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龙马和“萨长同盟”(上) -- 萬里小路

共:💬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龙马和“萨长同盟”(上)

元治元年(1864)六月五日,新选组以死一人的代价,斩杀长州藩尊王攘夷志士七人,捕二十多人。这就是“池田屋事件”。

对此事异常愤慨的长州藩于七月十九日,大举攻上京都,和以会津、萨摩为首的诸藩激战在京都御所前。

长州的藩兵英勇的突破诸藩的防御,杀到京都守护职――会津藩把守的蛤御门前。激战正酣之际,萨摩藩的援兵赶到了。形势变得对长州藩不利起来。

最终长州藩在腹背夹击之下从京都败走。此为“禁门之变”。

“禁门之变”带来两个很直接的后果:

一、长州藩不但与幕府彻底撕破了脸皮,还对竭尽全力帮助幕府方的萨摩藩怀有深深的恨意。

二、坂本龙马失业了。

“禁门之变”败走的长州藩变成了“朝敌”,而幕府更要对长州进行征讨。

元治元年七月二十三日,接受追讨朝命的幕府以前尾张藩主德川庆胜为总督,命中国、四国、九州的二十一藩出兵。这是“第一次长州征伐”。

总攻开始的同年十一月十八日,最终共三十余藩接受号令。这之中,又以萨摩藩出力最多。

长州藩在压倒性的武力之前降伏了。

“第一次长州征伐”的胜利,使自“黑船来航”以来备受打击的的幕府,颇有回光返照之势。

而此时,龙马正和胜海舟一起在为实现海军现代化而筹建的神户操练所里工作。

神户操练所是幕府建立的,每年可从幕府拿到三千两的预算并还得到了一万七千余坪的用地。

操练所公募来很多幕臣和他藩士。龙马的职务是塾头。

“第一次长州征伐”前幕府决定解任胜海舟,废止操练所。因为他们害怕操练所里有长州藩的人。

对于龙马,学习航海技术,将日本变成和外国对等国家的梦想被无情的打破了。

元治元年八月,海军塾被关闭,龙马为了躲避幕府的追及,经胜海舟介绍到京都的萨摩藩邸求得保护。这时,萨摩藩邸正在为征讨长州藩作准备。西乡隆盛作为征长总督参谋,是此次行动的中心人物。

龙马对西乡隆盛的评价是“西乡隆盛是个摸不着头脑的马鹿,而且是个不知底细的大马鹿,像是吊钟,用力敲就大声响;小力敲就轻声响。”

以后,龙马和西乡隆盛的关系随着不断交往慢慢亲近起来了。而且,龙马还和同样是土佐藩脱藩的中冈慎太郎不断交往。也大概是此时“将萨摩、长州两藩联合起来,创造日本的新时代。”的念头浮现在龙马心中的吧。

其实,“禁门之变”时,得到消息的龙马就和胜海舟就一起赶往京都,观看战局。在路上,他们看到的是战败的长州藩的武士们,相互对刺自决的场面。目睹如此悲壮的情景,龙马已经对日本的危机有了深刻的认识。

如果再不进行变革,还这样下去,日本是会陷入更大的危机中的。

可要想将还处于交战状态下的萨摩、长州两藩结合起来有谈何容易。萨摩、长州当时的政治理念就更本不同。在“攘夷”这个问题上两藩是相同的,可在怎么“攘”却不相同。长州藩要走“恢复王权”的道路;可萨摩藩则认为现在还不能抛开幕府的领导,要在幕府的带领下进行革新最终驱逐外国人。

庆应元年(1865)四月,长州藩再次树立起反幕大旗,对此幕府决定将长州藩彻底摧毁。因而发布了第二次长州征伐令。

眼见于此,龙马再也坐不住了,他从大阪开始了他的“萨长同盟”之旅。

同月二十二日龙马和西乡隆盛一起赶往鹿儿岛,向萨摩藩的的藩士们做说服工作。接着,龙马又单身赶往长州藩的下关。

龙马想见的是长州藩的中心人物――桂小五郎。桂小五郎以沉着冷静而著称于世,他被长州藩的年轻武士们视做领袖。

龙马到达下关是庆应元年闰五月一日,他先是在下关豪商百石正一郎的府第会见了对萨摩藩持有理解态度的土方楠左卫门。经土方,龙马向长州方说明了来意,希望桂小五郎能和西乡隆盛亲自面谈从而做到萨长和解。

接着,龙马有了和桂小五郎见面的机会。 在龙马热情的说服下,本来持有反对意见的桂小五郎最终同意和西乡隆盛会面。

对于桂小五郎,龙马在信中是这样写道的“长州有桂小五郎!”

彼此钦佩对方的人格,使得龙马和桂建立起深深的信赖关系。

龙马和桂在下关等了两周,等来的不是西乡,而是龙马的同志中冈慎太郎。

龙马急忙赶往大阪。

本来急等着与西乡会面的桂小五郎的脸算是已经丢光了,龙马之前的活动也算是白费了。

为什么西乡不来?在京都西乡向龙马做出了解释,他也想前往下关,可却做不到。

理由是这样的,萨摩藩已经探知到幕府对长州总攻的命令,为此他接到赶往京都的藩命。

五万幕府军已经从江户出发赶往长州了。

实际上第二次长州征伐,幕府实在没有和萨摩藩商议的情况下作出的。这样也使萨摩上下对幕府这种做法很反感。

在和西乡会谈后,龙马赶往长崎。当时长崎是唯一的通商口岸,龙马将这里看作能把萨摩、长州两藩联合起来的新据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