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战国风流》 之 孙膑(1) -- Bater

共:💬50 🌺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战国风流》 之 孙膑(2)

《战国风流》 之 孙膑(2)

话说田忌为赛马的事情问计于孙膑,孙子说:“不是分上、中、下三档马赛三场吗?臣观察过了,在同一档上,将军的马虽比不上大王的马,但也相差不是很大,咱如今换个玩法,‘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将军以为如何?”

田忌哈哈大笑,由衷大叫“高明”。比赛过程就不说了,反正田忌当天最后是挤在孙膑的车上回府的。他的马呢?在后面驼着赢来的银子呢。

别小看了这么一场赛马,它展现了孙膑高深的避实就虚、放弃局部、确保整体的军事思想,不是一般人首创的出来的。齐威王也是个明眼人,并不为输了大把银子而沮丧,而是连夜招田忌入宫,追问帷车中所坐到底是何方高人,‘于是田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迫不及待:“那还等什么呀?走,这就上你家去。”

田忌曰:“臣知大王何以深夜相招,孙先生已在宫外相侯。”

威王大喜:“既然来了,何不一并进来?”

田忌曰:“禀大王,孙先生为人所害,双腿已残,行动不便,且面黥黑字,臣恐惊了圣驾...”

威王一边着人去抬孙膑入见,一边骂田忌乱弹。等孙膑入见,‘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立刻拜孙膑为师。当夜留孙子彻谈,打发田忌独自回去,顺便“建议”大将军捐款以扩军,谁让你白天赛马赢了那么多呀?

孙膑自此成为齐王重臣,职位相当于总参谋长。因为行动不便,难以直接参与军事操作,加上面目已毁,或多或少有些自卑,不愿示人,所以孙膑相当的低调,并未引起太多的注意,实则在这一段时间的齐军,从征召到训练,从调动到驻扎,无不在孙子的授意下进行。

要说庞涓用兵水平也不差,毕竟是孙膑的师弟嘛,加上吴起训练“武卒”的办法在魏国还在沿用,魏军战斗力居高不下。这不,庞涓在魏惠王十八年(公元前354年)率魏兵攻赵,打得赵国连首都邯郸都丢了,时赵成侯当政,是一边仓皇奔逃,一边派人到齐国求救。

齐国得到消息,是救是不救有点两难:救吧,魏军太强,可能赵国没救成,自己也搭进去了;不救吧,万一赵国灭亡,土地并入魏国,魏国会更强大,图谋齐国那是早晚的事。想起这些年在魏国的威慑下过日子这个不爽,齐威王决定冒点风险出兵救赵。

派谁领兵呢?这还用说?‘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却苦笑着辞谢说:“‘刑余之人不可’,臣受过酷刑,活动不便,且面目狰狞,不可以为主将。田忌将军治军日久,声望日隆,可为大将,臣愿为军师随行,以报主恩。”——一如既往的低调,且吃水不忘挖井人,好!

且说大军整装待发,田大将军钻进特意为孙膑定制的带帷幔的车中问计。

忌:“先生见识过魏军,据先生看,齐军较魏军如何?”

膑:“尚不如也。”

忌默然良久,曰:“不如则何以为战?”

膑笑曰:“将军之马较齐王之马如何?”

忌释然:“今待如何?”

孙膑展开一张地图:“将军请看。魏攻赵,赵国并非弱不经风,如今被打得邯郸不保,可见魏国的精兵锐卒都已远赴赵地为战,留下来担任守卫者,不过老弱病残而已。将军何不‘批亢捣虚’,引兵直入魏地,作势攻击其都城大梁。庞涓知国都空虚,必回师相救,如此赵国之围自解。庞涓回师,急欲回护大梁,必抄桂陵近道。若我等又舍却大梁,改向西北,于桂陵设伏,将军以为如何?”

这便是成语“围魏救赵”的由来。后来战事的发展完全如孙膑所料。庞涓闻都城告急,率八万精锐从赵国回师,经由桂陵,被埋伏于此的齐兵杀了个措手不及,狼狈败回大梁。由此也可以看出魏军战力确实高出齐军一筹:一来魏军是遇伏击而仓促应战,准备不足;二来魏军急行军回师,人困马乏。可魏军应付数量相当、以逸待劳的齐军,依然得以保全大部,撤回大梁。

有鉴于此,加上齐军救援赵国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是故齐军未作久留,凯旋回齐。就因为齐军的迅速撤离,倒给魏军上下造成了齐军怯弱的假象,为后来的马陵之战埋下伏笔。

随着时间的推移,齐国因为威王的任人唯贤而悄悄崛起,魏国则由于人才的大量外流而逐渐衰落,借助一场荡气回肠的经典战役,齐威王终于彻底搬倒横亘于自家门前的大山魏国,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这就是历来为兵家称道的马陵之战。

在桂陵之战后的第十三年(公元前341年),魏国自恃强大,又去欺负他的另一个同胞兄弟韩国。韩国大约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自然抗不住魏国的全力相击。没奈何,派人‘告急于齐’。齐国故技重演,‘使田忌将而往’,再次直扑魏国的都城大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