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 -- 淡淡微风

共:💬47 🌺8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太宗与奘师的前几次晤谈,都是在官方场合,而非私人性质的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卷第六

。。。

二月己亥见于仪鸾殿。帝迎慰甚厚。既而坐讫。 帝曰。师去何不相报。【李世民果然厉害,一见面先示以威,然后再布以恩。】

法师谢曰。玄奘当去之时以再三表奏。但诚愿微浅不蒙允许。无任慕道之至乃辄私行。专擅之罪唯深惭惧。 【法师既然认了错,皇帝也就放了手:】

帝曰。师出家与俗殊隔。然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朕甚嘉焉。亦不烦为愧。但念彼山川阻远方俗异心。怪师能达也。【皇帝既然表示,他不究已往,玄奘自然感激。等到太宗问:“但念彼山川阻远,方俗异心,怪师能达也?”,法师马上藉机会把皇帝恭维了一番:】

法师对曰。玄奘闻。乘疾风者造天池而非远。御龙舟者涉江波而不难。自陛下掘乾符清四海。德笼九域仁被八区。淳风扇炎景之南。圣威振葱山之外。所以戎夷君长。每见云翔之鸟自东来者。犹疑发于上国。敛躬而敬之。况玄奘圆首方足。亲承育化者也。既赖天威故得往还无难。

【可见玄奘对时事政治,都很敏感,并不是一位不知世事的呆和尚。恰恰相反,像这样恭维皇帝的话,几乎出现于每一次对话中。这种事实在当时都是人们所熟知。玄奘的徒弟彦悰曾对他师父的机警善辞,有过这样的称赞:“法师才兼内外,临机酬答,其辩洽如是,难哉!”】

帝曰。此自是师长者之言,朕何敢当也。因广问彼事。自雪岭已西印度之境。玉烛和气物产风俗。八王故迹四佛遗踪。并博望之所不传。班马无得而载。法师既亲游其地观觌疆邑。耳闻目览记忆无遗。随问酬对皆有条理。

【太宗留意西域,从他作皇帝时起即有此心。可是西域诸国,分合不定,唐朝政府对当地的情形,并没有一贯而系统性的资料。现在玄奘的旅行,远越中亚直达印度。玄奘的见闻,远超过博望侯张骞。太宗自然需要这种材料。这种材料对唐朝经营西域,和历史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太宗才决定,法师“宜修一传,以示未闻。” 这就是撰写《大唐西域记》的起因。】

帝大悦。谓侍臣曰。昔符坚称释道安为神器。举朝尊之。 朕今观法师词论典雅风节贞峻。非唯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远。时赵国公长孙无忌对曰。诚如 圣旨。臣尝读晋国春秋。见叙安事实是高行博物之僧。但彼时佛法来近经论未多。虽有钻研盖其条叶。非如法师躬窥净域。讨众妙之源。究泥洹之迹者矣。帝曰。公言是也。帝又谓法师曰。佛国遐远灵迹法教。前史不能委详。师既亲睹。宜修一传以示未闻。帝又察法师堪公辅之寄。因劝归俗助秉俗务。法师谢曰。玄奘少践缁门。伏膺佛道。玄宗是习。孔教未闻。今遣从俗。无异乘流之舟使弃水而就陆不唯无功亦徒令腐败也。愿得毕身行道以报国恩。即玄奘之幸甚。如是固辞乃止。

【太宗与奘师的那次会晤,是在仪鸾殿的官方场合,而非二人的私事。当时在场的还有包括长孙无忌在内的其他侍臣。所以帝“劝归俗助秉俗务”一事,上层官员应该都知道的。如果慧立是无中生有地伪造了这段公案,在事情刚刚过去的短短二三十年间,肯定是行不通的。(要是太宗与奘师那次是私人见面,那他们说了些什么话,都死无对证;慧立要是想伪造一些内容,旁人就不好驳斥了。) 所以据此,可以认为这段公案可信。】

。。。

【唐太宗第一次和玄奘召对时,就曾劝玄奘还俗,襄辅政务。玄奘推辞不从,“愿得毕身行道以报国恩”一语,作为妥协。太宗当时虽然没有再作要求,但也没有放弃那一计划。直到三年以后,贞观二十二年六月在玉华宫会见时,又再度提出这项意见:】 

帝以法师学业该赡仪韵淹深。每思逼劝归俗。致之左右共谋朝政。往于洛阳宫奉见之际以亲论之。至是又言曰。昔尧舜禹汤之君。隆周炎汉之主。莫不以为六合务广万机事殷。两目不能遍鉴。一心难为独察。是以周凭十乱舜托五臣。翼亮朝猷弼谐邦国。彼明王圣主犹仗群贤。况朕寡闇而不寄众悊者也。意欲法师脱须菩提之染服。挂维摩诘之素衣。升铉路以陈谟。坐槐庭而论道。于意何如。

【这种要求换衣加官的理由是什么呢? 因为皇帝的事务太多,个人无法独察一切,所以“明王圣主,犹仗群贤”。玄奘素志未改,还是坚决不干。他用下面几种理由,说动了太宗:】

法师对曰:陛下言。六合务广。三五之君不能独守。寄诸贤哲共而成之。仲尼亦云。君失臣得。故君为元首臣为股肱。玄奘谓。此言将诫中庸非为上智。若使有臣皆得桀纣岂无臣耶。以此而推不必由也。仰惟 

陛下上智之君一人纪纲万事自得其绪。况抚运以来。天地休平。中外宁晏。皆是 陛下不荒不淫。不丽不侈。兢兢业业。虽休勿休。居安思危。为善承天之所致也。余何预哉。请辨二三以明其事 陛下经纬八宏之略。驱驾英豪之才。克定祸乱之功。崇阐雍熙之业。聪明文思之德。体元合极之姿。皆天之所授。无假于人。其义一也。

敦本弃末。尚仁尚礼。移浇风于季俗。反淳政于上皇。赋遵薄制刑用轻典。九州四海禀识怀生。俱沐恩波咸遂安乐。此又 圣心至化无假于人。其义二也。

至道旁通深仁远洽。东逾日域西迈昆丘。南尽炎洲北穷玄塞。雕蹄鼻饮之俗。卉服左衽之人。莫不候雨瞻风稽颡屈膝。献珍贡宝充委夷邸。此又天威所感无假于人其义三也。

猃狁为患其来自久。五帝所不臣。三王不能制。遂使河洛为被发之野。酆鄗为鸣镝之场。中国陵迟凶奴得志。殷周已来不能攘弭。至汉武穷兵卫霍尽力。虽收枝叶根本犹存。自后以来不闻良策。及陛下御图一征斯殄。倾巢倒穴无复孑遗。浣海燕然之域。并入堤封单于弓骑之人。俱充臣妾。若言由臣。则虞夏已来贤辅多矣。何因不获。故知有道斯得。无假于人。其义四也。

高丽小蕃失礼上国。隋帝总天下之师。三自征罚。攻城无伤半揲。野掠不获一人。虚丧六军狼狈而反 陛下暂行将数万骑。摧驻跸之强阵。破辽盖之坚城。振旅凯旋。俘[酋*或]三十万众。用兵御将其道不殊。隋以之亡唐以之得。故知由主无假于人。其义五也。

又如天地交泰日月光华。和气氤氲庆云纷郁。五灵见质一角呈奇。白狼白狐。朱鸾朱草。昭彰杂沓无量亿千不能遍举。皆是应德而至。无假于人。乃欲比喻前王寄功十乱。窃为 陛下不取。

纵复须人今亦伊吕多矣。玄奘庸陋何足以预之。至于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其愿也。伏乞天慈终而不夺。

【让诸位见识一下 圣玄奘的无碍辩才。】

帝甚悦。谓法师曰。师向所陈并上玄垂祐及宗庙之灵卿士之力。朕安能致也。既欲敷扬妙道。亦不违高志可努力。今日已后亦当助师弘道。释彦悰笺曰。法师才兼内外。临机酬答其辩洽如是。难哉。昔道安陈谏。符坚之驾不停。恒标奋辞。姚兴之心莫止。终致败军之辱逃遁之劳。岂如法师雅论才申 皇情允塞。清风转洁美志逾贞。以此而言。可不烦月且而优劣见矣。时中书令褚遂良奏曰。今四海廓清九域宁晏。皆 陛下圣德实如师言。臣等备位而已。日月之下萤爝何功。帝笑曰。不如此。夫珍裘非一狐之腋。大厦必众材共成。何有君能独济。师欲自全雅操。故滥相光饰耳。

【这次晤谈是在玉华宫,也有包括褚遂良的侍臣在场。所以这种谈话,很难无中生有地捏造。总之,太宗想请 玄奘还俗入仕一事,应该是可信的。】

关键词(Tags): #玄奘#唐僧#唐太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