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焚琴煮鹤读红楼 上 -- 库尔斯克号

共:💬37 🌺9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焚琴煮鹤读红楼 下

人言道:不同经历的人看红楼,能看出不同的东西。待我拭目,看看从我这俗人眼中能看出什么来。

打开红楼略略一翻,一幕幕活剧便掠过眼前。且不说暗杀名刃风月宝剑杀人于无形,也不提红楼梦中第一名明白人刘姥姥的大观园游记,先扯扯里面的诸多可笑之事。

先是看到凤姐赚尤二姐进贾府时,不禁哑然失笑。人道:头发长见识短,果不其然。这明明是三国演义中孙权嫁妹赚荆州的翻版,没什么稀奇的。不过是一个头发长的诳另一个头发更长的入套,若是撞见那割发明志的尤三姐,搞不好又是个赔了老公又折金的结局。细说起来,凤姐的这一计有分教,三十六计之上屋抽梯是也。可惜尤二姐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竟是靠脑汁供养,糊里糊涂的随凤姐入了绝地。若是个有见识的,也知道何为假痴不癫。若是个有胆略的,也要搏个反客为主。尤二姐这么轻易的去了别人家的主场,真失败。

再看到后来荣国府风光不再,园子里发展副业,还实行大包干承包责任制,不禁又是一笑。不知红学家们能不能从中看出一个包产到户的小岗村来,要是没有,我就写个研究报告,也混个红学家当当。研究方向就是为什么那些管事的婆子们对这件事这么积极。答案其实也很简单,不谈园子里比外边少了多少重剥削,单是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的差别就够让她们笑开花了。如此看来,这三丫头厉害是厉害,可惜不通经济之道,买了根甘蔗啃了口梢,甜头都送与别人了。

至于府里丫环婆子间的派系林立,亦不须再提,中国千年的官场文化看得太多了。可看那不丁点大的小丫头颐使气指的命令厨娘们做鸡蛋羹,我还是暗自好笑。人道是:狐假虎威。可你倚仗的不过是一个体面点的丫头,也是个仰人鼻息说话的人,却自以为得势,竟然还想学别人使性发威,真真好笑。虽然还是小罗莉的年纪,却像贾府里那帮老婆子们一般的计较。可见宝玉的女儿珠玉论也是经不起实践验证的。

再往深里胡扯,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贾府的内部管理出了问题。本来贾府的内部服务系统的目的就是要把贾府上下这帮大小爷们、太太姨娘和公子小姐们伺候好,它本身是不产生利润的,属于成本中心。这运作成本中心的重点就是增加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减少损耗。那些个贴身大丫环,属于一线员工。虽说让她们高兴了,伺候起主子来也尽心些,但也应有一定之规,不然不好管理。这厨房和各房的丫环服务团队之间应该是平级且平行的,断没有上下之分属。但那些丫鬟们难免借着主子的名号捞过界,占些小便宜。不划清楚职权写明白规矩,一味的纵容姑息,一个个丫环也都被惯出了主子的架势。个个摆谱,人人伸手,帐也就变得一团糊涂了,再有人混水摸鱼,大把的银子就这么漏掉了。

那风辣子虽号称精明强干,却不是个管理人才,过多的专注于细节,却忽视重点。那帮厨娘们大筐大筐的往家搬东西,她竟毫不知觉,却把那些餐具收藏的位置记那么清。又喜欢事事躬亲,底下人犯了错,她偏要亲自出来当这个黑脸,却让别人去做好人。精力白白耗干了不说,还招的人嫌狗不待见,甚至给了老公偷腥的机会。还是平儿看得透彻些,该放手时就放手。

扯到最后,再说说红楼中的饮食。红楼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饮食当属那款宝二爷挨了打还忘不了的汤品。二爷的嘴也是刁得很,这款汤能令他巴巴的记了一年多,定有不凡之处。至于那名声赫赫的茄鲞,我却觉得不过尔尔,不过是因为鸡胸脯肉吃着寡淡,变了个做法而已。说是吃的茄子,实际上吃的还是鸡。以我的性子,与其费尽功夫,把那豆腐烧出红烧狮子头的味道,还不如先好好品尝豆腐的本味,之后再添盘蟹粉狮子头解馋。这借味的做法虽是中华厨艺的精深之处,但用之太过就成了单纯的炫技,食材都失了本性,反而不美。要是我选的话,一款简单的蒜泥茄子也好过那茄鲞。打个比方,一边是素面朝天的我老婆,一边是手术刀砍出来的河利秀,你说我会选谁。

读红楼读成我这个样子,实在是因为本人的恶趣味所致,胡扯出来一大堆也不过是供大家一笑而已。不过最近瞅了一眼红楼选秀,猛然发现,焚琴煮鹤读红楼的原来不止我一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