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应该好好谈一谈解放战争了 -- 吴非

共:💬268 🌺351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按理说现在网络挺发达的呀,怎么就是有人喜欢闹笑话呢?

民办报纸。

改革开放后六、七年间,我国新闻界曾经出现了民办报纸热,那时还没有全国统一刊号之说。到了1991年前后,我国进行了报纸清理整顿,民办报纸因为问题多多,基本被取缔。

时隔一年后,也就是在1993年前后,经过报纸全国统一刊号制度的实施,一些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办报族又开始通过各种关系和途径,启动了民办报纸热。

这个时期的民办报纸大多不是报人办报,而是全国各地一些有头脑的办报族觉得办报能赚钱,便通过各种途径打通主管部门,进行了民办经营报纸的实践,也就是所谓的挂靠制、管批民办。

在这个时期,民营报纸包括:中国经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企业报、中国食品质量报、中国特产报、中国保健时报、中外引进报、新闻出版报、中华新闻工作者报、中国产经新闻报、中国贸易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开发报、西部时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市场经济报、市场报、国际经贸消报、中华建筑报、经济观察报、中国房地产报等大概有20多家所谓的部位报纸。

后来一部分报纸因为问题多多被上级主管单位收为正规军了。例如新闻出版报、中华新闻报、市场报、中国经济时报等等。

这些报纸过去有几个共同点,不是本单位人员创办,而是社会办报族自由组合领导班子(包括,家族制班子、朋友制班子、老乡制班子、哥们制班子),都没有正规编制、找个部委挂靠单位出具手续,自己办报自己当领导、自己说了算。

这些报纸的特点:一、报社领导不抓业务,到处拉赞助赚钱。二、拉大旗做虎皮。某某报是某某领导题写报名,某某报由某某领导题过辞,以此为荣,似乎因为某某领导的题过辞就能证明其报纸的质量,而忽略了也冷落了其消费者--订户。 三、把报纸办成了家族产业。谁是创始人,谁说了算。挂靠某个部委、协会(部委协会本来属于松散型社会组织,只管收取管理费,其它也是不管不问),所有报社掌握实权的都属于创始人,而这些创始人本身并不爱好报纸,只是觉得报纸好赚钱、赚钱快。为了赚钱于是便把其七大姑八大姨,直系旁系亲属统统拉来办报,一个报社掌握实权的往往都是其亲属。四、靠有偿新闻、出卖刊号、版面为生。五、大量营资,大量设立一些组织、到处开设账号、大量招聘驻地记者,以赚取非法所得。记者不写稿件,只管搞经营,报社不抓业务,只管搞活动。

经过几十几年后,这些报纸有成功者,例如,中国经营报、精品购物指南、为您服务报、中国经济时报等等,已经办出了特色,在管理体制上、用人机制上也趋于完善。可大多数民营报纸报纸成了赚钱的幌子,造成报纸的社会信誉极低,生存举步艰难。据悉,目前这些报纸都处在萎缩中,发行大都不超过一万份,有的邮局订户仅仅2000份左右。有的报纸规定谁给广告给谁发稿子、谁定报纸给谁发稿子、谁拿钱就让谁当特约记者,于是真假记者满天飞,这样的毁了自己报纸、时间久了也就毁了自己的经营。其结果报纸的影响力还是一片空白。

申报

1872年4月30日,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最初,隔日出版一张,4个月后改为日报。1909年,买办席裕福收买,1912年转让于史量才,张謇、应德闳、赵凤昌均为股东。史自任总经理接办后,成为著名大报。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持反对态度,在史量才授意下,排字工人将袁世凯颁布的“洪宪”年号有意错排成“洪害”。1932年7月,又创办《申报月刊》,1933年起又编印《申报年鉴》。该报立场保守。但对时政偶有批评。“九·一八”、“一·二八”后,态度趋向激烈,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实行“宪政”,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要求,发表宋庆龄严厉批评国民党的文章,登载有关人权保障同盟的报导。并出刊《自由谈》副刊,刊载民主自由言论,鲁迅、茅盾、陶行知、巴金等常有文章。1934年11月史量才被蒋介石反动集团杀害后,言论重趋保守。上海沦陷时,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接收,成为CC系报纸。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要不说你既不知民国,又不知新中国呢。

PS:工农兵大学的毕业生比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的毕业生要强。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从业态度。

再PS:拿新华社说什么事,干脆拿汪伪的报纸,满州国的报纸出来好了。按这个逻辑你可以去证明蒋记中国是古往今来最民主的国家。无政府和民主都分不出来的大神。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