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经济闲聊之外的思考(1) -- MRandson

共:💬88 🌺32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8

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之三,是在产业升级完成之前,由于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造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提前转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经济体要在全球经济中有一席之地,要么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要么具有资本或科技优势。如果两个优势都不具备,则难免被边缘化。一个新兴经济体,必须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之前,完成产业升级。许多小经济体因为人口数量有限,劳动力成本提高过程迅速完成,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过程则没有完成。以台湾为例,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再具备竞争优势。一方面大量劳动力密集型加工性产业转移向大陆,另一方面由于不具备核心技术,产业升级没有完成。本岛中空化严重,在经济上高不成、低不就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由于人口结构的原因,中国的工业化同样面临类似的威胁,因而时间紧迫。中国大陆有13亿人口,劳动力数量充足,城市化进程没有完成,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过程似乎缓慢。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口出生高峰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劳动力人口将进入退休年龄。届时劳资关系将彻底发生逆转。欧洲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源于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大量壮年劳动力的阵亡与伤残。从现在的人口结构来看,这个过程对中国也是不可避免的。届时,由于巨大的养老金压力,财政的负担也将空前巨大,财政腾挪的空间将很有限。在这个过程来临之前,如果中国不能完成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升级。则下一次的机会,将至少等待新一轮人口增长高峰才可能产生。换句话说,如果中国不能在20年内完成工业化升级,将痛失本次崛起的良机。下次崛起的机会的到来,将遥遥无期。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升级,才是中国真正需要的产业升级。近年来,中国抽口产品中,机电产品比例已经超过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大量的机电产品是由外资公司生产的。虽然这些外资公司的产品在中国加工生产,中国并不具备相应的知识产权。这些外资公司在中国投资办厂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一旦中国的劳动力丧失廉价优势,这些外资公司是否还会继续留在中国?显然不可能。这些外资公司既然能离开本国,投资中国。必然也能离开中国,投资到劳动力成本更廉价的地区。认为中国市场广大就能留住外资的看法是很危险的。现阶段美国的消费能力,比中国还大,美国的公司并没有停止产业转移的步伐。

人民币升值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值得注意。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产业升级。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从产业升级的早期看,需要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兼并收购,进行产业扩张。人民币汇率高一些,确实有利于引进设备和技术。但是一旦形成产能,大量的产品却因为人民币升值,缺乏价格优势。简单地说,是卖得下机器,却买不出产品。还有人认为,中国的工业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利于进口原材料。生产的过程中不变资本的价格不变,可变资本的价格上升,显然价格还是会上涨。历史上,日元是在日本产业升级完成以后,才慢慢开始升值。日本汽车,正是依靠价格优势,占领了欧美汽车的低端市场。如果日圆在日本产业升级之初就升值,日本能否顺利完成产业升级,值得商榷。人民币过快升值会加速劳动力成本上升,促使这个过程提前到来。

国防军工企业产业升级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如何向民用企业扩散,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央加大对国防建设的投入,大量自主研发的高新武器装备不断装备部队。这些装备的列装,标志着国防军工企业的装备制造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以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大多数军工企业有是亦军亦民,高新技术不断由军用到民用的转化。相比之下,原苏联由于条块分割,虽然具有优秀的军工企业,民用产品却技术落后。军工产业的技术优势如果能得到充分利用,将成为一个国家重化工工业的先驱,发挥“灯塔效应”。反之,将成为一国经济的累赘。由于历史和国情,中国军工企业全部为国有大型企业与苏联相近。如何将国企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全民族工业企业的技术优势,值得研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