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东北军将领选录 -- 阿_康

共:💬60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郭维城 -汉卿身边何时有这等豪杰英才

郭维城将军曾是第四野战军铁道运输司令员,指挥了辽沈战役的铁路军运,把四野特纵及辎重运进关内。四野南下打到哪里,他就指挥部队把铁路修到哪里。抗美援朝期间,他奉命入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面对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他带领6个师筑起了一条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新中国建设时期,他先后参与领导了黎湛、鹰厦、包兰、嫩林、川黔、贵昆、成昆等国家重点铁路的修建。

  郭维城将军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最鲜为人知的,还是他在张学良将军身边那段不平常的经历。

  

16岁的英俊少年要求面见张总司令

  1912年,郭维城出生在辽宁省义县一个富裕、有文化的满族家庭。郭维城自幼聪明颖慧,15岁便离开家乡来到沈阳,在东北大学附属高中读书。

  东大和附中的学生每天上学都要通过南满铁路道口,守备在道口的日本宪兵随便盘查,无故找茬,谁要停下来看一看,鬼子兵举手就打。对此,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

  16岁的郭维城听说东北边防军总司令、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声望极高,而且喜欢与青年人谈话,就想面见张总司令提点意见。不想,张学良真的约见了他。于是,他一条一条地列举了同学们的愤懑,建议校方采取措施,制止日本人的野蛮行为。张学良认真地倾听了这位英俊少年反映的意见,鼓励他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东大附中,由于受到进步书籍和革命思想的影响,郭维城联合李正文等7位同学创办了名叫《冰花》的普罗文学刊物。由于《冰花》具有强烈的革命倾向性,刚发行几期,便被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发现。他找来满洲省委委员杨易辰,要他与郭维城他们联系,组织他们参加“读书会”学习马列主义,并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1930年,郭维城高中毕业,考入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他升入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郭维城只身来到北平,在燕京大学借读。当年暑期,又考入复旦大学。在那里,他加入了共青团,1933年4月,转为中共党员。

  1934年,郭维城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正当党组织考虑他去向的时候,不想,一天晚饭后,一群特警突然来到复旦大学学生宿舍捉拿他。幸好他外出,特务扑了空。党组织通知他紧急转移,去北平找地下党组织联系。谁知,北平地下党遭到严重破坏,一点门路也找不到,他在北平呆了3个月,寻找组织的努力一再落空。在万般无奈之中,正逢张学良派人来北平招考东北大学毕业生,立志重振东北军。听说东北军中有不少中共地下党员,可以找到党的关系,加上初见张学良时的好感和对他抱有的希望,于是,郭维城给东北大学秘书长王卓然写了一封信,经王卓然力荐,他来到张学良身边工作。

  

捉蒋命令下达后,张学良紧急将他接到指挥中心,草拟捉蒋新闻

  22岁的郭维城,进入东北军领导机关,就被任命为上尉科员,负责给张学良摘译英文报刊杂志。

  因东北失守,张学良被迫下野,出访欧洲归国后,被任命为鄂豫皖三省“剿共”副总司令,司令部设在武汉。因身负“不抵抗将军”的罪名,他心里一直很郁闷,有时打打网球,缓解烦躁的心情。郭维城诗琴书画都在行,在东北大学还培养了打网球的业余爱好。张学良很是高兴,时常请他陪着打网球。打球间歇,他们常常谈古论今,抒发对故土的怀念。

  郭维城空暇时,总是徘徊在古书店或旧书摊,博览古今中外各种书籍。加之他思路敏捷,对时局颇有见地,很快博得张学良的好感和赏识,不久便被提升为少校秘书,负责给张学良做记录、发布新闻等工作。张学良亲切地称他“大个子”,每逢开会、演讲,外出巡视,总是把他带在身边。

  1935年10月,东北军奉蒋介石之命调往西北与红军作战。郭维城随张学良住在西安金家巷的张公馆,成为机要部门的第三把手。凡属绝密的文件和电函,都由郭维城负责承办。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当天凌晨,捉蒋行动紧张、秘密地进行着。一辆军用吉普车由设在新城大楼的指挥中心向张公馆方向疾驰,即刻又飞速返回新城大楼。这是张学良紧急接郭维城来指挥中心,让他草拟捉蒋新闻稿、宣传提纲,准备向全国同胞、向全世界发布新闻。胜券在握的张学良口述了新闻提要,郭维城奋笔疾书。事变第二天,郭维城奉命接收了国民党《西京日报》,将其改为《解放日报》,并主管《解放日报》和广播电台,特请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帮助进行国际宣传。

  为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12月25日,张学良将军送蒋介石回南京,当即被扣押。赵四小姐担心张学良与中共中央来往的密电落到蒋介石手里,急忙找郭维城商量对策。她请郭维城一起,将密电、密码本以及她与张学良之间来往的情书都烧毁了。

  

蒋介石专门召见29岁的东北军少将,给他高官厚禄

  “七?七”事变后,郭维城随东北军爱国将领于学忠参加了淮河、台儿庄、武汉等战役,随后东进山东,进行抗日游击战争。在武汉,郭维城找到东北救亡总会??周恩来领导的党的外围组织??的负责人高崇民、阎宝航、刘澜波等人,要求去延安,回到革命队伍中。东总的几位领导不同意,理由是:现东北军领导机关当年在张学良身边的亲信只剩下郭维城一人,“硕果仅存”,是很难得的“联系人”。根据组织安排,郭维城继续坚守在东北军总部,在东北军首领于学忠将军手下,担任了秘书室主任,并深得于学忠的重用。

  郭维城利用在东北军领导机关的特殊身份,及时掌握敌特动向,保护了大批险遭暗害的革命同志。他多次说服于学忠谨防反共先锋、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的挑唆,避免东北军与八路军发生摩擦;查处了沈鸿烈派人刺杀于学忠一案,引起于学忠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恶感,坚持与共产党团结抗日。

  1941年春天,国民党在重庆召开战地党政会议。这时,29岁的郭维城已被提升为少将处长,代理东北军总部秘书长。于学忠决定派郭维城代表鲁苏战区参加重庆会议,代表他联系东北军在重庆的元老,探询有关营救张学良的事。

  郭维城经过一个多月的辗转,来到中国战时陪都重庆。这时国民党战地党政会议已近尾声。由于郭维城不仅代表鲁苏战区,而且代表东北军一个方面,蒋介石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专门召见了他。

  当身穿国民党军服、佩戴少将肩章,一身帅气的年轻军官出现在委员长会客厅时,蒋介石暗暗吃惊,张汉卿身边何时有这等豪杰英才??他热情地招呼郭维城在他对面就座,打量着眼前这位器宇轩昂的年轻人。蒋介石的眼睛里流露出极为赏识的神情。他在询问了鲁苏战区的情况及东北军内部的动向后,又关切地问起郭维城的家眷。蒋介石说服郭维城来重庆工作,说是要委以要职。他说:“郭将军年轻有为,在重庆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重庆很安全,把家眷一起接来,在这里可以安心军务。”

  郭维城婉转地谢绝了蒋介石:“感谢总裁关怀,维城愿重返鲁苏前线,为挽救民族危亡战死在疆场??”

  3个月过去了,张将军没有一丝音讯,对于日后东北军的前途也无任何良策,郭维城带着满腹惆怅离开了山城,返回充满炮火硝烟的抗日前线。

 

 于凤至久久地端详着他:“我想起来了,你是‘大个子’??是少帅当年的秘书,我还记得你年轻时的模样。”

  1953年,郭维城从朝鲜战场回国,与夫人侯惠生一起参加政务院在北京饭店举行的欢迎会。随着“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和热烈的掌声,周恩来总理漫步来到志愿军将领中间,十分高兴地与大家握手,并致以亲切的问候。在郭维城面前,总理停住了脚步,一边握手,一边充满关怀地说:“维城同志,你辛苦了??”郭维城不由得一愣。周总理微笑着说:“西安事变时,你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

  1988年,台湾当局在舆论的压力下放松了对张学良的监管,但没有给予完全的自由。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全美华人协会等6个群众团体决定,在1988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52周年这天,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争取张学良将军全面自由研讨会”。郭维城作为唯一被邀请的大陆共产党人士参加了研讨会。张学良将军专门请人制作了录像和录音。会后,他在女儿郭梅和阎宝航之女阎明光的陪同下,前往洛杉矶看望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女士。

  91岁高龄的于凤至独自居住在美国洛杉矶郊区一幢白色的别墅中,只有一位菲律宾女佣陪伴着她。听说祖国大陆来人了,于凤至喜出望外,吃力地从床上坐起来。她握住郭维城的手,久久地端详着:“我想起来了,你是‘大个子’??是少帅当年的秘书,我还记得你年轻时的模样。”

  于凤至虽然久居国外,但乡音不改,一口浓重地道的辽北话。好不容易从祖国大陆来了几位东北老乡,能用家乡话唠唠嗑,老夫人兴奋不已。……听着郭维城的叙述,于凤至时而频频拭泪,感叹不已,时而不停地点头称赞。

  东北大学是1922年经张作霖批准筹建的。张学良对东北大学的建设极为重视并寄予厚望。据说他曾拿出300多万元私款。1934年,张学良被迫下野出访欧洲之前,在和幕僚商议“还乡大计”时,特别提出:武要保全东北军,文要发展东北大学。在半个多世纪中,张学良任人评论功过,从不答辩,唯独创办东北大学培育英才的功绩,不愿被埋没。解放后,东北大学被东北工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所取代。

  郭维城始终牢记周总理病危时的特别嘱咐:“不能忘记那些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们,第一个不能忘记的就是张学良将军。”1981年,郭维城即开始联系在京的东北大学老校友。1984年,正式组织了北京东北大学校友会,由他任会长。他们向中央打报告恳请东北大学复校,积极与分散在全国的校友建立联系,与辽宁、吉林两省政府反复探讨复校方案,并与海外校友开展对话。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东北大学复校终于得到批准。

  消息传到海外,张学良将军欣然题词,并题写了校名。1993年4月23日,东北大学在沈阳举行了隆重的复校庆典。东北大学第一任秘书长、93岁的宁恩承老先生到会宣读了张学良将军的贺信,并专程到解放军总医院向卧病的郭维城表示谢意。

  张将军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的旧部。他第一次赴美探亲时,就亲自点名,特请郭维城及3位东北元老阎宝航、万福鳞、王卓然之子阎明复、万国权、王福时赴美参加祝寿活动,并寄来四帧庄重的请柬。由于种种原因,张将军的心愿未能如愿。

  1994年底,郭维城将军带着终身的遗憾,走完了人生最后的里程,默默地离去了。

??摘自《中华儿女》2000年第6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