寨境内的越共游击队集结地的行动。半年之后,走马就任总统国家安全事物助理的基辛格没等把交椅作热,就立刻命令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国防部和五角大楼进行调查,要查出究竟是谁将这些秘密透露给了《纽约时报》。

在调查当中大量采用了窃听手段。被窃听的人员达到17人,其中有《纽约时报》驻五角大楼记者和约翰逊总统越南战争首席谈判代表的朋友。窃听时间竟然长达21个月。

有了基辛格的先例,白宫自然也把窃听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

尼克松总统是个老牌政客。他在1946年当选众议员,1950年当选参议员,1952年以39岁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统。这段时间是冷战摩擦日渐加剧的时期,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麦卡锡主义就出现在这个时代。政治阴谋可以说层出不穷,。美国的两大情报机构当中,二战末期才成立的中央情报局负责对外间谍活动,全世界政坛被搅得天翻地覆。成立于二十年代的联邦调查局在老而不死的埃德加.胡佛的统治下,变成了一个任何政客都不敢小觑的独立王国。

顺便说一下,胡佛自1924年出任联邦调查局(当时没有“联邦”二字)代局长以来,一直盘踞此座直到1972年5月去世。据说他掌握了大量政客的秘密情报,所以历任总统都奈何他不得。尼克松总统1969年上任的时候,老胡佛早到了退休年龄,国会里一片叫嚣要赶他下台。尼克松最后还是签署特别命令,让他继续干到了翘辫子的那天。

有了联邦调查局这个独立王国,总统要办点啥见不得人的事情总觉得缺少左膀右臂。尼克松上台之后,立刻委派总统国内事务助理厄利希曼组建自己的间谍队伍,这样就可以绕过联邦调查局。

这支队伍就是后来被曝光的“管道工”。

“管道工”的直接指挥者是约翰.考菲尔德。这位纽约市的前任警官在尼克松政府当中的正式职务是联邦各执法机构联络官。但是此人真正的上级却是厄利希曼。“管道工”的工资来自1968年尼克松总统竞选时的剩余政治捐款,这笔钱掌握在总统私人秘书卡姆巴齐手中,办公地点则选择在白宫行政大楼的某个地下室(资料有限,具体地点尚未查明——作者)。

有了资金,办公地点,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考菲尔德于1969年4月8日正式开始上班——或者说,开始疯狂作案。

“管道工”在尼克松总统上台的头25个月里,对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和新闻记者进行了侦听。规模之大,可以从下面这些数据中略知一二:七位基辛格负责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三位白宫工作人员;两位国务院人员;一位国防部人员;四位新闻工作者,其中一位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驻莫斯科记者。他是基辛格的传记作者,也是基辛格的好朋友。

“管道工”的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内容:

首先,要监控总统的政治对手,特别是那些能够在1972年总统竞选当中对尼克松的连任构成威胁的政客。他对1960年惜败于约翰.肯尼迪总统念念不忘。虽然肯尼迪总统已经遇刺身亡,1968年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也步其兄长后尘遇刺而亡,但这个政治贵族家庭的另外一位大人物爱德华.肯尼迪依旧在参议院里呼风唤雨。尼克松时时刻刻都有一种与虎同榻的危机感。1968年总统选举当中民主党的汉弗利—穆斯基搭档几乎让尼克松翻盘。而这两位如今还在参议院里搅和事情,尼克松也不得不防。

1969年,“管道工”的重要成员,后来在水门事件中先期落网的霍华德.亨特衔命对肯尼迪家族展开了监视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已故的肯尼迪总统在入侵古巴的“猪湾”事件中的表现;肯尼迪总统在推翻南越总统吴庭艳的政变中的作用。爱德华.肯尼迪参议员在1969年出了一次车祸,导致一人死亡。这件事情也得到了亨特的关注。

1970年,总统演说撰稿人布坎南提醒尼克松,要提防那些有潜力在1972年挑战总统宝座的民主党人。接下来事情就明了了,塞格里蒂受命在穆斯基的选举活动上捣乱。

“管道工”其次要做的事情就是对付新闻界和反战人士。

1968年到1972年间恰逢反越战运动的高潮。针对越南战争,尼克松在1968年总统竞选时提出“体面地”结束越南战争。但是“体面”这个词很值得商榷。尼克松上台之后一面提出要撤军,一面继续对柬埔寨境内的“胡志明小道”(即越共南方游击队的补给线)的大规模轰炸,甚至派兵短期入侵柬埔寨。1970年,反战运动与越南战争同时达到高潮。1970年5月4日,俄亥俄州国民警卫队在肯特州立大学与游行学生对峙时开枪,打死了四个大学生。10天后,密西西比州警察打死了两个参加反战游行的大学生。

美国新闻界的自由主义倾向一直让共和党人耿耿于怀。随着反战高潮的来临,新闻界表现得越发活跃,其中的代表就是《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在1968年的表现在上文中已经叙述。1969年年底,《纽约时报》在报导越南美莱村惨案的过程中也有上乘表现。但是,真正使《纽约时报》大放光芒的,却是1971年6月的“五角大楼文件案”。凭着对此案的报导,《纽约时报》获得了1972年普利策新闻奖。(此事在【原创】水门事件(二)略有提及)

1972年6月13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五角大楼文件”的浓缩版。这份文件充分表明,自艾森豪威尔总统以来的四任美国总统,尤其是约翰逊总统在越战问题上有意误导舆论。这份文件的提供者是在五角大楼工作的军事专家艾尔斯伯格。“五角大楼文件”公开的第二天,大为震惊的政府立刻通过司法部部长米切尔(就是后来“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主席的米切尔)要求纽约州法院下令禁止继续刊登“五角大楼文件”。纽约州法院拒绝司法部的要求。这样,官司在两个星期里一直打到了最高法院。6月30日,最高法院以6比3的票数通过决定,维护宪法第一修正案,《纽约时报》有权继续刊登“五角大楼文件”。

最高法院的裁决对白宫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白宫没有从中吸取任何教训,反而要利用手里的行政权力迫害艾尔斯伯格,并试图通过不同手段打击《纽约时报》的信誉。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白宫的这些下三滥手段,为后来水门事件的调查提供了许多线索。

关键词(Tags): #水门#政治间谍#管道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