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奔向复苏或者奔向危机的2007 -- 葡萄

共:💬1694 🌺196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经济学人周刊 印度:逡巡的老虎

经济学人周刊 印度:逡巡的老虎

外链出处

 印度努力复制中国的经济成功,首先从经济特区开始,但从2006年这项政策一开始实行就引发了争论。反对派包括政府官员的投诉,到反对征收农村用地建设经济特区的激烈抗议,使得政府在2007年1月到4月之间暂缓批准经济特区的设立。不过现在看来似乎经济特区建设已经全面启动了,尽管最近也有些调整措施出台来平息苛责。6月22日批准建立了36个新的经济特区,使总数达到339个。

  印度经济特区政策背后的基本原则是很直接的。基础设施缺乏一直被认为是印度企业的悲哀,限制了企业在出口市场进行海外竞争,外国企业也不会把印度当成制造基地。而在印度建立世界级的工业设施会非常昂贵而且耗时耗力,退而求其次的解决办法就是以经济特区的形式建立小型的、优秀的基础设施。政府也吸引私人投资建立此类特区,这样减轻了传统上属于国家的财政负担。

  经济特区的设立要经过一个专门委员会的批准。批准之后特区的开发者会获得一些财政上的鼓励措施,例如对收入税减免十年、减免关税等。受到商业利润及优惠措施的吸引,许多经济实体都递交了设立经济特区的计划书。除了已经获得批准的339个,还有170个是大体上通过了。

  印度工商部(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是经济特区计划的设计者与贯彻者,将其看作是扩大出口、改善基础设施、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动力。但由于受到经济特区开发影响(主要是征地)的主要是农业人口,而他们并不指望从中得到任何好处,所以该计划一直遭到强烈的反对。

  然而,经济特区本身没必要成为争端的中心,任何涉及到土地的政策都会产生反对意见。六月中旬所批准的经济特区所需要的土地总面积约为1845平方公里,不到印度面积的0.1%。这样看来,关于土地问题产生的争端实在是夸大了。

  特区政策的批评者则表示了其它方面的担心。他们认为给开发者提供的优惠太慷慨了,会令政府产生许多损失。而支持者则表示这些措施的大部份都已经通过其它的计划提供给了开发者,经济特区只不过是把它们打了个包。

  土地问题也令新德里做出一些政策上的改变。2007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经济特区的面积上限为50平方公里。农村发展部(Ministry of Rural Development)也着手设立一套复杂的再安置政策。

  但这些政策不过是权宜之计,而这些改变也令经济特区政策难以实现其宏伟的计划。如果想让经济特区提供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它的面积要足够大,才能容得下必须的机场、公路及其它东西。如果想让它促进工业生产力,它也要足够大才能产生相应的生产规模。但近来批准建立的经济特区都很小(平均面积仅仅是4平方公里),以致于它们的主要优势只是那些财政上的优惠政策。印度对经济特区的面积限制令它们想复制中国经济特区的成功是一个遥远的梦。

本文为摘译,英文原文:

http://www.economist.com/daily/news/displaystory.cfm?story_id=9462984

>>>>>>>>>>>>>>>>>>>>>>

呵呵,不管什么理论,土地终究还是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我还是那句话印度需要的不是改革,印度需要的是革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