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东北军将领选录 -- 阿_康

共:💬60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高福源 -张学良和共产党间的桥梁

高福源

高福源,字绍卿,1901年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海城县大石桥马家屯(现属营口县)。

少年时的高福源,勤奋好学,其父将他送到北京汇文中学学习。1921年,高福源考入北京辅仁大学。1923年,他怀着投军报国的热忱,毅然考入东北讲武堂五期学习,翌年毕业后,即服务于东北军,历任连长、参谋、少校团副等职。1927年,张学良成立东北模范学生队时,调他任教育处中校主任,后连任上校教官、参谋处长、上校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高福源正在讲武堂高等军事研究班学习。事变当晚,讲武堂被迫撤走。

1933年初,高福源任67军军部参谋处长,深受王以哲军长的信任。1934年春,任619团上校团长,他一直希望有朝一日张学良能够率领东北军奔向抗日战场打回老家去,因此他对部队的教育和训练也是围绕抗日这一中心进行。他经常以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等人的爱国抗敌的精神教育官兵,激励官兵民族精神。他平素还喜欢读书、著述,619团的军事教材,都是由他亲自编写而成的。

高福源以一个标准军人的姿态在忠实的执行“剿共”命令,但他当时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工农红军却一无所知。因此,尽管619团在与红军的战斗中打了几次败仗,但自负的高福源却很不服气。后来,当他真正认识到自己所走的是“安内”政策下的一条危险的自毁之路时,才感到是可悲的。

1935年10月初,国民党蒋介石即令张学良做出新的“围剿”部署。高福源团被派驻守榆林桥。25日拂晓,红军15军团向榆林发起猛攻,高福源凭借镇内外的有利地形指挥4个营的兵力抵抗近6小时。最后红军攻入团部,他还领着几个卫士继续顽抗,终于负伤被俘。

高福源和其他被俘人员一起被送到了瓦窑堡。不久,东北军又一批被俘人员也来到此地,他这才知道东北军109师在直罗镇全军覆灭,师长牛元峰阵亡,这就更加剧了他的痛楚。在红军的耐心启发教育下,高福源的思想逐渐从痛苦和失望中解脱出来。

为了帮助东北军被俘官兵尽快提高觉悟,红军在瓦窑堡办了东北军学习班,高福源被选为学习班的班长。在学习班里,高亲自聆听过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彭德怀、邓颖超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讲课,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福源在苏区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不仅深深地感到共产党是为国家民族利益奋斗的党,也对联共抗日是东北军的唯一出路这一点深信不疑。他找到红军领导人,提出回西安去向张学良和王以哲介绍这里的情况的想法。高福源向李克农诚恳地表示:“为了东北军的前途,为了抗日救国,我愿意回去说服张副司令和其他的人,不知你们能否相信我?”

1936年1月初,高福源在洛川见到了张学良,对张敬礼报告说:“报告副司令,我回来了,我是红军派回来的有许多重要的话要对副司令报告……”

谈话持续了一夜,张学良一直留神地听着,最后他说:“你讲的这些都很好,很重要。看来,我们选择联共抗日这条路是选对了。但事关重大,你要注意保密。你先休息两天,赶快再去一趟陕北,请红军方面派一位正式代表来。你可以放心地做这个工作,如有什么危险,你的家属的生活和子女的教育由我和王军长负责照料,由佟处长代为办理。”

1936年1月16日,高福源带着张学良的信返回瓦窑堡。在这里,他把信件交给了周恩来福主席,并把自己与张学良将军的谈话经过和张学良要求红军正式代表会谈的想法都做了详细介绍。周恩来称赞他为抗日救国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高福源在中共中央决定派李克农代表红军赴洛川参加会谈之前,提前赶赴洛川,安排好红军与王以哲电台通讯的呼号密码,为会谈作好了准备,尔后,再次返回瓦窑堡。2月21日李克农带着秘书钱之光及译电员,在高福源的引导下,从瓦窑堡径赴洛川。

中共中央根据张学良将军的要求,决定派周恩来副主席为全权代表,同李克农一起去肤施同张学良会晤。这次会谈,使张学良看清了中华民族争取抗日胜利的前途,坚定了他和东北军走上联共抗日道路的决心。高福源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后,高福源被调到张学良身边工作,不久,又被任命105师(东北军唯一的独立师,相当一个师的编制)三旅少将旅长。在此期间,他默默地为贯彻张学良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努力工作。“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又衔张学良之命到开封,宣传张、杨的政治主张。

张学良送蒋被扣,东北军失去了统帅,处于混乱状态。在对待如何营救张学良的问题上,老一代将领和少壮派军官之间的矛盾暴露出来,并日益激化,终于酿成了王以哲军长被杀害的“二 ?二”事件。

事件发生后,驻西安城外渭南等地的东北军,纷纷要进攻西安,消灭孙铭九部。孙鸣九等也感到上事态严重,想请人出城作解释工作,恰在这时,孙听说高到城里来了,就立即将他请去,想试探一下高的态度。没想到高一见到孙即怒斥他:“你们知道王鼎老(即王以哲)是我的恩上,你们干的这个事,我是不同意的,但事已闹出来了,自豪只好顾大局吧。”最后,高福源同意由他去做一些挽救工作。高福源本来是为制止自相残杀挺身而出,想不到驱车出城后不但没有见到刘多荃等有关将领,反而被戒备森严的城外部队赶了回来,而且还增加了城外有的将领对他的误会。2月5日,这位有大功于国家民族的青年将领,在西安城内被杀害。时年仅35岁。

高福源被害后,被草草葬于西安东城门外东北角城墙下,长期不为人知。1982年,在邓颖超等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烈士的遗骨被移葬西安烈士陵园。有关部门举行了安放仪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