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杀鸡用牛刀 -- 伊拉克武装分子的狙击战术 -- 晨枫

共:💬103 🌺17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认为有5个问题

一个时机抓得不好,31年后正是振臂高呼就能英雄群集的时候,这个时候派的干部少,而且不构成团队,无论是开展政权建设,组织游击战场,构建游击团队,这个时机极为关键。等到伪政权扎下根来,老百姓失去组织,再动员就麻烦多了。如果杨靖宇这样的干部多几个,绝面绝对不一样。从全国来说,如果能够在31年形成依托关内向东北进行游击战渗透的局面,东北也是另外一种局面。

二,基层政权薄弱,对于游击战来说,政治上的最大的敌人是伪政权。5。1大扫荡,冀中基本丢失,但各个基层政权仍然顽强的存在,仍然有千余名干部坚持,这使得伪政权在实际上很难立足,扎根。东北的基层组织太薄弱。

第三个是干部,一个是干部的本身团队建设不够,没能够形成东北人为主的自我繁衍的团队,尽管战斗到最后都是gcd,但抗联中大量存在的是山大王。另外一个缺乏外来的补充。抗战的时候形成以延安为中心的干部补给中心,对坚持8年是极为关键的。如果杨靖宇牺牲了,马上有人替代他的工作,东北的局面将大不一样。

第四个是缺乏依托。开展游击战需要客观性的依托条件。陈毅南方坚持3年,说自己没有吃的东西也就3天,这在东北很难想象。越南的丛林,华北的青纱帐,阿富汗的山区,等等。大别山前前后后打出去4支队伍,山这个依托至关重要。东北严寒地带,原始深林中冬季补给困难,另外东北在地理上相对封闭,也是一个大问题。

第五个问题是战略指导有问题。始终缺乏统一性的战略性的领导是个大问题,使得几支抗日力量在战略上无法协同而被各个击破。战略指导上缺乏有效的政治策略和经济策略的考量,而只重视军事的问题也是一个错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