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 虚拟资本主义时代与新帝国主义战争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 王建 -- 稍息

共:💬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 二、 叁论世界资本主义新阶段

前面的分析表明,19世纪和20世纪的霸权国家,都没有产生进行新军事变革的动

力,而在新世纪之交却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重大变化。既然传统霸权国家以往没

有领导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原因在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部,导致美国在今

天急于进行新军事变革的原因,当然也只能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的新变化中

去寻找。用技术与武器的发展永远不能解释清楚新军事变革的动力问题,因为战

争只是谋取国家利益的手段,而武器只是战争的工具。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

学说明,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过剩,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

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利润。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资本家在国内把工人阶

级的工资压缩到最低,使国内需求与供给能力严重不对称,由此产生了生产过剩

问题,以及商品和资本输出,并且构成了国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殖民

地与宗主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是今天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

经济体美国,已经出现了连续20年的贸易逆差,去年贸易逆差已经突破了5000亿

美元,相当于国内物质产品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而且其贸易逆差还在不断扩大

,因此美国已经从传统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型经济,转变成不折不扣的“生产不

足”型经济。这个转变不仅发生在美国,到目前为止,英国与西班牙的贸易逆差

也已经连续出现了二十多年,法国、意大利与日本虽然还能保持贸易顺差,但呈

现逐步缩小趋势,例如,目前与90年代最高峰相比,意大利缩小了96%,法国缩

小了92%,日本缩小了55%,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德国还能保持贸易顺差

的扩大趋势,这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从总体上看,已经从传统的生产过剩型

经济,转向生产不足型经济,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性变化,也是一个资本主

义发展的新阶段□□虚拟资本主义阶段。我在去年初和今年初曾写过两篇文章

,主要从现状出发论述了虚拟资本主义是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世界资本主

义的新阶段与货币制度危机□□警惕全球金融风暴》、《海湾战争与朝鲜半岛核

危机的原因及影响分析》,见中宏网和中经网“50人论坛”我的个人主页),本

文则着重从历史角度分析虚拟资本主义的起缘与发展过程。传统资本主义之所

以会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首先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在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

本主义阶段,由于资本家阶级残酷压榨工人阶级的劳动血汗,激起工人阶级一次

次的激烈反抗,直到出现了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到二战结束又出现了十几个

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东西方的对立。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被迫进行社会制度的深刻改良,就是提高工人阶级的工资水

平和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来缓和社会的阶级矛盾。随着工人阶级工资的提

高和社会转移支付体系的建立,“中产阶级”开始兴起,出现了“两头小,中间

大”的新的社会结构,资本主义经济体内部的需求相应扩大,传统资本主义经济

中生产过剩与阶级对抗的矛盾相对缓和,由此形成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

快速发展。伴随着这一过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投资结构也发生了本质

性变化。从海外直接投资看,二战以前的资本输出流向,主要是从宗主国流向殖

民地国家,要占到六成以上,投资的内容,主要是开发农业和矿业等初级产品资

源,约占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海外直接投资的八成上下,与此相对应,二战前的

国际贸易结构,也是以初级产品为主,占到60%以上,制成品贸易只占叁分之一

多一点。这种投资和贸易结构,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殖民地掠夺资源和

向殖民地输出工业制成品。而二战以后直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福利制度的改良

带来资本主义经济体内的需求扩张,海外投资的主体转为以资本主义经济体内的

投资为主,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的所谓“水平分工体系”,70年代初以前

,主要是美国与欧洲国家环绕大西洋盆地的专业化分工,70年代初以后,随着日

本和“亚洲四小”的工业化加速,又出现了美国跨越太平洋与东亚地区的专业化

分工。在这一时期,发达经济体间的投资已经占到全球海外直接投资80%左右的

份额,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内部的制成品贸易,也替代了二战前初级产品

贸易的主体地位。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制度改造,为资本的扩张找到了新的

利润空间,但是到1956年,美国的工业化任务就基本上完成了,其主要标志是在

当年 “白领工人”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人数,即在非物质产业部门的

就业人数第一次超过了物质产业部门的就业人数,服务产业开始成为美国的主导

产业。美国在长达200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服务产业的比重长期停留在55%以下,

1956年以后则迅速上升,到目前已经上升到占GDP的75%以上。到上世纪70年代中

期,英、法、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任务,服务产

业比重也出现了提高的趋势。因此从总体上看,到70年代后期,世界资本主义已

经跨越了物质生产发展的阶段。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体内的物质产品需求逐渐饱

和,产业资本通过发展物质生产谋取利润的空间日益狭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

的产业资本竞争不断加剧。在80年代,这种竞争的加剧,主要表现在以德、日为

代表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以投资、收购和兼并的方式大举进军美国市场。但80年

代“冷战”还没有结束,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东西方”的对立,欧洲和

日本在来自东方的威胁面前,需要美国军事实力的保护,因此不得不对美国的经

济利益让步。“冷战”时代在关贸组织内部,虽然也围绕调和美欧、美日间的经

济冲突进行过多次谈判,但往往是欧、日在美国的压力面前退让,最典型的例子

就是1985年的“广场协定”,美国为了增加商品输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压迫

德国马克和日元升值,以致于造成了日本90年代初期的资本市场崩溃和金融危机

。然而1991年发生了8?19事件,前苏联社会转轨,“冷战”时代随之结束,欧、

日对美国的军事依赖突然消失,长期被“冷战”抑制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的经

济竞争压力被突然释放出来,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一系列新的、本质性的

变化,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由此走入了一个新时代□□虚拟资本主义时代。这些

新变化择其要点而言之,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分化,最引人注目的是美欧经济体系的分裂。

1992年末,在丹麦的小城马斯特里赫特,欧共体国家宣布成立“欧盟”,要进行

经济、货币与政治的统一,并且从9国扩大到12国,以后又扩大到15国。1999年欧

盟在英国尼斯湖畔召开的会议又决定继续“东扩”,明年将扩大到25国。当欧共

体扩大到9国时,经济实力已经接近美国,贸易额则超过了美国,明年欧盟完成东

扩,则不仅贸易额会大大超过美国,人口与GDP总量也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大经济体。1999年欧盟已经顺利启动了欧元,去年欧元现钞也顺利进入了流通。

欧元在启动的第一年,以欧元记价的国际债券发行额就超过了美国,去年7月以来

,欧元已逐渐展现出强势,对美元的比价从年初最低的1美元兑0?8欧元向1欧元

兑1?2美元逼近,从而对美元和美国经济形成巨大挑战。欧盟的出现仅仅发生在

“冷战”结束一年后,欧盟国家之所以在“冷战”刚刚结束就敢于同美国唱“对

台”,就是因为过去与美国的经济联盟是由于在政治与军事上有求于美国,当这

种政治与军事需求消失,与美国的经济利益对立就突显出来。美国为了应付欧盟

的经济和市场分化行为,也在第二年,即1993年推出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并

极力推进“美洲自由贸易区”和“环太平洋经济区”的建设,力图把欧盟以外的

市场区圈入美国的经济势力版图。而在本世纪初,中国与日本和韩国则正在推进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以及与东盟国家10+3的方案。这种区域经济组织

的建立与发展,就是90年代以来人们经常提到的“世界经济区域化”势头。第

二,跨国并购与跨国公司的发展形成前所未有的浪潮。

二战后直到90年代前,虽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跨国并购始终没有中断过,但

从未成为过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90年代前半期,国际直接投资年均在2000多亿

美元,1996年跃升到3470亿美元,当年跨国并购投资比重为45.4%,但1998-2000

年间,跨国并购比重已在80%以上,而且投资金额急剧增加,2000年全球直接投资

金额为1?3万亿美元,其中跨国并购规模创记录地达到1.1万亿美元,是1996年的

7倍,占当年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83%。并购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竞争激烈

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子、通信、制药、生物工程等,和由于需求停滞、生产过

剩导致产品销售竞争激烈的传统产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钢铁、石油、化工等

。另外,第叁产业中的一些行业,如金融、保险、不动产等也成为国际并购投资

的热点。跨国并购主体是跨国公司,因此跨国并购浪潮也极大地推动了跨国公司

的发展。从跨国公司的个数看,70年代还只有1万个,80年代末也才有2万多个,

但到1996年已增加到4?4万个,到2002年竟增加到6?4万个,是80年代初期的3倍

还多。80年代中期由跨国公司掌握的世界生产份额还不到四分之一,90年代中期

已上升到叁分之一,到本世纪初已上升到超过50%,而这种由跨国公司所领导的

世界性生产体系的发展,就是90年代以来人们所经常提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

。世界经济的区域化与全球化经常被许多论者看成是两种互逆的世界经济格局

与发展趋势,并热衷于探讨哪个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真正主宰。其实

,经济区域化也罢,经济全球化也好,都是起源于一个变化,即“后冷战”时代

资本主义体系内经济竞争压力的释放。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早就指出,是竞

争导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集中与垄断,因此每一次世界垄断组织的发展高潮,都

是资本主义经济竞争加剧的结果,而区域化垄断组织和全球化垄断组织都不过是

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发展形式。第叁,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

转移。

二战前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国家的资本输出,主要是以获得原料和市场为

目的,是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和原料输入,二战后到80年代前,则出现了资

本输出带动制造业输出的新的资本输出形式,但主要是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二

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发展,基本是依靠经济高速成长过程中自身的资金积累,70

年代以来,韩国和南美国家虽然也曾大量利用外资,但主渠道是国际商业借贷,

而90年代以来出现的发达国家以资本输出带动制造业生产能力输出,则主要是面

向发展中国家,这又是当代资本运动的又一个新变化。

1991-1996年,全球海外直接投资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3%,而

发达国家仅为8.8%,发展中国家吸收的直接投资比重,也从1990年的16.5%提高到

1996年的40%。1996~2000年,发达国家之间的跨国并购投资突然放大,流入发展

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比重相应下降到2000年的24%,但从2001年开始,发达国家间

的跨国并购出现落潮,发展中国家所吸收投资的比重又回升到34%,吸纳的投资

金额,则从1995年1133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2250亿美元,增长了一倍。1995年,

排在世界前10位的直接投资吸收国中,已经有两个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第二

位,墨西哥,第八位),2002年,中国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直接投

资引资国,据估计,2003年不仅中国仍能保持第一引资大国的位置,排在前10位

的国家中,还会出现墨西哥、巴西、俄罗斯和波兰,即在前10位中共有5个国家将

是发展中经济体。当代资本运动的这个新变化,同样源于“冷战”结束后国际

产业资本生产竞争的激化。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由于经历了二战后的制度改良,工

人的工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与发展中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形成巨大落差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与劳动力素质的

落后,以及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前,“冷战”还没有结束,许多前计划经济国家

的市场体制转轨才开始起步,因此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在很长

时间里都没有形成趋势。而从90年代初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外部环境都发

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就出现了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

为内容的、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资本运动。人们近来常说,70年代、80年代随着日

本和“亚洲四小”的崛起,出现了“日本制造”、“韩国制造”,而今天的“中

国制造”却是“美国在中国制造”,“日本在中国制造”,就是当代国际产业资

本运动新特点的最生动写照。发达国家产业资本外移的结果,导致了本国经济

的“空心化”和贸易逆差不断增加,这是传统资本主义从“生产过剩” 型经济转

向“生产不足” 型经济的本质原因。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也是一个刚刚开始

的转变。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逆差占本国物质生产的比重看,在本世纪初,

最高的是美国,约占20%,其次是西班牙和英国,分别占17%和14%。法、意、

日的贸易顺差正在逐渐减小,德国的贸易顺差增长则趋向于停滞,而不论是已经

转入还是正在转向“生产不足”型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无一例外地酝酿着向

发展中国家更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目前发达经济体的物质产品生产总值约为8万亿

美元,其中制造业约为7万亿美元,按物质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移出50%和90年代中

期以来美、英、西等国贸易逆差的增长速度推算,这个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物质生

产能力的浪潮将可能持续到2020年之前,并可能在未来10内形成高峰。第四,

生产虚拟产品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主体。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资本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发展物质

产品生产使资本增殖,马克思因此而概括出资本运动的着名公式,即资本从货币

形态出发,经过生产和商品等环节实现增殖,最后又回到货币形态。由于资本必

须经过生产环节才能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实现增殖,因此马克思又提出了

产业资本“居高”的理论。但是如前所言,到上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已经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任务,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的物质产品需求相对饱和,资

本通过发展物质生产实现增殖的途径日益狭窄,因此开始具有从物质产业向外游

离的趋势。与此同时,70年代初,二战后所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货

币增长开始脱离了物质生产的制约,就给虚拟资本市场的发展准备了条件,使各

类金融商品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得以疯狂发展。到90年代后期,世界货币市场的年

交易额已经高达600万亿美元,是年国际贸易总额的100倍,全球年金融产品交易

额高达2000万亿美元,也是全球年GDP总额的70倍,所以可以说,当代资本运动的

主体已经转移到虚拟产品生产方面。资本运动的主体转向虚拟产品生产,这与

当代资本主义转向“生产不足”型经济是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因为虚拟资本主

义经济体之所以能长期生产不足还照样锦衣玉食,是由于可以用虚拟产品与其他

国家所提供的实物产品相交换,满足国内对物质产品的需求,经常项下持续扩大

的贸易逆差,可以靠资本项下输出虚拟产品所获取的外汇来平衡,这就是“虚拟

经济生存”状态。货币本来是交换的媒介,但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货币及其所

创造的价值产品竟然成了可与物质产品交换的目的物品。一张100美元面值的钞票

,其印刷成本不过几美分,凭什么可与价值100美元的物质产品相交换呢?以中美

贸易举例,虽然从90年代以来始终是中方保持顺差,按美方统计,今年的中美贸

易逆差可能增加到1300亿美元,中方贸易顺差十几年累计已近万亿美元,中方获

得的只是货币,由于美国已经有长达20年的贸易逆差,而且逐年扩大,已成为“

生产不足”型经济,从理论上讲中方已不可能用手中积累的货币从美方买回等值

的物质产品。虽说中美贸易逆差的形成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

生产的回销,但是从美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存量结构看已经是负差,2002年美国的

对外投资存量是2?1万亿美元,外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存量是2?3万亿美元,而

负差就意味着美国的海外投资收益是负值。大英帝国在后期也曾主要依靠海外投

资的收益生存,但直到二战结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能维持海外投资存量的正值

,这与美国目前的情况有着本质不同。所以,美国的贸易逆差除了表现为是产业

资本外移的结果,也是在用虚拟经济产品与其他国家交换实物产品。美国之所

以可以用虚拟经济产品与其他国家交换物质产品,是因为美元具有世界霸权。仍

以中美贸易举例,中美贸易逆差虽然去年已超过千亿美元,但中国当年的贸易顺

差总体计算只有303?7亿美元,这就是说,中国虽然不能从美国买回等值的物质

产品,但是因为世界其他国家都接受美元,中国仍能从其他国家买到与700亿美元

等值的物质产品。中国由于常年顺差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而这些外汇储备又

主要投资于美国资本市场,从中获得了每年超过200亿美元的收益,这些投资收益

如果需要,仍可以从其他国家满足中国的进口需求,所以只要美元不崩溃,仍具

有世界霸权,中国就可以从与美国的贸易中不断得到好处。从美国来说,因为向

美国输出物质产品的国家对美元和美国股市与债市有信心,愿意长期和扩大持有

美元,并把获得的美元再投入到美国资本市场,就有能力保持其国际收支中经常

项目逆差与资本项目顺差间的平衡,可以不断扩大其“虚拟经济生存”状态。

如果是用虚拟产品与实物产品相交换,所交换的对象就只能是世界各国物质产品

的净剩余,因为国际贸易的实质是各国依据比较利益原则互通有无,出口都是为

了偿付进口,如果出口长期大于进口,这个贸易盈余部分只能是该国物质产品的

净剩余,否则就会影响一个国家基本的生产与生活消费。但是在特定时间内,世

界物质产品的净剩余数额是有限的,因此并不是所有进入虚拟经济生存状态的国

家都可以充分享受到“虚拟经济利益”。美国的贸易逆差在90年代中期以前始终

在年均1500亿美元上下,90年代后期才开始急剧增加,而到年均5000亿美元的水

平,已经吸纳了全球70%以上的净剩余产品,加上英国和西班牙就占到了85%。

所以,由于世界净剩余产品的有限性,而只有拥有货币霸权的国家才能对世界净

剩余产品实行独占,就必然导致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世界货

币霸权的争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