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文坛秋点兵:2003年十大“蛊” -- 茶博士

共:💬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文坛秋点兵:2003年十大“蛊”

    

    

    何老汤

    

    

    

    一、“文化妖精”金庸

    

    金庸大侠当之无愧应该坐第一把交椅。在2003年,金大侠依旧无限风光,卖个好价钱的《射雕英雄传》在内地也放了,趁热打铁,剩下的也差不多都签约了。为了再狠赚一笔,金大侠不顾年迈又挥刀自宫,删改自己的作品再版。听说杭州现在又新出了一本杂志,名字就叫《金庸茶馆》,据知情人披露,首期内容多数都是肉麻吹捧金大侠的,个别批评文章也是插科打诨逗人玩的。批评家陈晓明说,现在是一个“文化溃败”的时代,又有俗语说“人对金钱的欲望是无穷的”,金大侠明显就是趁着这个“文化乱世”的机会到内地来淘几桶金,本来这也无可厚非,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金大侠犹抱琵琶半遮面,坐着飞机满天飞着到处演讲、上电视,从来不谈金钱,处处以“大师”自居,动不动就觉得自己是武功天下第一,口出狂言:“徐克根本不懂武侠。”金大侠的确深谙武侠小说中“化骨绵掌”的真谛,想当年,以一元钱的价格把《笑傲江湖》卖给了央视,赢得了大小英雄竞折腰,还被北大的一位教授戴上了一顶“文学大师”的帽子,算是扶正了。孰不知,人家这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呢。你三联联拿不出15??的版税你靠边站去。

    

    结论:金大侠既当婊子又立碑坊,古今中外仅此一家,已经远远地超出了“武侠高手”的境界,简直是“文化妖精”了。

    二、“作家秀”池莉

    这个池莉不是写《人到中年》的那个池莉,而是写《生活秀》、《小姐您早》、《有了快感你就喊》的池莉。前一个池莉还是个立志献身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文学青年,后一个池莉却是誓将恶俗文学进行到底的“文坛大姐大”。百花齐放,你方唱罢我登场,池莉要娱乐大众,向“美女作家”小女子们看齐,老骥伏枥,志在畅销,欲与美女试比高,本来应该受到表扬,但池莉玩得不地道,拿读者当傻瓜。她为自己的新书起了个秀色可餐的的名字“有了快感你就喊”,最后却倒打一耙,埋怨读者品位太低,不该想入非非,这个书名实际上是很有精神内涵的。玩了文学却还要动不动言必称“文学神圣”,这哪里是在“娱乐读者”,分明是在“愚乐读者”嘛。在这一点上,池莉不如她那个老乡九丹同志,九丹搞的是“妓女文学”,人家就很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至少看上去不虚伪不做作,所以九丹很可爱,而池莉却是恶心。

    三、“江郎才尽”石钟山

    石钟山看来要吊死在“石光荣”这棵树上了。2003年9月16日的《中国青年报》就以“石钟山吃定老爸这碗饭”为题报道了石钟山的先进创作事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石钟山原来搞了个“父亲系列”,已有八个中篇、两个短篇。在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热播以后,石钟山趁火打劫,推出了第二部作品《军歌嘹亮》。他还自豪地透露,“激情”的第三部《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近期也将投入拍摄。作家卡尔维诺曾说,自己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要和上一部不同。在石钟山看来,这个意大利老头真是傻得可爱。有人指出,石钟山的《军歌嘹亮》与《激情燃烧的岁月》某些内容已经重复了。石钟山却说,这是难免的,因为他写的都是老一辈革命军人,他们有共性。这就像一个笑话,哥哥弟弟一起写作文《我家的小猫》,弟弟写的和哥哥一模一样,老师批评弟弟,弟弟还振振有词:“我们写的是同一只猫。”石钟山看来是江郎才尽了,只能抱着“石光荣”粗腿玩玩了。他现在已经写到了《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我在想,他会不会再写个“石光荣和他的孙子孙女们”,甚至“石光荣和他的重孙子重孙女们”?这不是没有可能,就看石钟山想让“石光荣”再活多长时间了。

    四、“炼金术士”余秋雨

    余秋雨显然是个文化“炼金术士”,钻进故纸堆里,弄上一些或真或假的发霉的历史内幕,在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发一些“文化苦旅”的感叹,居然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散文门派“大文化散文”,或者说是“大散文”。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越来越模式化,所谓的“文化苦旅”更多的是文化表演,故国千年风雨任我做秀,读得多了,难免恶心。上海有家书店据说已经把余秋雨与“美女作家”并列一起,拒售他们的图书。写作是个人的事情,上电视当明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余秋雨却因此自我膨胀,老虎屁股摸不得,和别人打官司上了瘾。我都记不清他打过多少官司了,最近一次是和一个叫萧夏林的文学编辑过招,据说是因为萧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深圳市赠给了余秋雨一套房子,这句话失实,损害了他的名誉云云。这个官司打败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余秋雨动不动就要拿同样是知识分子的写作者开刀,全然不顾写在宪法上的“言论自由”,鉴于余秋雨打官司上瘾,点到为止,赶紧打住,要是被老余抓住了把柄和我打起官司来了,我还真好怕怕的。

    五、“急先锋”柳建伟

    2003年初,SARS病毒席卷全国。四月初政府刚公开疫情,中国作家协会还没来得及组织毕淑敏们深入一线体验生活,呕歌党和人民“抗非”的丰功伟绩,柳建伟同志就先行一步,宣称要在两个月内创作出一部长篇小说《SARS危机》,还向记者讲了内容提要,大意是讲一个记者、一个官员、一个医生这三个家庭在“抗非”中的感人故事。那时觉得柳建伟非常崇高伟大,令我高山仰止,敬佩之情犹如长江之水天上来,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收拾,但心里又非常疑惑:SARS病毒到底是怎么回事?病原体在哪里?有没有办法控制住?这在当时都是一个未知数,就是在今天,我们对SARS病毒也是一知半解。但那时的柳建伟就要写一部和SARS有关的长篇小说,思想之超前,就连那些染了金色头发的前卫男孩女孩们也是根本递不上招的。但我同时对柳建伟同志也是充满信心的,他完全具备这个实力。前些年,部队要搞“科技练兵”,柳建伟立马拿出了一部反映“科技练兵”的长篇小说《突出重围》,很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对了,前不久,看到了一则文化新闻,说是柳建伟准备创作一部有关加强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的长篇小说。再一看相关时事新闻,顿时仰天长叹:嗅觉之灵敏,吾不如柳郎也!

    六、“都市情色领头羊”慕容雪村

    2003年对文学来说,真是不幸的一年,恶性强奸事件一个接一个,甚至还发生了集体轮奸文学的恶心场面,这就是以慕容雪村为代表的“都市情色”写作的网络写手们。在2003年,以慕容雪村等人为代表的网络通俗写作全面入侵文学圣域,他们的图书高踞畅销书榜,以“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为代表的“都市情色”通俗写作占领了文学圣域的金字塔尖。他们的写作,很明显地是由“上海宝贝”的下半身写作与世俗化的“新写实主义”结合演化而来,是一种娱乐大众的文学消费品。他们之所以恶心,是因为他们打死也不承认自己是在进行通俗文学写作(这本来没什么丢人的,人家金庸都写成“文学大师”了),而是装纯洁扮可爱充神圣。慕容雪村还在玩“神秘”,神龙见首不见尾,作为一种炒作策略,天经地义,无话可说,本来不应该被列入“最恶心的作家”之列,因为他的小说至少娱乐了读者。但慕容雪村的影响实在恶劣,在“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出版成功的影响下,一大批像“花心不是我的错”、“重庆的孤男寡女”等通俗图书席卷文坛。现在回头打量2003年的文坛,真正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几乎颗粒无收。慕容雪村还几乎影响了大多数的网络写手,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由慕容雪村任版主、人气最旺的天涯弄文舞墨社区看看,“都市情色”类作品滚滚而来,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比一代浪。鉴于慕容雪村为“电子庸俗化写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果不将他列入“十大蛊”之内,天理难容:)

    七、“纯洁性作家”陈希我

    一位在日本色情场所混迹八年的年轻作家。得感谢网络,网络让我知道了中国目前除了“下半身”、“肉文学”外,还有性作家。能成为性作家,那也是不简单啊,米兰.昆德拉玩“性”和“政治”,举世无双,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也不错。据说,陈希我的目标是要写“像古代的《三言两拍》那样,某种劝诫和借鉴”的故事。看来目标还不是太高,但我很担心他的写作会像“下半身”们一样,主观意图是为了反抗宏大叙事的主流文学,实际上却陷入了为“性”而“性”的泥沼中了。因为陈希我宣称“除了母亲和老婆,女人在我心里一点价值都没有”,他还声称“文学是一种变态”。杀猪杀尾巴,各有各的杀法,文学创作更是“无招胜有招”,说不定一不小心还真能弄出个“红楼梦”来,但文学创作的一些共同的底线,我们还是要心存敬畏的,比如说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对人类充满博大的爱心等等。我很难想像,一个自称“文学是一种变态”、“除了母亲和老婆”外,其他女人都不认的所谓的“性作家”,能给我们玩出什么花样来。

    八、“酷男作家”申维

    现在的年轻作家是不是利比多过盛,存心变着法子恶心我们?申维在2003年的壮举是因为他编了一套共六本的丛书,这套丛书分别叫做“中国后先锋十大美女作家作品选”、“中国后先锋十大酷男作家作品选”。我晕,“美女作家”们早就失去了市场号召力,现在又冒出个“酷男作家”。我不知道这些玩艺和文学有什么关系,还是“后先锋”呢,前卫的“先锋文学”与恶俗的“美女作家”、“酷男作家”挂上了钩,申维同志的想像力真是匪夷所思,I真服了YOU。估计让先锋作家前辈马原、残雪诸君看到,也只有目瞪口呆的份了。我本来以为这是申维同志因为太喜欢“周星星”的缘故,故意戏拟、摹仿“大话”发声方式而搞的一次搞笑出版行为,谁知人家这是来真的,这套丛书的后面还正二八经地刊登有“选票”,声称要让读者分别评出一位“最美的美女作家”、“最酷的酷男作家”,封面还有明星照片做参考。知识分子是时代的良心,作为知识分子的作家群体堕落之快,实在是出人意料。我敢打赌,过不了几年,肯定会有人来编“中国最美的妓女作家”和“中国最酷的舞男作家”作品选,不信咱走着瞧。

    九、“文学万金油”葛红兵

    

    葛红兵本职工作是名大学老师,批评家是他的本行。他在2003年出尽了风头,又是写纯文学作品,又是写科幻小说,又是“为二十世纪文学送行”,又要忙着给鲁迅写悼文,还编了不少小资作家文学作品集。我要是因此就说人家葛先生“恶心”,那显然是没道理的,听说还有个博士身兼十职呢,葛先生精力充沛,是高产作家,是“文学万金油”,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但作为一名作家,我还是觉得葛红兵先生恶心,因为他没有自己的文学立场,看了他给“二十世纪文学”和鲁迅写的悼文,一本正经义正辞严,俨然大师,但翻翻他所主编的“小资女作家作品集”,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葛红兵也许是2003年给别人写序最多的一位作家,但那些作品比起“二十世纪文学”和“鲁迅”来,也不见得有多牛逼。据说,“后先锋”这个暖味不清的文学术语就是葛先生的发明。

    葛先生只吹小资作家和那些只顾津津乐道个人经验写作的“新生代”们,还算是给文坛留了点面子。现在的作家们修炼得个个都像老狐狸,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出国访问时啥话都敢讲,回国以后赞歌唱得比谁都响亮。写文学批评文章时,一脸神圣,但吹起那些虚假的“现实主义”东东时,恨不得把它吹上天去。我吐。这些所谓的批评家是大多数,他们的立场暧昧不清,缺乏高尚的情操和诗意的理想,缺乏作家应具备的对知识的诚实。2003年纯文学创作一片萧条,作家投机是个原因,真正的批评家缺席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十、“死不正经”何老汤

    最后押阵的“2003年文坛十大蛊”何老汤就是作者我本人。反正现在作家满天飞,在网上贴几个帖子、出了一本恶俗的小说,都可以称之为“作家”。我何老汤从小学到现在,作文至少也写了几百篇,再加上这篇文章也发表了,我自称“作家”,也未尝不可,凭什么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再说,这事已经有了先例,想当年,《文友》杂志评选“中国十大最差作家”,名列榜首的就是该刊一位专业泡制感悟爱情撒娇打痴类文章的周主编。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事多了,文学刊物编辑在各自的刊物上给对方发稿子几乎成为惯例了,编辑选稿自然也是先看熟人的,文学青年想靠自然来稿发表作品,有这样的机会,不过就像买彩票一样。当然,“美女作家”是个例外,脸蛋长得好,不但当明星方便,就是当作家也比别人容易。在这个“一点正经都没有”的文化乱世里,大家都不打算要脸了,我还装什么纯洁?

    嘿嘿,这也够恶心的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