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舰船)论中国铁兵器的普及时间(上) -- 出尘

共:💬4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舰船)论中国铁兵器的普及时间(下)

本节附2:《考古》杂志的有关文章推介

  1982年第1期《云南铜柄铁剑及其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作者 张增祺 从该文中的考古资料我们可以知道,云南土著居民早在春秋末期就开始制作铁剑,并不比中原晚多少。

  1982年第3期《咸阳市空心砖汉墓清理简报》 咸阳市文管会 咸阳市博物馆 编写 该文有助于了解西汉中后期到新朝铁器的普及情况。

  同期《扬州东风砖瓦厂八、九号汉墓清理简报》扬州博物馆编 该文表明新朝铁兵器取代了铜兵器。

  同期《河南镇平出土的汉代窖藏铁范和铁器》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镇平县文化馆 编 阅读该文可以了解西汉末至东汉中国铁工具的制造方法。

  同期《湖南郴州市郊东汉墓发掘简报》湖南省博物馆 编 这篇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铁兵器已经取代铜兵器。

  1982年第4期《四川宝兴县汉代石棺墓》宝兴县文化馆 该文中的考古资料十分清楚的表现了西汉时期以铜兵器为主过渡到东汉以铁兵器为主的历史进程。

  2002年第5期 《江苏邳州市九女墩三号墩的发掘》孔令远 陈永清 撰写 该墓是汉初铜兵器使用情况的缩影。

         中国普及铁兵器的进程比其他古文明缓慢的原因

  史学界公认,中国普及铁兵器的时间晚于其他所有的上古文明国家。并且这个过程相当长,从春秋末开始,到西东汉之交才完成。时间跨度近五百年(欧洲普及铁兵器用时约三百年)。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中国普及铁兵器竟如此之难呢?我认为有如下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中国封闭的地理条件,使其不易得到其他先进文明的文明成果。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发现仅就直线距离来说,中国就已经远离其他先进文明了。如古都西安,是中国古代最靠西的一个大城市,它与其他文明中心的直线距离如下:新德里3000约公里、德黑兰约5000公里、巴格达约5500公里、开罗约7000公里、雅典约7300公里。相比之下,雅典距巴格达约2000公里、距开罗约1200公里、距新德里约5000公里。

  更糟糕的是,中国周边的环境不适于通商和旅游。从地理角度说:在中国东方是多台风的太平洋,耶元13世纪,入侵日本的14万中军就是因为遇到台风而遭到重创;往南是同样险恶的南海,中国周边的海洋都是大面积的深海,受北赤道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变幻莫测,缺乏较安全的平静水域,对于古代帆船来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唐朝时的高僧鉴真,五次东航有四次败于大风,第五次也遭到大风袭击,仅仅因为运气才侥幸登上日本;在陆地上,中国以南的中南半岛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通行极其困难;往西南是不适于人类活动的青藏高原;往西3000多公里都是干旱地区;往北则是寒冷的西伯利亚;中国周边没有一个较好的对外交往的窗口。从古代国际交往的最大动力――商业的角度考虑,在铁器时代初期,中国周边各国各族普遍人口较少,没有较大较富裕的文明中心,也就是说缺乏较大的市场;而对中国商品需求较大的西方国家,由于路途太过遥远,只能通过中间商(如波斯人)进行贸易,中国商人的商业机会并不多;相比之下,中国地区人口较多,市场空间很大、路途平坦,各国政府都对商业加以保护、从事华夏文化圈内的商业活动十分安全和较易致富;以上三个原因使得华夏诸国商人缺少对外交通的兴趣,都把注意力放在华夏文化圈内。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讲,中国离其他大文明太远,周边各国各族文化、科技落后,使得中国地区缺乏学习外国长处的动力和紧迫感。最后,即使是民间小规模的对外交往和贸易,也受到古代中国对外扩张造成的华夏诸国与周边各国各族尖锐矛盾的影响,进行得十分困难,危险很大。

  由于以上自然和人为的不利因素,在整个古代,虽然每个时代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中国人主动对外交流并不多,并且主要是政府行为和边民小规模的交易,集中在距中国较近的那些落后地区。而外国与中国的交往也只能是零散的,小规模的。这样一来,古代中国人实际上从来没有受到过外来先进文化的较大冲击,助长了他们睥睨天下的自傲心理。外国的先进科技,当然也就更难进得来了。

  在人类历史上,那些对外交往便利的地区往往也是较发达先进的地区。铁器时代初期的两河流域正是这样一个地区。从耶元前五千年这里出现城市之后,就一直牢牢地稳坐在世界领先文明区的宝座上。文字、铜器、铁器、砖砌建筑物、灌溉农业、城邦民主、法律、学校???莫不在世界之先。究其原因,正是两河对外交往便利。两河流域本身是新月沃地的一部分,这里在上古时代是被称为天堂的农业宝地,丰富的出产养活了众多的文明,可以说这里的每个民族对世界历史都有贡献,连小小的落后部落联盟以色列人,都发展了世界第一种一神教。两河流域因为有便利的灌溉条件的缘故,当然成为天堂中的天堂,并且两河的对外交往条件极其便利。往东是当时的波斯,这里的植被还没有被破坏之前,是一个有利于通行的地区,商队和游客可以直通印度河流域,接触印度文明;两河以北的高加索山脉,从来不是截断南北交通的障碍,山北的游牧文化和山南农耕文化的交流,从来没有中断过;两河以西,新月沃地直抵大海(即今地中海),在巴勒斯坦上船,沿海岸行驶可直抵爱琴海,与爱琴海文明接触;西南,从巴勒斯坦到尼罗河三角洲直线距离不到350公里,步行也仅需十天。这样有利的环境,对于先进文化、科技的传播当然是十分有利的。各先进民族之间的战争,促使他们不断改良武器,所以铁兵器最先在两河流域得到普及,一点不奇怪。

  而在两河流域之后领先世界的南欧文明,也是便利交通的受益者。希腊、罗马所在的地中海是一个内海,相对中国的东海、南海来说风平浪静,对上古简陋的桨船航行十分有利,而在近代铁路发展起来之前,海运的运费仅是同等距离陆上运输的1/30,发达的海运对于希腊、罗马的经济和对外交往来说,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欧洲文明的发展,从来没有与其他文明截然分开过。希腊人对巴比伦和凯美都十分熟悉,对遥远的印度也不陌生。他们的学者中很多人去过凯美和巴比伦(最著名的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泰勒斯),甚至可能有人去过印度(即毕达哥拉斯),这种文明间充分交流的场景,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波希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对凯美的征服和对两河流域的远征,更是先进文明之间军事文化与科技的直接碰撞,迸发出了光耀千古的火花。欧洲人较早的普及了铁兵器,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令我奇怪的不是中国在近代落后,而是中国在封建时代竟然能够领先世界一千两百多年。细细想来,中国相对闭塞的环境固然不利于文明交流,但却也阻止了外来先进文明的冲击,使中国人可以安全的沿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尽管走得慢,但一直走下去,总可以得到成果。当两河流域因生态破坏而风光不再,当欧洲在基督教的统治下变得极度愚昧的时候,中国人的机会就来了。而中国在世界上由落后变成先进的标志物,就是钢铁兵器的普及。这点,下面还要讲到。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的锡矿丰富(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铜矿、铅矿也较多,使得青铜器的制造相对较易,质量较高。压制了早期不完善的铁兵器。

  早在商朝,中国人就铸造了重832.84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显示出中国人在冶金技术方面的出色才能。后来,制造青铜兵器基本上使用的也是浇铸法。在长期摸索的过程中,中国人逐渐改进了铸造工艺和其他加工工艺,使得中国青铜兵器的质量得以达到青铜材料所能支持的极致。例如前面所说的复合剑,就是一个杰出的成果。中国人还有一些令人感到费解的发明: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五百年岁月,出土时依然光亮无锈迹。据分析该剑进行过表面硫化处理。如果说这是一个孤证的话,那么后来发生的事情就更离奇:在嬴政陵兵马俑出土的两柄秦剑也同样毫无锈迹,锋利如初。经分析,这两柄剑进行过表面铬酸盐氧化处理。要知道,现代的铬盐处理法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德国发明的!虽然古代中国人用什么办法得到了铬盐处理的效果现在仍不清楚,但可以肯定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当然,如果以后证明这些剑不锈仅仅是巧合或其他非技术原因除外)。同时,中国青铜剑的长度也是世界之最(最长94.8厘米)。这么出色的青铜兵器,当然能够与早期产量低,质量不保证的铁兵器抗衡,甚至胜过。其实,在战国时代,铜铁经常合用在箭头上,负责杀伤的镞由铜铸造,而附件铤则由铁制造。这雄辩的表明当时的铁镞不如铜镞锋利。

  第三个原因,也是根本的原因:中国铁矿石的品质低劣。

  在讨论中国铁兵器取代铜兵器的问题时,人们常常忽略一个最基本却也是最重要的常识: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直接受其境内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的制约。如果说历史学家很少谈及这点,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常识没有必要专门讲的话,那么在网上有些青年历史爱好者也很少谈及这点,恐怕就是因为没有受到过专门的历史基础教育和太过浮躁、不愿“钻”下去看书,因而知识储备量不足的缘故。

  在科学还没有诞生的古代,无论是农业、商业还是手工业,都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中。一个国家的某项事业是否兴旺,首先取决于该国有没有从事这种事业的自然条件。所以,凭借便利的交通和较少的人口,雅典可以用古代海商业来支持国家经济,而离东地中海商业要道相对较远,人口相对较多的罗马就不能;雨量适中,土地肥沃的中国可以发展出发达的农业,而极端干旱,遍地沙漠的阿拉伯就不能;银储量极多的阿兹特克可以将银作为货币和普通的饰物,而缺乏银矿的中国显然不能。

  冶铁业也不能例外,虽然铁在地球上是一种常见的金属,但本国铁矿脉的大小、铁矿石的质量好坏、铁矿开采的难度,仍然是制约一个国家冶铁工业的首要自然资源条件。铁资源质量好、数量大的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巴西,是铁矿石的重要出口国;英、法、德、三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是铁资源丰富的国家;而历史上的名刀,其原料必然来自铁矿石质量优越的地区,如印度、日本。

  在铁兵器使用初期,人们都还没有熟练掌握冶铁技术,谈不上用专门的冶金工艺来改善铁器性能,这时,铁矿石质量的好坏便直接决定了铁兵器质量的好坏。对于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铁矿是相当常见的,并且,世界铁矿的一般水平是富矿占矿产总量的50-60%左右,也就是说,一般人们开两个矿,就会遇到一个富矿。富矿的矿石含杂质少、易于锻造、制出的铁器性坚韧,对于制造铁兵器相当有利。即使是块炼铁,也能够压倒青铜兵器(各文明古国的青铜兵器都没能够发展到象中国那种水平)。所以各文明古国接受了先进文明传来的冶铁技术之后,在本国富铁矿的支持下,都很快的用铁兵器取代了铜兵器。

  中国却与众不同。其自然资源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贫矿、难选矿、综合矿多,富矿、易选矿、单一矿少。而铁资源正是最好的例子:蕴藏量虽多(探明储量501亿吨),但易采易选的贫矿多、需综合利用的多组分矿石多、富铁矿资源少、可直接入炉的高炉富铁矿不到探明总储量的3%!并且矿石普遍含有较多杂质,如硫、磷等,甚至有少数矿石含有铀元素,硫会使铁变脆,在稀土族元素被利用到冶铁业之前,一直是该行业的梦魇。

  现在就战国时期主要的几个大国境内的铁资源情况作逐一介绍,以使网友们了解铁器取代铜器时期华夏人所面临的特殊困难:

  楚所在的湖南,1992年底探明储量中,高炉富铁矿仅占综合保有储量的0.91%,在工业储量中仅占0.86%。难选的沉积变质赤-磁铁矿及赤铁矿贫矿占 72% 。

  韩国所在的河南,探明储量10.98亿吨, 保有储量10.63亿吨,其中96.2%为贫矿。185 处铁矿中,富矿产地仅9处,储量3672.3万吨,贫矿石+需选的高炉高硫、高炉高磷矿石共计占矿石总量的99.74%,平炉富矿仅274.3万吨,只占矿石总量的0.26%。矽卡岩型铁矿位于安阳、林县、桐柏、沁阳等地,矿石相对较富,成为韩、楚两国素称锋利的铁兵器的重要原料产地。

  燕所在的河北:1990年底,累计探明储量82.9亿吨,其中工业储量(A+B+C级)42.5亿吨,贫矿 77.1亿吨,占总量的 99.6%,但易采、易选、具有较高开采价值,在开矿技术原始的古代,这成为燕国制造铁兵器的一个优势。富矿保有量仅 0.3亿吨,占总量的 0.4%。

  吴、越及后来的楚国的辖地浙江,全省探明储量 9850.4吨, A+B+C级储量 4681.3万吨,D级储量 5169.1万吨,保有储量 7454.2万吨,其中 A+B+C级 2440.1万吨,D级5014.1 万吨。该省的铁资源较少。

  秦国所在的陕西,全省探明储量 6.50亿吨,其中0.2%为富矿,富矿占资源总蕴藏量的 1.33% 。并且陕西铁矿多位于秦巴山地,开采不易。这就是嬴政陵出土铁兵器仅相当于铜兵器数量万分之一的重要原因。

  中国缺乏富铁矿的现状是由中国地质发育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中国缺少形成大型风化壳型矿的物质基础,目前在南方尚未发现形成该类型铁矿所需的18-25亿年前的地层。在北方该时代地层很不完整,支离破碎,面积不大;其次中国发现的大量贫铁矿虽形成于25亿年前,但变质很深,抗风化力强,缺少长期风化淋滤的地质环境。只有新疆存在38亿年前的地层,面积占全疆1/4,还有可能找到大型富铁矿。不过这跟中国铁兵器取代铜兵器的历史没有一点关系。

  目前世界上拥有富铁矿最多的前苏联地区、澳大利亚、巴西、印度,都具有大型、特大型风化壳型优质富铁矿。在历史上,印度是大马士革钢的产地。而苏联的钢甲在二战中是世界闻名的。

  很显然,在没有科学的古代,中国人是无法象现代这样选矿的,也不可能利用商业引进数量足够的铁矿石。唯一的办法只有尽量利用现有的贫矿。对于农具和工具来说,中国铁主要的问题:脆,并不是太大的缺点。因为农具要对付的不过是土地和草木,折断的危险很小;工具中很多对付的也不过是木头,即使用于金属加工的工具,如在铜器上刻画的铁刀,也不会遇到横向的冲击力,折断的危险同样很小,并且铁凿、铁刀之类工具,要求能破开石头或割入铜器,硬度的要求才是第一位的。而且,下面还要讲到,中国人还对生铁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改进。

  但兵器则不然,对于剑、戈、戟等武器来说,它们经常彼此碰击,因此不能够脆,必须坚韧。然而,中国贫铁矿中的杂质,使得铁器的机械性能极差,在块炼铁时代,这个缺点更加显得突出。因此在中国人还没有发展出足够先进的冶铁技术之前,中国地区只能利用极少数富矿中的矿石来锻造兵器,在这种情况下,战国时期及以前的铁兵器不可能普及,它们只是战争舞台上的配角。

本节参考书: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 编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年开始出版 综合、矿产、湖北、湖南、河北、河南、浙江、陕西诸卷

青年文库之《中国地理知识》分册 第316-320页、第330-333页 《矿产知识》分册

《失落的文明》丛书 巴比伦 古希腊 古罗马 犹太王国各卷

《中国地图册》 地图出版社1966年第一版 1979年12月第四版 1981年12月山西第11次印刷

《世界地图册》(压膜本)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 1972年7月第2版 1982年8月西安第4次印刷

剑胆琴心――中国青铜剑第一网 网址:jdqx21cn.nease.net

           中国人为改变命运而进行的努力

  恩格斯说:“最初的铁往往比青铜软,所以石器只是慢慢消失的。”这是欧洲的情况,而在中国,铁工具和农具普及较快,兵器却普及较慢。

  中国绝大多数的铁矿石品质都很恶劣,但偶然遇到富矿而打造出来的铁兵器的锋利坚固,仍给中国人以很深的印象(这成为那些铁剑传奇的最初来源),他们开始尝试着使用铁兵器。为了使铁兵器变得像传说中的神剑那样优秀,工匠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铁(繁体字为“杵”)音tie3,化学元素[周期系第Ⅷ族(类)元素]符号Fe,原子序数26,银白色。相对密度7.86。延展性良好。纯铁的磁化和去磁都很快。含杂质的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溶于稀酸,浓硝酸或冷的浓硫酸能使铁纯化。加热时能同卤素、硫、磷、硅、碳等非金属反应,但同氮不能直接化合。氮化铁需在氮气中加热生成。铁的化合价一般为+3价和+2价。重要矿物有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黄铁矿、铬铁矿等。中国铁矿储藏量丰富,但贫矿占绝大多数。纯铁可以用氢气使纯氧化铁还原而得。工业用铁是将铁矿石、焦炭和助燃剂(如石灰石等)置于高炉中冶炼而得,其中常含有碳、硫、磷、硅等元素。根据含碳量不同,可分为生铁(亦称“铸铁”含碳2%以上)、工业纯铁(含碳量一般在0.025%以下)和钢(含碳量在0.025%-2%之间)纯铁用于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铁芯,铁粉用于粉末冶金,钢铁用于制造机器和工具。铁及其化合物还用于制磁铁、药物、墨水、颜料、磨料、染料等。铁是铁器时代之后经济建设和军事建设最重要的金属,并且是生命必须的微量营养元素。

生铁:含碳2%以上的铁碳合金,由铁矿石在高炉内冶炼而成。除碳外,还含有硅、锰及少量磷、硫和其他元素。特点是性硬而脆、不能展延、锻造。

  熟铁:又称锻铁,含碳0.2%以下。由铁矿石用碳直接还原,或由生铁经过溶化并将杂质氧化得到的产物。前者冶炼温度很低,采用较早,后者温度较高,但生铁去碳后由于熔点增高而变稠。两者都不易使杂质同铁完全分离,所以固体中常含有少量的渣,在加工之后显示纤维组织。特点与生铁正好相反:较软,但延展性佳。

  钢:含碳含碳量在0.025%-2%之间的铁基合金的总称。常含有锰(一般含量0.1%~2%)、硅(一般含0.4%以下)、磷、硫(两者一般各不超过0.05%)等杂质。不含合金元素的钢称为碳素钢。含有一种或以上合金元素的钢称为合金钢。钢兼具硬度和延展性,是最理想的冷兵器材料。

  自然界中没有天然铁块,人类最初使用的是陨铁,陨铁就其性能来说,并不理想。而且来源没有保证,显然不能取代青铜。中国在前13世纪已经有了铜柄陨铁刃的大斧,但之后4个世纪都没有其他铁器发现,证明了陨铁不被人重视。

  后来,两河流域的人们使用了块炼铁技术。此法以地炉、竖炉为之。地炉的直径一般为40厘米,深20厘米。冶炼时铺一层木炭,铺一层铁矿石,再铺一层木炭,这样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然后将木炭点燃,冶炼后取出全部炉料,经过锻打分离炼渣,或者先行破碎,分选之后烧结锻造成锭。铁矿石中的铁一般呈氧化物状态。在一定温度下,铁矿石中的氧化铁与还原剂(木炭及其它燃烧物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接触,便可逐渐还原为铁。大约500-600度以上开始还原,到1000度左右,就可以得到含碳量很低的固体铁块。这种铁块是软的、海绵似的熟铁块,结构疏松,表面有很多孔隙。孔隙中夹有矿石本身存在的许多氧化物,需要在锻铁炉中烧红后,经过不断锻打,才能挤出一部分或大部分杂质,取得较纯的熟铁块,锻造成各种铁器。

  块炼铁无论是在外国还是在中国都首先被运用在兵器上。目前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铁剑的时代是西周晚期,因此可以审慎的把中国块炼铁技术出现的时间定在西周早期,只是由于前面说过的原因,这项技术长期没有推广,铁兵器开始受到中国人重视是在几百年后的春秋晚期。

  在块炼铁多次加热中由于同炉火接触而触碳变硬,人们由此逐渐总结出了块炼铁渗碳增成钢的经验,即“块炼钢”冶炼技术。渗碳、反复叠打、快冷或淬火都可以使钢铁变硬。在14世纪之前,块炼铁/钢法一直是中国文化圈以外用铁民族普遍采用的炼铁方法。

  中国最初使用的也是块炼铁法,但在前六世纪左右已经发明了生铁铸造法。目前发现最早的生铁制造物是江苏六合县东周墓出土的铁丸。最早的铸铁器是在长沙窑岭一座春秋战国期间墓中出土的由麻口铁铸成的铁鼎。

  生铁由铁矿石和木炭在高大的炉内通过高温熔炼而成。在冶炼过程中铁矿石(各种氧化铁)在一定温度下与高温还原剂(木炭及其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接触,就可以逐步的还原出金属铁。还原生成的固态铁吸收碳后,熔点也随之降低。当含碳量达到2%时,熔点降至1380摄氏度。当含碳量达2%时,熔点达到至低点1146摄氏度。利用鼓风技术使炉温升高到1100-1200摄氏度以上,可得到液态铁水流集于炉底,其上覆盖的一层铁渣保护铁水不再被氧化。铁水从炉底流出冷却成块,就是生铁。

  生铁含碳量较高,质硬而脆,最初只能用来铸造一些粗笨的东西,如铁鼎之类。锤锻则易坏。显然,用它来制造兵器是不可能的。

  在得到块炼铁技术后不久就发展出了生铁铸造技术是中国的特有现象。罗马人也曾偶然炼出过生铁,但却把它当作废品抛弃了。大概其他国家看不上这种不能做兵器的脆铁,而中国人意识到了它在生产方面的巨大作用。并且中国的青铜铸造技术也是比较先进的,其中对生铁铸造十分有用的是鼓风技术。最早的鼓风工具是一种用牛皮制成的大皮囊,叫做“橐”。人们手拿橐的把手,使它一张一合,把风鼓入炉中,把炭火吹旺,使金属熔化。开始是一人一橐,通过一个进风管鼓风。大约在春秋末期,又发明了多管鼓风方法,就是把许多橐排起来,通过几个进风管,一起向炉里鼓风。这种多管鼓风工具就叫做“排橐”。中国人很聪明的把青铜铸造术“嫁接”到冶铁上面,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后来又出现了用畜力代替人力的鼓风机具,叫做“马排”。但是所花费的畜力也相当可观,据古书记载,熔化一次矿石,需要上百匹马来拉鼓风机。耶元31年,南阳太守杜诗召集工匠,组织设计、制造了水排,即水力鼓风机。水排能够节省人力、畜力,降低建立大型冶炼场的成本。鼓风技术的出现和改进对于提高炉温是不可缺少的。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生铁铸造兵器是不可能的,解决的办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两河流域的老办法:块炼钢技术。这是最可靠、最成熟的一种办法。中国人利用了它。1976年在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墓中出土的钢剑,是这种技术的证明。它长38.4l厘米,宽2-2.6厘米。从剑身断面上可以看出反复锻打的层次,中部由7-9层迭打而成。这是用块炼铁打成片后进行固体表面渗碳,使两面形成高碳层,中间夹着低碳层,经过对折锻合,并用若干片迭搭锻打成长剑,钢的含碳量为0.5%-0.6%,金相组织均匀,可能进行过热处理。这把剑的制作工艺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同期中国的复合剑。

  第二种是钢铁热处理技术。早期生铁为白口铁,其中的碳都以硬度很高的化合态的渗碳体形态存在的,使生铁性硬而脆,铸造性能好,但强度不够,为克服其脆性,战国早期创造了白口铁柔化处理技术。所谓“柔化”就是将生铁铸件进行退火处理,即将生铁铸件加热到高温,保持较长的时间缓缓冷却,就会适当降低其硬度和脆性,增加其可塑性和冲击韧性,从而得到可锻铸件。依处理条件不同可以分为白心韧性铸铁和黑心韧性铸铁。前者是在大约750摄氏度左右的较低温度下进行退火脱碳处理而得到的白心韧性铸件,也叫做脱碳可锻铸铁;后者是在900摄氏度左右较高退火温度和3-5天较长退火时间处理下,使渗碳体石墨化而生成的黑心韧性铸件,也叫石墨化可锻铸件,石墨以团絮状存在。

  这种经退火而使铸件柔化的技术,既保持了生铁易于铸造的优点,又增强了铸件的强度及韧性,刚柔结合,大大增加了铁器使用的寿命,使生铁的广泛运用成为可能,加快了铁器代替青铜器的历史过程,战国中晚期,这种工艺较普遍的应用到农具和兵器的生产上,大冶铜绿山、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铁锤、斧、锄、镢、锛、(钅??)、(钅尊)等礼器、用具、工具、农具,是钢铁热处理技术这时已经存在的证据。

  中国人在生铁技术上的天才是令人惊讶的,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在世界上第二个发明白心韧性铸铁的是法国,在1722年;而黑心韧性铸铁是由美国第二个发明的,在1826年。

  然而,经过热处理的生铁,终究也只是生铁,还是不很合适制造兵器,对于兵器来说,最理想的是材料是钢。中国人很快又发现:含碳量高的白口生铁铸件,在氧化性气氛中脱碳退火,将含碳量降低到钢的范围,而不析出或很少析出石墨,也可以得到钢。铸铁脱碳钢技术在战国初出现,洛阳水泥制品厂出土的战国早期铁锛,就属于铸铁脱碳钢技术早期的产品。

  问题依然存在:块炼渗碳钢件或退火过分的铸铁脱碳钢件,坚硬程度可能不足,这就迫使人们在实践中摸索出钢的淬火处理工艺,钢的应用和淬火是分不开的。战国晚期,淬火技术得到运用。所谓淬火,指钢件加热到高温之后使之急速冷却(常见的是浸入冷水或冷油中)经淬火处理的钢件,质地就变得坚硬,如是兵器,刃部将更锋利。淬火的冷却剂,起初都用水,后来拓展到动物脂肪和尿。尿中含盐分,冷却能力比水强;用脂肪淬火,高温时冷却快,低温时冷却慢,,用这两样东西淬火,可能得到性能良好的钢件制品。燕下都的铁兵器都经过淬火处理。

  如上所述,到了战国后期,制造兵器的钢铁的冶炼技术难关已经逐步被攻克,中国铁矿石品质低劣的困难初步被克服。铁兵器普及已经不存在大的问题了。这时,铁兵器终于可以与铜兵器一较短长。但自然资源条件这个问题再一次显示了它的威力。还是因为铁矿石的品质问题,经过多次改进的中国铁兵器在生产性能上已经超过铜兵器,但在锋利程度上还不能完全压倒成熟的铜兵器。很显然,不在质量上进一步提高,铁兵器的优势就不能完全发挥。

  汉代,决定性的转变终于到来了。

  西汉的铁产量进一步提高。原因在于高炉的普及。高炉用于冶炼生铁。从上面装料,下部鼓风,形成炉料下降,煤气上升的相对运动。燃料产生的高温煤气穿过料层上升,把热量传给炉料,其中所含一氧化碳同时对氧化铁起还原作用。这样燃料燃烧的热能和化学能同时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下层的炉料被逐渐还原以至溶化。上层的炉料便从炉顶徐徐下降,燃料被预热而能达到更高的燃烧温度。

  汉代的高炉有圆形截面、椭圆形截面两种。汉代的冶铁遗址中都有高炉残迹。圆形截面高炉的直径有1.8米的、1.6米的、1.3-1.5米之间的。高1米以上至2米。椭圆高炉的短轴有2.2-2.4米,长轴2.4-3米。当时还出现了直径4米,高达5~6米,有效容积五十立方米左右的巨型高炉。

  显然,这种炉的效率比起容积小、炼出铁后必须拆毁炉具才能得到铁块的地炉、竖炉要高得多,由于高炉的普及,中国的农具和工具终于完全实现了铁器化。

  另一方面,战国时期出现的钢铁热处理技术和淬火技术已经成熟,并发展出了第三种解决兵器材质问题的方法:使用新技术炼钢。

  最早出现的炼钢新方法是百炼钢技术。所谓“百炼钢”,就是将块炼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使钢的组织致密、成份均匀,杂质减少,从而提高钢的质量。用百炼钢技术制造的刀剑,质量上完全无可挑剔,轻易的压倒了青铜剑。“百炼钢刀”成为了宝刀的代名词。

  百炼钢技术的孕育时间是西汉,刘胜墓中的佩剑、钢剑和错金宝刀,虽与易县燕下都钢剑所用的冶炼原料相同,但金相检查表明,钢的质量却有显著的提高,它正是“百炼钢”技术雏形的产物。这一技术的成熟和逐渐普及是在东汉。1974年,山东省临沂地区苍山汉墓中,出土了一把112年制造的钢刀,全长111.5厘米,刀背有错金铭文:“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大刀吉羊宜子孙”。“??”,即是炼的意思。这是迄今为止发掘出的最早的百炼钢类型的产品。检验表明,这把钢刀含碳量比较均匀,刃部经过淬水,所含杂质与现代熟铁相似。百炼钢在东汉之后仍继续发展。三国时代,魏、蜀、吴的君主都配有百炼钢刀。直到北宋,沈括仍在《梦溪笔谈》中描述了磁州制造百炼钢的工艺。并且传到了日本,著名的日本武士刀中被称为宝刀的,制作时采用的实际上都是百炼钢技术。

  百炼钢的名字由来,研究者一般认为是指加热的次数。即加热了一百次,同时反复折叠锻打了一百次的钢。不过根据现代科学我们知道:如果钢果真加热锤打了这么多次,其性能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下降(即变成了熟铁),而性能最好的是三十炼钢。实际上,考古发现的百炼钢刀,其炼数很少有超过三十炼的,说明古人也了解这点。

  从百炼钢的工艺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技术与块炼钢技术差别不大,甚至可以说只是一种改进过的块炼钢技术。因此它也保留了块炼钢技术的主要缺点――耗费工时,其制作方法甚至到了极为繁琐的程度。例如,曹操命工匠制造五把宝刀,据说工匠花了三年才造好。这样的速度,用来造帝王将相的宝刀则可,如果想大规模装备钢兵器,用这种方法是不可能的。

  中国人大概早就清楚这点,大约在百炼钢技术产生的同时,炒钢技术也出现了。炒钢,就是把生铁加热到熔化或基本熔化之后,在熔炉中加以搅拌,借空气中的氧把生铁中所含的碳化掉,从而得到钢。因为搅拌过程跟“炒”这种烹饪方式相似而得名。炒钢技术这一发明的重要性对中国军队来说远远超过百炼钢,因为炒钢技术相对节省工时,可以大量制造出兵器用钢材,对于人数众多的中军非常有用。

  不过炒钢技术的普及比百炼钢还慢,一直到三国时代,炒钢仍然是只有少数熟练工匠才能掌握的“绝技”。据说蒲元就是这样的专家。他曾给蜀相诸葛亮督造过宝刀。不久,一种更简便的炼钢方法又出现了,这就是灌钢法。所谓灌钢,就是将生铁和熟铁一起加热,让先熔化的生铁液灌入疏松的熟铁的空隙中,使熟铁增加碳分变成钢材。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约452-536年)著有《古今刀剑录》一书,首先记载了灌钢法。他写道:“(灌钢是)杂炼生(钅柔)所作”。北朝魏、齐间的泰母怀文曾用这种方法制成十分锋利的“宿铁刀”,“斩甲过三十札”非常锋利。不过关于灌钢的质量也有不同的说法。沈括说:“世殓所洲??杵者用柔??取盆之洲之?F??亦洲之灌??此乃?武?耳?杭偕?杵以???远?三???t生杵自熟仍是柔??然而天下莫以??非者慎未滓真??耳”。他极力推崇百炼钢。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知道,北宋时中国已经普遍采用灌钢法了。

  灌钢法之后,中国钢铁技术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了,直到明中期以后,灌钢法才进一步发展为苏钢法。这种方法因在苏州首先使用而得名。苏钢法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而将生铁板放在炉口,当炉温升高到摄氏 1300度左右,生铁板开始熔化时,即用火钳夹住生铁板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料铁,使料铁均匀地受到滴下的生铁液;这样,既可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又可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分均匀的钢材。这种冶炼法显然比较先进,不过这时中国已经开始衰落了。到1740年,欧洲发明了近代坩埚炼钢法,一举从中国人手里夺去了冶铁技术的桂冠。

  从铁器时代初期来看,中国普及铁兵器的关键技术主要是鼓风技术、生铁冶炼、钢铁热处理、淬火、高炉的运用。在这几项技术成熟之前,以中国质量恶劣的铁矿石,想普及铁兵器是不可能的。

  在西汉,中国人还可能发明了球墨铸铁,如果是真的,这是一项超越时代的发明。不过跟兵器关系不大,因此就略去不介绍了。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倚”,中国品质低劣的铁矿,却迫使中国人发展出了世界领先的冶铁技术,不过我们要注意三点:第一,在没有科学的古代,用上列各种冶金技术冶炼出来的钢铁,其性能水平完全取决于工匠的熟练程度、冶炼地的自然条件、原料的天然质量等不确定因素,质量是很难保证的。如炒钢就容易出现“一炒到底”的情况,即把生铁炒成了熟铁;太高大的高炉很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因此大多数高炉都不大;百炼钢炼数过多性能反而下降;灌钢法正如沈括所说,炼出的钢质量叫人怀疑???在古代,唯一比较可靠的大概就是最简单的生铁铸造和块炼铁技术了。第二,古代没有专利制度,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各种技术的发明者和掌握者大多仅将技术进行单线式的师徒、父子相传。这种传承方式很难推广和提高技术,有时候甚至造成了技术的倒退和失传。第三,古代关于铁兵器的各种传说,例如干将莫邪之类,其来源是对富矿铁兵器性能的崇拜。这种传说及演化出来的文学作品,可能有其文学价值,但对于铁兵器的发展很本没有好处,而只有误导作用,例如十分荒谬的“三百童男女鼓风”,其实每个现代人都知道,三百个少年男女鼓风,还不如一百头驴子有效。

  在与中国之外的著名铁兵器,如武士刀、大马士革钢刀较量时,中国人惊愕的发现,自己用先进冶铁技术制造的武器并没有取得优势。大马士革钢刀和制作精良的日本武士刀,都能够砍断中国的钢刀!这恐怕也是因为印度和日本的铁矿石质量远优于中国的缘故。这种情况还证实了我的推断――中国的冶铁技术始终存在问题。

  

参考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第159页

  《简明五金手册》修订版 简光沂 王仁豹 李耀天 陈其安 编 北京出版社1983年10月第一版 1991年6月第2版第1次印刷

  《钢材实用手册》陆友琪 马二恩 郭铁成 王毅昌 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年版 第4593、4642、4577、4248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 

  <<中国青铜时代>> 张光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出版

  《中国全史》中国春秋战国科技史 申先甲 著 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 第20-23页 中国秦汉科技史 董粉和 著 第123页

  《中国科学技术史》军事科学卷 王兆春 著 科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第一版 第62-63页

  tom科普频道 网址 http://www.scitom.com.cn/home.html

  人教网 网址 http://www.pep.com.cn/index.htm

  中学化学资源网 网址 http://huaxue.hxtoy.com.cn/

  钱伟华工作室 网址http://dreamofeast.com/study/workroom/teacher/qianweihua/

  《新校正梦溪笔谈》胡道静校注 中华书局1957年11月第一版 卷三 辨证一

          关于世界及中国铁兵器普及时间的合理结论

  考古学家在地中海和近东地区,发现了耶元前3000年的铁器共十四件。其中一件为人工冶炼,4件为陨铁制品,其余情况不明。这些都是目前所知道最早的铁器。前2000年,亚美尼亚山地的基兹温达部落掌握了炼铁技术。最先制造的是铁兵器。从此铁兵器被当作珍品在两河流域各国之间流通。赫梯人在前1400年、腓尼基人和亚述人在前1300年已经普遍使用了铁器。赫梯衰落之后,它的工匠带着冶铁技术自愿或被迫的四处迁徙,扩大了冶铁技术的传播范围。前9世纪,古国亚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普遍使用铁兵器的国家。这成为它振兴的重要原因。在与亚述的战争中,新月沃地诸文明得到了血的教训,也纷纷普及铁兵器。用铁的潮流从这时起向外扩散。前九世纪,凯美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黑人地区直到耶元后才开始冶炼铁器;印度何时进入铁器时代不详,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在孔雀王朝初期,印度已经普及了铁器;东南亚普及铁器是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下才实现的;中亚游牧民族接受铁器较早,大概在亚述帝国之前就已经得到一些铁兵器了,前七世纪,他们开始冶炼铁器;美洲、大洋洲广大地区在近代之前始终没有使用铁器。

  前14世纪,通过海上民族腓尼基人,铁器传入欧洲。目前发现的希腊最早的铁剑是前11世纪时锻造的,比中国早至少300年。从这时起,希腊开始向铁器时代迈进,希腊有充足的铁矿,如著名的拉夫里昂铁矿。因此,历经荷马时代和古风时代,到前六世纪,希腊的铁器化基本完成。几乎与希腊同时,意大利也拉开了铁器时代的序幕,到了王政时代,罗马的铁器化也基本完成。但罗马有一个不利于普及铁器的弱点:铁矿不多。所以在征服西班牙之前,其铁兵器和铁工具、农具的普及受到了限制,但在各国铁产量和需求量均不大的古代,这是可以忽略的。另一方面,斯基泰人凭借东欧极为丰富的富铁矿资源,将冶铁技术迅速向西传播。中欧诸“蛮族”在匈牙利草原上接受了这种技术,由于中、西、北欧铁矿都多而富,各“蛮族”虽然文化经济落后,但依然在短短两百年间普及了铁器(前八-前六世纪)。最后一个青铜器据点――不列颠,也在前五世纪完成了铁器化。至此,全欧洲都进入了铁器时代。

  欧洲铁器时代的情况与其他文明基本类似,即铁兵器普及而铁工具和农具没有普及。原因在于中国地区以外的国家在14世纪之前一直仅掌握块炼铁/钢技术,这对于大量生产铁器十分不利,因此只能把有限的产铁量集中到兵器方面。直到14世纪,欧洲人仍然大量使用木、石农、工具。欧洲铁器时代的特点是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进展特别迅速。这要归功于欧洲丰富而优良的铁矿资源。

  与欧洲相比,中国的铁器之路就坎坷漫长得多。中国最早的陨铁制品出现在前十三世纪(河北藁城、北京平谷出土过商代的铁刃铜钺),并不比欧洲晚多少,但后来就长期沉寂。看来当时中国人对铁的冶炼方法还一无所知。直到西周末期,才开始炼铁。在这过程中,可以肯定中国地区得到了两河流域的冶铁技术,可能正是两河技术的引进,才结束了中国人不知道用铁的时代。在这五百年间,中国人为自己的闭塞付出了代价:在商代原本已经成为先进文明之一的中国地区,再次落后了。

  中国开始炼铁之后,发现当地铁矿炼出的铁质量很坏,完全无法与青铜相比,铁在中国被鄙夷的称为“恶金”。但偶然炼出的几柄好铁兵器又是那么的令人念念不忘,神剑传说开始在华夏大地上流传(中国人不知道那是富矿的产物)。为了炼出传说中的神兵,工匠们开始努力。很自然的,他们必然借鉴青铜时代的经验。这一过程持续了很久,直到春秋末期,中国人都没有能够克服恶劣的铁矿的影响。青铜兵器继续占据中国所有的武器库,只有很少的富矿铁兵器作为稀世宝物点缀在军队中。不过这时炼制铁兵器的副产品――生铁铸造技术,开始发挥其在生产方面巨大的作用。

  生铁技术迎来了战国时代,这项技术改变了中国的命运。随着铁农具和工具的运用,华夏诸国的生产力大大提高,并带动了经济、文化和政治的突变。正如郭沫若所说:整个中国都沸腾起来了。生铁铸造是中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同时,武器工匠仍在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钢铁热处理技术,这种技术与块炼钢技术结合,已经能够满足军队的要求。这样,到了战国中后期,铁兵器普及的障碍被克服了。

  但一项新技术要普及,必须经过经验的积累,在没有科学的古代更是如此。刚刚发展出来的钢铁热处理技术必须等待其成熟后才能占据优势。这时的青铜兵器也发展到了性能的极致。在成熟、实用的铜兵器与不甚可靠的铁兵器之间,各国统治者选择了前者。

  西汉是决定性的转变时期,这时的钢铁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制造的铁兵器显然已经在性能上压倒了铜兵器,并且青铜已经发展到了其性能的极限,而铁的潜力却深不可测。人们对铁的感情倾向已经由原来的轻蔑厌恶变成了赞赏,这时军队使用铜兵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只是一个习惯问题了。

  刘彻皇帝继位后,中国开始向外大肆扩张。铜兵器在对付西北各国的铁兵器时缺点暴露无遗:昂贵,性能却仅能勉强与对手保持平衡。前104-101年,中军侵攻大宛,大宛军在希腊化战术和武器的支持下,抗拒中军,最后虽然失败,但得以保全自己的国家,中军死伤惨重。而铁兵器的表现却不然,中国精锐的“玄甲军”(即披挂黑色铁甲的骑兵),在入侵匈国的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根据射声校尉陈汤的说法,中军与匈军的战斗力对比是一敌五,很显然,用铁兵器才能得到这种效果。于是,刘彻皇帝做出了重要的决策:盐铁官营。不可避免的,在专制社会中,官营经济的弊病很大,如当时铁官只愿意制造利润丰厚的“大器”,不愿造利润少的“小器”,使得有的穷人只好用手拔草。但在铁器时代的这个关键时刻,铁专营确实是个英明的决定。首先,人民不得不购买大型的犁,耜之类落后的木器、石器终于消失。

其次,铁兵器产量激增,铁兵取代铜兵的历史脚步终于迈开了。在刘彻之前,铜兵器还多过铁兵器,在他之后,铁兵器就多过了铜兵器。并且,在个人经营时代,各地满是小作坊,作坊主只愿意生产可靠、成本低、市场大的生铁。而铁专营之后,技术复杂、成本高的兵器专用钢铁的生产就有了保证。在中国铁兵器史上,刘彻是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

  刘彻之后铁兵器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了。到了新朝,也就是刘彻死后不到一百年,铁兵器的普及终于完成。只是弩机因为工艺不过关的缘故,一直用青铜生产到魏晋,成为青铜兵器的最后孑遗。

  炒钢、百炼钢、灌钢等技术,反映了中国人的高度智慧。不过严格来说,这些技术成熟得太晚,与铁兵器取代铜兵器的历史关系不大。

  中国铁器时代的特点是:一。铁器普及时间晚。工具、农具是在前4-3世纪普及;兵器更是晚到了前1世纪。是五大文明古国中最晚的一个。二。铁制工、农具比铁兵器早普及。以上这两个特点的形成原因前几节已经说明了。三。铁生产量过剩。在中国古代的绝大部分时间,全中国每年只需要5-7万吨钢铁产量就够了,但大部分的年份里,生产钢铁的数量都超过这个数字。使得历朝朝廷只好常常关闭矿山和冶炼场。看来,中国的生铁冶炼技术发明得过早,以致有些超越时代。四。铁工具、农具普及。这同样要归功于生铁冶炼技术。中国劳动者的生产条件,在耶元前5世纪以后,十四世纪以前显然要优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劳动者。五。武器用钢铁质量不能与世界著名武器相比。中国的刀,显然是比不过武士刀和大马士革钢刀的。但请注意,仅仅是与制作精良的武器相比才会处于劣势。如果比较大规模生产的武器,中国先进的冶金技术还是能够占据一定优势的。五。大量炼钢。原因已经说明过了。当然,封建时代的“大量用钢”完全不能跟工业社会的规模相比。例如:英国钢产量在1870年为22万吨。

  铁兵器普及之后,中国的科技与罗马相比,劣势已经很少,而优势已经增多。两者已经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到了罗马人因为荒淫和基督教的影响日渐堕落和愚昧的时候,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中国人为这一天奋斗了2400年。我们不要忘记,那些冶铁工匠为了克服极其不利的自然资源条件,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表现了怎样前无古人的智慧。他们为中国的崛起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书:

  前节所列各书

  《世界全史――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 安家瑶著 ,《世界古代中期科技史》

              后记:本不该说的话

  终于写完了!这是一篇本不该写的文章,如果任何一个历史系的学生说出“中国普及铁兵器早于西方”、“中国首先普及铁兵器,然后普及铁制工具、农具”、“美索不达米亚在今土耳其”???这些话,恐怕他就要冒不能毕业的危险。从某种程度上说,回应这样的话对于我的智慧来说是一个侮辱。但我惊讶的发现,在网上,说这样话的人不止一个两个,甚至不只一两百、一两千!说得严重些,这不是对于当代中国知识青年的智慧的一种集体侮辱吗?于是不得不写下一些肤浅的文字,来讲述一个本来尽人皆知的常识。

  动笔才知道,“揭穿一句三秒钟想出来的谎言,需要一个星期的准备。”乃是一个真理。为了找资料,不得不天天呆在图书馆里,在冷森森的旧书架中寻找厚厚的落满尘土的书里的只言片语。每一个论据都不能照抄,必须找到两个以上的佐证才能采用。网上的资料常有差错(因为中国的网络文化还不成熟,网站的管理员往往只是兼职,较缺乏专业性),就更是要搞清楚。古文和外文,为了不断章取义,必须看原文才能放心。”???

  可?/p>

以下是对论题论中国铁兵器的普及时间――兼与TIGERyj先生商榷的回复∶

falconli 2月9日 02:12:19

--------------------------------------------------------------------------------

一个字:

好!!!!!!!!!!!!!!!!!!!!!!

普鲁日尼科夫 2月9日 11:28:45

--------------------------------------------------------------------------------

 可喜的是,这篇文章终于写完,看起来也可以跟广大网友见面了。只要大家看了之后能够对“中国普及铁兵器的时间”这个常识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我并且衷心的希望,有才华和知识的网友能就这个问题发表真正的好文章,使我们的网络增加一些现在还比较缺乏的“书卷之气”。 

TIGERyj先生:

  您好,我不想掩饰我的情绪。你的帖子我一一读过了,从这些“文章”中我看不出你的历史知识,可能您的资料比我丰富,因为您的言论与史学界的主流看法是那么的不相同,使我很难相信您和我受的是同样的教育。

  每一本有关的史书都认为亚述的崛起和使用铁兵器有很大关系,而您认为“亚述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民族好战的特性和有效的职业军制度,而不是因为铁器。”

  史学界认为赫梯的衰落跟冶铁技术的传播关系不大,甚至在客观上促进了这一技术的传播。您却说:“而且随着希梯帝国的衰亡,铁器的制造技术一度失传。”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美索不达米亚是希腊文“两河之间”的中文音译。所谓“两河之间”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区域,在今伊拉克境内。亚述人就居住在今天伊拉克北部。我们认为:亚细亚是希腊文“日出之地”的意思,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古亚洲”,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我们还知道:伊拉克和土耳其都在西亚,而不是中亚。您却说:“再说希梯人和亚述人是生活在古亚洲的美索不达美亚地区(今天的土耳其)在常理上,历史学家们是把他们划分在中亚文明里的”。

  我们知道: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最先提到亚特兰帝斯的人。曾经在公元前360年两度在他的著作─《对话录》提及亚特兰蒂斯这个文明。之后再无人提及它,直到近代。您却认为古希腊还有文学作品描写过它。我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请您明示。

  我看了图书馆里所有的书,还是不知道您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物里的铁器数量甚至还不如在希梯人文物里发现的铁器多呢??”这一问从何而来。

  我发现书上有关古希腊铁作坊的资料很多,拉夫里昂铁矿从古风时代就很著名。而您说:“目前出土的文物和文献里还没发现古希腊有大规模的铁器作坊。”

  “反正有人写书说就是真的吗??”很抱歉,比较起来,我还是比较相信范文澜、郭沫若、白寿彝诸位史学界泰山北斗的论断,而把您的说法放在一边。

  “试问如果能够普及铁器的话,会有一个民族傻到用铁造斧头和锄头,而用青铜制造兵器吗??”很抱歉,您的祖先就是这样的傻子加异类。

  我们知道:钢的普及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因此我们管那之后的时代叫“钢铁时代”。在古代无法保证大型高炉的操作安全,因此古代不能普及大型高炉,而大型高炉是大规模生产生铁的保证,而工业化炼钢必须有大量的生铁,而普及钢必须进行工业化炼钢。而您说:“汉代已经不是铁器普及而是用刚来代替铁的问题了。”我愚昧,想象不出一个初期封建国家有什么必要,有什么技术可以实现“用钢来代替铁”。

  我不才,刚刚看了《世界全史-新编世界科技史(上)》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年11月第一版 三遍,发现赫梯和亚述分在了两河流域诸文明目录下。请问您看的又是什么版本的世界全史?

  有一个问题您与我是一致的:过去中国人常将中国以西的国家都叫西方,现在有时候为了方便,还常常这样分类。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我们应当使用比较精确的称呼。在这一点上,我很高兴能收回过去的说法。

  其余的,看我的文章就够了。

  请原谅我的直率――我对您的历史水平和诚实产生了相当大的怀疑。希望您能够写一篇文章来证明我是错的。(请注意,是真正的文章,而不是那些“百字文”。)

  另外,请不要胡乱称呼别人为“老兄”。

  附录1:      TIGERyj先生有关言论集   

  目前出土的文物和文献里还没发现古希腊有大规模的铁器作坊,请问他们普及铁器一说如何得来?亚述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民族好战的特性和有效的职业军制度,而不是因为铁器。擅长制造铁器的是希梯人哦,而且随着希梯帝国的衰亡,铁器的制造技术一度失传。再说希梯人和亚述人是生活在古亚洲的美索不达美亚地区(今天的土耳其)在常理上,历史学家们是把他们划分在中亚文明里的,不要因为他们生活在中国的西面,就把他们划入西方文明了哦。拜托普鲁日尼科夫老兄,多看点书啊,省的一言惊四座啊!

是吗??普兄??如果随便找个历史学家写的什么论著就可以而不用以考古文物为实据的话,那我还可以说最早普及使用铁的是亚特兰帝斯人呢??因为古希腊的文学里称道过亚特兰帝斯的军队战力强大和铁装备的先进。反正有人写书说就是真的吗??符合你的标准。

考古发现希腊军队的装备主要是由青铜制造的,试问如果能够普及铁器的话,会有一个民族傻到用铁造斧头和锄头,而用青铜制造兵器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爱因斯坦说过“人类一向把智慧的最高成就用于互相残杀,这真是人类的悲哀”看来古希腊人就是人类中的异种,和普兄是一类人。

能够制造铁器和普及铁器是两个概念,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有铁器的制造技术了,可离普及还差的远,现代的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物里的铁器数量甚至还不如在希梯人文物里发现的铁器多呢??而过中国的铁器普及远比西方来的迅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相当大的数量了,到了秦灭六国,铁兵器已经相当普及,青铜兵器已经只是配角了,甚至已经有了铁制农具和工具,表明铁器普及已经基本完成。汉代已经不是铁器普及而是用刚来代替铁的问题了。

最后说一句,喜欢抄书是好事,但只抄与教学方面有关的书是不是有点片面啊?我知道有些教学书里的知识更新不快,往往与最新的理论有差距,比如普兄所说的亚述和希梯文明属西方文明一说,真是让人心惊肉跳啊,也不知道是那本教科书上说的。

哎....................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你一定要说任何时代任何技术方面都是西方比中国先进,那我无话可说,只能怪老天把你投错胎生在了中国,没把你生成白皮肤。

古中国的科技和西方比谁更先进,我想世有公论,你我之间再怎么争论也改变不了什么。只是希望你不要乱给别人扣帽子,什么愤青??我那点象愤青了啊?我只是说了我所知道的事实。如果为中国说话就是愤青的话,那我也可以说你是崇洋媚外者,在以前的话或者还会称你为汉奸哦。

大家是在讨论问题,不是在吵架,别动不动就给别人扣帽子,现在不是文革时期了。

还有我特地去图书馆看了《世界全史》,反反复复看了几十遍目录,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亚述和希梯文明是在古代史的亚洲文明的中亚文明里提到,而自古亚洲是被欧洲称之为东方的,这个概念被沿用至今。不知普兄是在哪个版本的《世界全史》里看见中国的那位史学家把中亚文明划在西方文明的目录下的啊???望请赐教。

还有认为罗马人是使用青铜兵器的人就是头脑不正常??完了完了!!原来英国剑桥大学里的历史教授都是疯子,剑桥历史年鉴都是疯子写的,多亏普兄英明,发现了英国教育史上的最大弊端。佩服佩服!!!

普鲁日尼科夫 2月9日 11:31:23

--------------------------------------------------------------------------------

补充:何清谷同志文章的结尾部分

  了最新技术。――渗碳制钢技术,农具及兵器福建的制作工艺较简单,技术较落后。官手工业中生产兵器的工匠有官奴婢、刑徒、雇工。刑徒刑满释放后可以自由,雇工是由外地用重金征聘去的(14),他们可以改进外地的技术,也可能把官手工业中的技术传播到民间,使馆符合民间的生产技术起交流作用。这样一来,制造铁兵器的先进技术,必然促进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并会逐渐推广到农具、手工业工具的生产中去,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铁兵器的使用对战争有一定的影响。秦昭王说:“铁剑利则壮士勇。”(《史记?范雎列传》)荀子说:“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窳(木苦)不便利者弱。”(《荀子?议兵》)可见钢铁兵器的装备能提高士兵的战斗力,是影响交战国力量对比的因素,当时武器的改良适应了战争方式的变化,增强了战争的残酷性,但是,武器的利钝对战争胜败不起决定作用,亦如荀子所说:“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楚国虽有“宛钜铁矛,惨如蜂虿,轻利?G唢,卒如飘风;然而 兵殆于垂沙,唐蔑死。庄芷起,楚分而为三四。”不是没有“坚甲利兵”,而是缺乏统帅一切的“道”《荀子?议兵》即良好的政治。

(14)吴荣增:《秦的官府手工业》、《云梦秦简研究》第48-49页

  袁仲一、何清谷良同志的文章,请大家看我的像册,完全共享。

http://www.sonicalbum.com/otherphotos/photolist.aspx?id=129790&folderpage=1&classid=3

chengogo 2月9日 12:47:04

--------------------------------------------------------------------------------

在sonicbbs看到了普鲁日尼科夫女士这篇文章的全文,把残缺的部分替她补上。

--------------------------------------------------------------------

普鲁日尼科夫

TIGERyj先生:

  您好,我不想掩饰我的情绪。你的帖子我一一读过了,从这些“文章”中我看不出你的历史知识,可能您的资料比我丰富,因为您的言论与史学界的主流看法是那么的不相同,使我很难相信您和我受的是同样的教育。

  每一本有关的史书都认为亚述的崛起和使用铁兵器有很大关系,而您认为“亚述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民族好战的特性和有效的职业军制度,而不是因为铁器。”

  史学界认为赫梯的衰落跟冶铁技术的传播关系不大,甚至在客观上促进了这一技术的传播。您却说:“而且随着希梯帝国的衰亡,铁器的制造技术一度失传。”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美索不达米亚是希腊文“两河之间”的中文音译。所谓“两河之间”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区域,在今伊拉克境内。亚述人就居住在今天伊拉克北部。我们认为:亚细亚是希腊文“日出之地”的意思,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古亚洲”,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我们还知道:伊拉克和土耳其都在西亚,而不是中亚。您却说:“再说希梯人和亚述人是生活在古亚洲的美索不达美亚地区(今天的土耳其)在常理上,历史学家们是把他们划分在中亚文明里的”。

  我们知道: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最先提到亚特兰帝斯的人。曾经在公元前360年两度在他的著作─《对话录》提及亚特兰蒂斯这个文明。之后再无人提及它,直到近代。您却认为古希腊还有文学作品描写过它。我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请您明示。

  我看了图书馆里所有的书,还是不知道您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物里的铁器数量甚至还不如在希梯人文物里发现的铁器多呢??”这一问从何而来。

  我发现书上有关古希腊铁作坊的资料很多,拉夫里昂铁矿从古风时代就很著名。而您说:“目前出土的文物和文献里还没发现古希腊有大规模的铁器作坊。”

  “反正有人写书说就是真的吗??”很抱歉,比较起来,我还是比较相信范文澜、郭沫若、白寿彝诸位史学界泰山北斗的论断,而把您的说法放在一边。

  “试问如果能够普及铁器的话,会有一个民族傻到用铁造斧头和锄头,而用青铜制造兵器吗??”很抱歉,您的祖先就是这样的傻子加异类。

  我们知道:钢的普及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因此我们管那之后的时代叫“钢铁时代”。在古代无法保证大型高炉的操作安全,因此古代不能普及大型高炉,而大型高炉是大规模生产生铁的保证,而工业化炼钢必须有大量的生铁,而普及钢必须进行工业化炼钢。而您说:“汉代已经不是铁器普及而是用刚来代替铁的问题了。”我愚昧,想象不出一个初期封建国家有什么必要,有什么技术可以实现“用钢来代替铁”。

  我不才,刚刚看了《世界全史-新编世界科技史(上)》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年11月第一版 三遍,发现赫梯和亚述分在了两河流域诸文明目录下。请问您看的又是什么版本的世界全史?

  有一个问题您与我是一致的:过去中国人常将中国以西的国家都叫西方,现在有时候为了方便,还常常这样分类。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我们应当使用比较精确的称呼。在这一点上,我很高兴能收回过去的说法。

  还有,请列出您看的《剑桥历史年鉴》的原文。

  其余的,看我的文章就够了。

  请原谅我的直率――我对您的历史水平和诚实产生了相当大的怀疑。希望您能够写一篇文章来证明我是错的。(请注意,是真正的文章,而不是那些“百字文”。)

  另外,请不要胡乱称呼别人为“老兄”。

  附录1:      TIGERyj先生有关言论集

  目前出土的文物和文献里还没发现古希腊有大规模的铁器作坊,请问他们普及铁器一说如何得来?亚述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民族好战的特性和有效的职业军制度,而不是因为铁器。擅长制造铁器的是希梯人哦,而且随着希梯帝国的衰亡,铁器的制造技术一度失传。再说希梯人和亚述人是生活在古亚洲的美索不达美亚地区(今天的土耳其)在常理上,历史学家们是把他们划分在中亚文明里的,不要因为他们生活在中国的西面,就把他们划入西方文明了哦。拜托普鲁日尼科夫老兄,多看点书啊,省的一言惊四座啊!

是吗??普兄??如果随便找个历史学家写的什么论著就可以而不用以考古文物为实据的话,那我还可以说最早普及使用铁的是亚特兰帝斯人呢??因为古希腊的文学里称道过亚特兰帝斯的军队战力强大和铁装备的先进。反正有人写书说就是真的吗??符合你的标准。

考古发现希腊军队的装备主要是由青铜制造的,试问如果能够普及铁器的话,会有一个民族傻到用铁造斧头和锄头,而用青铜制造兵器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爱因斯坦说过“人类一向把智慧的最高成就用于互相残杀,这真是人类的悲哀”看来古希腊人就是人类中的异种,和普兄是一类人。

能够制造铁器和普及铁器是两个概念,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有铁器的制造技术了,可离普及还差的远,现代的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物里的铁器数量甚至还不如在希梯人文物里发现的铁器多呢??而过中国的铁器普及远比西方来的迅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相当大的数量了,到了秦灭六国,铁兵器已经相当普及,青铜兵器已经只是配角了,甚至已经有了铁制农具和工具,表明铁器普及已经基本完成。汉代已经不是铁器普及而是用刚来代替铁的问题了。

最后说一句,喜欢抄书是好事,但只抄与教学方面有关的书是不是有点片面啊?我知道有些教学书里的知识更新不快,往往与最新的理论有差距,比如普兄所说的亚述和希梯文明属西方文明一说,真是让人心惊肉跳啊,也不知道是那本教科书上说的。

哎....................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你一定要说任何时代任何技术方面都是西方比中国先进,那我无话可说,只能怪老天把你投错胎生在了中国,没把你生成白皮肤。

古中国的科技和西方比谁更先进,我想世有公论,你我之间再怎么争论也改变不了什么。只是希望你不要乱给别人扣帽子,什么愤青??我那点象愤青了啊?我只是说了我所知道的事实。如果为中国说话就是愤青的话,那我也可以说你是崇洋媚外者,在以前的话或者还会称你为汉奸哦。

大家是在讨论问题,不是在吵架,别动不动就给别人扣帽子,现在不是文革时期了。

还有我特地去图书馆看了《世界全史》,反反复复看了几十遍目录,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亚述和希梯文明是在古代史的亚洲文明的中亚文明里提到,而自古亚洲是被欧洲称之为东方的,这个概念被沿用至今。不知普兄是在哪个版本的《世界全史》里看见中国的那位史学家把中亚文明划在西方文明的目录下的啊???望请赐教。

还有认为罗马人是使用青铜兵器的人就是头脑不正常??完了完了!!原来英国剑桥大学里的历史教授都是疯子,剑桥历史年鉴都是疯子写的,多亏普兄英明,发现了英国教育史上的最大弊端。佩服佩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