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东北军将领选录 -- 阿_康

共:💬60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李兰池 -1937,南京,他牺牲在战场上

抗日殉国的李兰池将军

在伟大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有一百多位国民党正规军将领英勇成仁,为国尽忠。葫芦岛籍将领李兰池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李兰池,字锦卿,1898年生于盛京锦西县(今葫芦岛市),父母在他身上给予了很大希望,取其籍贯锦西的首字,配以古代的一种官名“卿”来作李兰池的字。李兰池不负众望,自幼饱读诗书且练得一手好字。成人后,李兰池抱着从军革弊、富国强兵的愿望,投笔从戎,加入奉系部队,成为一名士兵。1927年3月,李兰池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步兵科学习。在讲武堂学习期间,他刻苦学习军事理论,在历次考试中成绩优秀,深受师长们的好评。

1928年8月,李兰池从东北讲武堂毕业,此时,奉军已在北伐军的进攻下退回东北,随着张学良主政东北和东北易帜,奉军改组为东北军,由一支军阀部队转变为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张学良精简部队、裁汰冗员,加强了部队的武器装备、教育训练和纪律约束,使东北军焕发了新的生机。李兰池在东北军中尽职尽责,用自己的才智与实干,逐步升迁,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副,1937年6月张学良被扣后东北军重新整编,李兰池此时已是东北军主力之一的五十七军一一二师三三六旅六七二团上校团长。

李兰池素有爱国正义感,虽然他所在的部队在“九•一八”事变前就因形势需要驻扎在关内,没有经历过含泪别乡的那种痛楚、无奈场面,但失去家乡的苦痛仍在他的心中长久挥之不去。他经常怀念家乡那秀美的景色和纯朴的民风,并时常为自己身为军人不能上阵抵御外辱而深感遗憾。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桥头的枪响,全面抗战爆发,正在河南率部整训的李兰池认为自己期待以久的抗日杀敌时机已到,想起家乡父老在日寇铁蹄践踏下所受苦难,想起东北军数年来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悲惨遭遇,他不禁热血沸腾,主动请缨杀敌立功。

1937年8月底,一一二师随五十七军军部移驻江苏淮阴,当时蒋介石的这一调动,除了抗战需要外,还想利用东北军在南方水土不服的弱点,将东北军各部分而治之,让东北军自生自灭,分化瓦解这支曾对自己给予威胁的部队。李兰池所部开进江苏后,部队不适应当地环境,加上当时南方气候炎热,给部队管理带来了难度。李兰池身为一团之长,经常勉励部下“时时准备与日寇血战,以热血之躯捍卫国家安全”。部队有了奋发的动力,士气大为高涨,他们每天都关注前方的战局,并认真练兵,克服重重困难,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五十七军是当时东北军人数较多、武器装备及战斗力较强且受国民党“中央化”程度较小的部队,官兵大多为东北人,且有许多中共地下党员在军内担任中下级军官职务。李兰池虽未参与地下党的有关活动,但他同情地下党员及进步人士。就在一一二师移驻江阴不久,中共地下党员万毅接替李兰池担任七七二团团长,李兰池升任一一二师三三六旅副旅长,协助旅长指挥六七一团、六七二团两个团。李兰池当时还不能确定万毅是中共党员,但对万毅等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的军官十分赏识。后来万毅担任旅长,在敌后坚持抗日,成为东北军的一员战将,1942年率部起义加入八路军,建国后曾任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之一。

李兰池担任副旅长之后,更加严格的约束自己的言行,处处作下属的表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1937年10月下旬,李兰池指挥所部奉命向江苏靖江一带集结,作战争的准备。11月下旬,又率部参加了江阴保卫战,这次战斗空前惨烈,一一二师四个团有三个团被打烂,两个团长负伤,师指挥部三易其地,最后连师部直属队都冲上一线,师长霍守义腿部受伤,急得欲举枪自杀,只有李兰池麾下万毅团保存完整。在这种恶劣局面下,一一二师本应休整以利再战,但抗日形势紧急,12月8日,由三三六旅少将旅长马万珍代理师长职务,全师大部又急调南京,担负起拱卫民国首都的重任。

一一二师本应在紫金山南麓沿江阵地抵御日军,但当时日军来势汹汹,国民党要员争先恐后出逃,守城军队也人心惶惶,都想着如何撤退。随着战局的恶化,坚守南京在战略上已无意义, 12月11日,蒋介石下达了南京守军向津浦路撤退的命令。次日,南京守军开始陆续撤退。当时,三三六旅旅长马万珍代理师长,李兰池肩负起代理旅长指挥全旅的重任,他率部坚守蒋庙,亲临一线,视死如归、不畏强敌。由于接到撤退命令较晚,在桂永清、邱清泉等中央军将领及部队逃离得无影无踪时李兰池仍率部孤军同日军作战。直到12日傍晚接到命令始行撤离。李兰池奉上级命令,组织部队边打边撤,在撤退的途中,各路军民秩序混乱,日军轰炸、尾追不断,李兰池镇定指挥疏散,不计个人安危,不幸以身殉国。时年仅三十九岁。

李兰池殉国后,被国民党军事当局追赠少将军衔,以表彰其为国舍身、英勇成仁的精神。李兰池的英烈事迹已收入《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领录》《东北军十四年抗战史》等书籍。2001年8月,笔者在参加“奉系军阀与张作霖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有幸访问了原东北军五十七军老战士、1942年随万毅起义参加八路军的广州军区军级离休干部刘祖荫先生,谈及李兰池,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说了这样一番话:“南京撤退时,混乱局面难以想象,据说李兰池是在指挥撤退时失足落水牺牲的,虽然死得并不轰轰烈烈,但他是为国而死,正如他英勇抗日的精神一样,值得我们怀念。”

葫芦岛人民的好儿子李兰池将军抗日爱国、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彪炳史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