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咱家当兵的人 -- 速跑

共:💬16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咱家当兵的人

(不知贴哪儿好,斑竹觉得不合适就帮咱挪挪)

一直到我妈穿上校官的呢子军服,也没整明白她老人家当初怎么混进革命队伍的。虽说当年推荐考军校主要看学习成绩和家庭出身?D?D我妈在这两点上无可挑剔,而且上的是医学院不是指挥学院,可就凭我妈那一米五零的个儿头和中学时就提不起来的体育素质,实在还是有点儿费解。有时候追着她问“你们在军校的时候就不考跑步什么的吗,你怎么毕业的呀”,我妈总是避重就轻地说“我枪打得好,射击成绩优秀”。同样上的军医大学,我爸当年可是先通过了严格的体检?D?D包括体能测试?D?D才参加高考的。身材虽然算不上高大威猛(一米七五),但肌肉匀停,腰杆笔挺,算得上是个标准军人的模样。像本儿里有张他和军校同学野营拉练时的留影:扎着宽皮带,在大片群山环抱的湖边作眺望前方状,那叫一个英姿飒爽。

爸妈结婚后仍然随着各自的部队转驻各地,直到我快上学才陆续调了回来。刚开始的时候条件差,三个人挤在一间九平方的单身宿舍,做饭的时候全楼几十口人都在走廊里生炉子起油锅。即便这样,爸妈还是隔三差五的把单位里的单身汉和家在外地的同事叫到家里来吃饭。逢年过节的时候更是一屋子的人,连坐的地方都不够。而我小时候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叔叔阿姨操着或标准或地方口音浓重的普通话谈论各自的家乡,战友和当兵的经历。在这样的聚会里有几次看见我妈坐在人堆里不动声色拿着个搪瓷缸子喝白酒,忽然觉得她还是有点军人气质的。

我爸以前常常用的一句开场白是“我们当兵的人”,我老觉得那只是一句单纯的口头禅。本来嘛,又没打过仗又没守过边防,是医务工作者多过是军人。不过后来有件事儿让我的看法有所改变。妈有个挺要好的同事,女儿一岁多的时候丈夫不幸病故。她丈夫生前在新疆靠近边境的一个基层连队担任指导员多年,虽然人是在转院到上海后去世的,还是需要家属去部队驻地办理一些善后事宜。那个阿姨身体很差,家里又有老人和婴儿要照顾,愁的不行,来跟我妈讨主意。我爸我妈简单地商量了一下,我爸去单位请了假就上路了。那时还没有坐飞机的想法(大概是因为太贵),只有坐火车到西安转乌鲁木齐,再坐长途汽车,再坐军卡。除了给我带回来的葡萄干儿,我爸也没怎么提起路上的辛苦和在那边办事的情况。反正三个星期后我爸回来时整个儿瘦了一圈。若干年后有一次我随口说到这事儿,我爸只是说“那边负责接待的干部看见我也是当兵的特别热情……伊犁大曲真是不错……”

我上大学的时候爸妈所在的单位接到命令让所有人统一脱军装就地转业,整个单位军转民。虽然地方没变工作也没变,但他们长逾三十年的军人生涯正式宣告结束了。我爸现在改说“我们当过兵的人”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