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骑兵团”与“品牌” 开头 -- 山远空寒

共:💬19 🌺2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骑兵团”与“品牌” 开头

啥叫品牌

前些天有河友想建立自己的品牌,说了几句,意犹未尽。若王员外不介意的话,希望借用他的宝贝——“骑兵团”来品味“品牌”。文中比喻牵强,请别抬杠,但欢迎批评指正!

咱先的弄清楚啥叫“品牌”,用“骑兵团”来说,品牌就是李树茂给大伙抗回来的那杆哥萨克骑兵大旗,品牌就是“老七团”。

冀鲁豫革命史中是这样记录的:著名战斗英雄李树茂,骑兵团四连连长(当时他代理连长),陕西延安人,1921年出生,14岁参加红军,一人缴获轻、重机枪49挺,掷弹简6个、步枪500余支,毙伤敌伪顽军700多名……

群英大会后,获得表彰的英雄们披红挂彩绕街游行,围观欢呼的群众堵得水泄不通。

李树茂骑着高头大马走在英雄行列的最前面,肩上扛着三面旗帜——中共平原分局授予的战旗上写着“哥萨克骑兵”,这原本是获得模范集体荣誉的骑兵四连自封的称号,现在成了整个骑兵团的标志;冀鲁豫行署授予的旌旗是“胜利冠军”,这是表彰骑兵团历年缴获、俘虏数量在边区各部队中排名第一;另外,由于兵种的原因,骑兵团没有参加军区组织的大比武,但闭幕式上骑兵的军事表演和马术体操却引起了很大轰动,因此,冀鲁豫军区又特意授予了一面“艺高胆大”锦旗。

【原创】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续四十九)

其实,从包围插花楼开始,战士们就一直在喊:“我们是八路军八分区七团,赶快投降”。可二十九纵队根本不相信。

顽军“不上当”的理由倒也很充分。首先,老七团的名声太大,以往随便哪个土八路都喜欢借这块招牌吓唬人,游击队动不动就喊“我们是老七团”如何如何的,次数多了敌人也就无所谓了;其次,时锡久也知道八路军七团、十团、骑兵团都南下打仗去了,他可没想到南边的顽军那么不经事,七团这么快就能回来打他。

更重要的是,插花楼的顽军没有看见“老七团的行头”。 七团有个炮兵连,这个炮兵连有一门九二步兵炮,而这门步兵炮还是四一年就缴获的,威风得很。不过,虽然有炮,可惜没炮弹,所以大炮埋在土里的时候多、拖出来开火的机会少(说起来,军区的兵工厂也能“造炮弹”,可那是来料加工,弹壳、底火什么的全都指望缴获,所以一个月也造不了几发炮弹)。七团的炮兵们觉得有了大炮不用怪可惜的,炮兵连的八十多个人反正也是闲着没事干,因此每当打攻坚战的时候就把炮拖出来,找个显眼的地方摆造型、吓唬敌人,伪军和顽军也弄不清这步兵炮到底能不能开火,吓得半死,有时候稀哩糊涂就投降了。

四四年的时候,冀鲁豫除了军区有直属炮兵,装备大炮的八路军步兵团独此一家,所以见到九二步兵炮就等于遇见了老七团。可这次南下的时候,七团把大炮拆散埋在地里了,没了“行头”,也就难怪时锡久的兵不认帐了。

八路军在外面挖坑道,二十九纵队不急不忙的,还以为对手是独立团土八路呢。

等仗打起来,部队发起冲锋,那队形、那战术、那火力、那气势……霸气十足啊!顽军这才发现不对头,赶紧往回缩,直喊“完蛋,真的遇到老七团了”。

【原创】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续四十五)

先用些离谱的假设来一一比喻品牌中的元素。先声明,这些比喻很牵强,只是用来帮助理解啥叫品牌。

正比关系

消费者——骑兵团里的百姓

产品——战士

用产品来比作战士,源于他们的某些共性。看了骑兵团都知道战士勇敢,数量众多,不等于能打胜仗。同样产品质优价廉,离建立品牌还远的很。(这话不能说绝对了,要区分在什么地区,什么年代,需仔细斟酌。也就是质优价廉的产品看针对的是50年代的消费者还是现在的消费者,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市场,还是发展中国家市场。)

战斗——消费者争夺

一场战斗的胜利,可以假设是某产品在某地区取得的胜利。而一场战役的胜利则是某产品在某地或某些地区取得的阶段性胜利。

采购——招募新兵

建立品牌要从采购开始,绝对没错!看看骑兵系列头尾骑兵团是怎么挑选士兵的。有了更好的原材料,才会给更好的产品打下基础。

供应链管理——后勤

包装——骑兵团的战马(很牵强)

生产——训练

生产环节的重要性与训练类似,“训练场上多流汗,战场上少流血”这话用在生产上就是——生产环节多用心,销售环节少担心。

质量——军纪

军纪如何,直接决定了一只部队的战斗力高低。

成本——给养

骑兵团战斗力强,机动性好,刘师长的心肝宝贝,可花销大。所以轻易不使用,针对的都是最有价值的战斗目标。上交的缴获也多,骑兵系列开始阶段有介绍。好的产品往往成本高,所以针对的都是高端市场,利润高,销量小。

市场——战场

管理——指挥

企业的管理与指挥很像,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好的经理可以在没有或极少资源支持的情况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领导一个团队创造出骄人的战绩。

创新——新战法

工薪——装备

这个也有点牵强,不过薪水高了,自然容易招募素质高些的人才。装备好,打起仗来自然得心应手。(这话不绝对,英雄本色的故事里多是例外)

研发——战斗骨干培训

服务——群众政策

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品牌的价值,要是都能像刘大爷他们严格执行群众政策,那拙总就不会为搜寻百年好股而犯难了。

促销——近战

促销直接面对消费者,产品的实力,广宣的投入,销售策略的实施有点像近战。

大众媒体广告——火力覆盖

大战前的火力覆盖,烧钱的速度很像。

市场调查——战场侦察

市场投入——火力

广宣投入——炮火

大众媒体投入——炮火覆盖

细分市场投入——精确打击

渠道——地型

反比关系

价格——人数(反比关系)

大抵先写这么多,只是想说骑兵团的旗帜来之不易,背后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品牌也一样。

骑兵团的“品牌”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是建立在军事素质,人民支持的基础上的。商品社会里的品牌也是打出来的,打市场的打,也是建立在某些基础上的。咱先从内部因素所起,

骑兵团的内部因素,分两类:当时中国军队都有的因素好像,当兵拿枪打仗;骑兵团所有的优于其他军队的因素:机动性好,装备训练好,战斗骨干多,共产党员的核心作用(无关政治),基层的战术素养等等。

品牌的内部因素(Intrinsic attributes)分两种(Rik Riezebos, with Bas Kist and Gert Kootstra, 2003):通用因素(Non-distinguishing),特有因素(Distinguishing)。例如,所有同类产品都拥有的产品特点好像,面包可以吃,汽车可以开。特有因素: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内部因素(或其品牌核心价值所强调的因素):好像IBM的质量,Volvo的安全性,Guiness的独特口感。

骑兵团的“内部”因素,所有会影响骑兵团胜利的,骑兵们不可控制但会影响骑兵团的“内部”因素。比如,在百姓与敌人心中的形象,战马的获得,兵员的招募(人数)。(下面这一段比喻很牵强,大伙将就着看)

同理,所有会影响品牌的,且无法归纳在内部因素里的因素(Rik Riezebos, with Bas Kist and Gert Kootstra, 2003,p32)。

比如:价格,包装,品牌。

在这儿大伙要说,那不是用品牌来解释品牌吗,这是书上说的。我的理解,品牌的确难以模仿,因为每一个品牌都经历过一段不同的发展道路,伴随着一代甚至几代消费者的成长。而市场环境是时时变化着的,核心消费群体也在变化。套用骑兵团来解释,在当时环境下,谁想再建一个骑兵团比较难,再建骑兵团那样的功勋,再建骑兵团在敌人和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就不大可能了。

有人还要问,那包装容易模仿啊。一来太像违法,二来不是长久之计,好像大家都自称老七团,伪军与顽军也会擦亮眼睛看到底是不是,有没有功臣炮!三这样做无法针对高端市场,从而影响长远利益以及品牌价值。四做的像可以,那市场投入是不是也帮别人打江山了!无法做大做强。

还有价格,一样的价格总可以吧。同样的价格,无品牌的销量会降低,利润就会降低,投入就会降低,恶性循环!再把价格比做人数,价格越低,人数越多,价格战比做人海战。在人数相同的情况,有“品牌”的骑兵团与无“品牌”的敌人打仗,结果自然是骑兵团胜。薄利多销,用了千百年的真理,在新时代真的就不行了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问题复杂了,先简单的用骑兵团来解释,兵贵精,不在多。

总结,品牌构筑的因素分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是建立在一系列基础上的“旗帜”。

写的我自己都晕,想了很久才下决心写出来,无论如何,总比不说出来好。不过从前到后就两句话,品牌是建立在某些因素上的旗帜;品牌是打出来的。还有我的比喻根本经不起推敲,只是借用比喻而已,再次请大家不要笑话。

受网友库尔斯克号启发,添加了消费者的比喻。

参考文献:

王外马甲,2007,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西西河 www.cchere.com,英雄本色。

Rik Riezebos, with Bas Kist and Gert Kootstra, 2003, Brand Management: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roach, 1st edition, Prentice Hall.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