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贫富差别,觉得值得仔细研究 -- 远航

共:💬1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关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贫富差别,觉得值得仔细研究

关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贫富差别,觉得值得仔细研究

陈经的这段文字: '现代金融发现中国财富: (六) 计划经济的财富分配'

链接出处

开了一个头,实实在在,但相对简单,最关键的地方则模糊过去了。实际情况没那么美好!一句话: 现在的中国不同人群收入差距很大,当年的差距也不小!

简略的分,经济收入上大概有这么几个阶层,

1,干部(党政军)

2,知识分子(含各种专业人士)

3,工人

4,农民

5,其它被镇压管制的,就先不提了。

只算现金收入/月,大约是平均一百多,百八十,50左右,农民没法算。这是一个人的工资,一家的收入不好说,如果假设门当户对的话可以加倍,但50,60年代妇女不工作比例也很高。人均收入要除个3到5,有些家庭还有老人,负担更重。人均每

月5元,10元,20元,30元的生活是非常不一样的,很多低收入的工人家庭的工资绝大部分花在最基本的食品上。

单纯算经济地位,知识分子要高于工人阶级,但经济收入不是唯一的生活指标,政治上的地位是反过来的。工人和农民的政治地位也是明显不同的,干部就不用说了。

陈经也涉及了,单纯现金或物质收入只是那个年代生活的一部分,你有没有资格买是个极大的问题。同样,其它的如城市设施,医疗,等等等等,都有个资格的问题,从手续上,最后通常化为级别或介绍信之类。

特供又是一个问题,实际上这个可以包括在非现金收入类里,房子(!),医疗,各种票证,交通,文化娱乐,等等等等,差别很大。

这个问题真是值得深入研究,无论从现实或历史的角度,还是政治或经济的角度,都大有研究的必要。

现在文科教授研究员博士生硕士生那么多,找几个人作为课题深入研究太有意义了,有利条件是大部分当事人

还在,还不算老。

俺再重复一遍,计划经济未必一定导致较平均分配,尤其在中国所在的发展阶段

不同意的人,可以先想想以下两个事实:

1,毛主席文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消除三大差别,他显然对66年以前(同样是计划经济)的状况极不满意,其实他本人从50年代起就饱受攻击,如梁漱瞑(当时算右派,现在类似的则号称左派)的‘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等等。

2,如果觉得文革能解决问题,也错。一来文革解决的问题有限,只是削高就低,收入高的可以基本全打倒,但收入低的并没提上来,城乡界限依然森严,医疗队文工团可以下乡,但农民依然不能进城。二来这种办法到文革后期已基本失败,所有以前的等级,待遇,都一项一项的恢复的差不多了。

简单说,开始,毛认同为差别的现实的必要性和(历史的)不可避免性。后来,又尽了最大努力不惜付出巨大代价消除这种差别,但没有找到持久的解决方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