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开国第一战】第41章 轻敌上阵 江拥辉白马失手 (1) -- MacArthur

共:💬252 🌺74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一下,这个意见中肯!
家园 恕兄弟难以同意。

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愿意骨肉分离,朝鲜民族恐怕也不能例其外。我们任何人都不能以自己的情感取向代替他人的情感取向。

先生的立场恐怕与兄弟有距离,与当年新中国的决策者们也有距离。

一家之言,先生可姑妄听之。祝先生新年好!

家园 这跟解放战争是不同的……

要尽可能地不损伤朝鲜民力,使之尽可能地用于恢复生产恢复经济。加上这场战争后勤的份量加重,志愿军中用出于保障的兵力比例大大加重,还有国内民工(60万人次)支援,所以志愿军在朝作战期间征用民力非常少。

家园 【后记】

后 记

本书在写作中参阅了《军事历史》、《军事史林》历年有关朝鲜战争的研究文章和国内外出版发行的大量有关朝鲜战争的著作和回忆录,在写作中曾得到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史专家齐德学同志的指教。本书曾以《百战青锋劈泾渭》为名在国际互联网《烽火神兵》、《世界军事论坛》等网络BBS论坛上试发过若干章节并引起过热烈地反响,诸多网友也向笔者提出过诸多建设性的意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名署名“中尉”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华裔美军军官为笔者提供的美军有关历史资料,一名署名“将军”的中国赴美留学生和我进行了若干有益的探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的军史专家赵一平、李荣耀、鲍明荣老师对本书进行了认真的审校,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批评和建设性意见。在此,笔者向他们致以衷心感谢。

在查阅有关历史资料的过程中,笔者还得到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和成都市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与协助。笔者的工作单位——成都经济电视台的领导和同事们也对笔者的写作工作提供了诸多方便。

在此,笔者一并向他们忱致衷心谢意。

由于笔者不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查阅核实资料以及向亲历者们采访又受诸多局限,加上自身学识上的浅陋,书中错讹之处恐难避免。在此,笔者热诚欢迎读者及参加过那场战争的老战士们予以教正,以在再版时更正。

感谢创造了这段辉煌历史的前辈们。

也感谢忠实纪录、发掘和整理了这段辉煌历史的前辈们。

我要说,你们才是这本书真正的作者。

我要说,这本书,是你们用生命、鲜血、辛勤和智慧写就的。

我,仅仅是一个纪录者。

一个笨拙而且蹩足的纪录者。

参考书目

国内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徐焰著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华庆昭著

《朝鲜战争决策内幕》齐德学著

《近代中国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编

《当代中国丛书·抗美援朝战争》谭旌樵主编

《当代中国丛书·当代中国空军》林虎主编

《抗美援朝战争中彭德怀大事记》张希编

《空战在朝鲜》王玉彬 王苏红著

《抗美援朝战争回忆》洪学智著

《为了和平》杨得志著

《秦基伟回忆录》秦基伟著

《李德生回忆录》李德生著

《杨成武回忆录》杨成武著

《雪地上将宋时轮》奚原著

《在志愿军总部》杜平著

《在最高统帅部当参谋》雷英夫著

《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杨迪著

《三十八军在朝鲜》江拥辉著

《朝鲜战场1000天——三十九军在朝鲜》吴信泉著

《驰骋汉江南北——四十二军在朝鲜》郭宝恒等著

《揭开战争序幕的先锋——四十军在朝鲜》李英等著

《错觉——第一八0师朝鲜受挫记》徐一朋著

《直弧——朝鲜战争高层决斗录》徐一朋著

《上甘岭大战》李明天等著

《鏖兵上甘岭》林有声主编

《金门之战》徐焰著

《北国狂飚》徐焰著

《美军败于我手》张永枚著

《板门店谈判》柴成文 赵勇田著

此外,还参考了《军事历史》、《军事史林》若干论文,1950年~1954年《人民日报》,《解放军文艺》社《志愿军一日》征文若干文章,《百年潮》杂志青石同志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文章,以及各有关部队军史资料,恕不一一列出。

国外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幕》[美]约瑟夫·格登著

《韩战决策》[美]拉瑟福德·波茨著

《朝鲜战争》[美]马修·李奇微著

《朝鲜战争》[日]陆战史研究会编

《漫长的战斗》[美]约翰·托兰著

《从多瑙河到鸭绿江》[美]马克·克拉克著

《韩国战争史》[韩]韩国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编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美]沃尔特·赫姆斯等著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空军》[美]劳伯特·富特雷耳等

《空中威力——朝鲜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美]詹姆斯·史蒂华等著

《美国陆军史》[美] 拉塞尔·韦格尔

《美国军事史》[美]阿伦·米利特、彼得·马斯洛特金合著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不骨肉分离岂不是更惨。

现在这个状况,大部分朝鲜族人还能过上滋润

的生活,韩国也算是个现代化工业国家。

统一在金家王朝下,岂不是吃饱肚子都成问题?

统一在金家王朝下,也未必对中国有利呢, 搞不好

也跟越南似的了。

中国当年的决策不是给自己搞个buffer 吗?关

朝鲜人的感情什么事。

家园 此处似乎与史实不符: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作为战胜国的北洋政府竟然要去签那个丧权辱国的21条

签21条时,一次大战正如火如荼。

家园 敬佩!!!

瞧瞧那许多参考文献,这才是治史的态度。我就不喜欢现在盛行的野史写风,凭着只言片语,然后添油加醋,造出历史。用来活跃气氛可以,成为史书的主体,那问题就大了。

家园 有个问题一直困惑,就在这里请教一下双石吧:

负了伤的共产党员杨根思平平静静地把最后一个炸药包放在自己跟前,又平平静静地对那两个伤员说:

“你们下去,把重机枪带下去,不能留给美国鬼子。”

“连长,你...”伤员们不想扔下自己的连长。

“这是命令!”杨根思斩钉截铁。

“是!”伤员哽咽着给杨根思行了个庄重的军礼,拖着重机枪爬下了阵地。

陆战第一师40多个美国鬼子冲了上来。

杨根思站起来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

杨根思大步向美国鬼子走去。

美国兵根本没想到这人是来拼命的,都没开枪。

一个人嘛,能怎么样。

待到走到跟前了,才发现哧哧冒烟的导火索。

哇的一声扭头想跑。

一声巨响。

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杨根思,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二团第三连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命名为“杨根思连”。

这个勇士化金星以及类似的事迹,大家是通过什么了解到的呢?杨牺牲了,那两个伤员撤下去了,是美军说的,还是一个在远处的我方观察哨看见的呢?

郑重声明,我姑父参加过抗美援朝,我对英烈们绝对没有一点不尊重的意思,只是好奇,想问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是啊,同感
家园 请问,出了实体书了吗?
家园 出了

看这里:外链出处

家园 可否如此来比照敝国两岸?

何必一口一个“金家王朝”哩?这种谩骂式的东东有助于让受众接受你的道理么?追求民族统一是每一个民族的权利和需求,任何民族在追求统一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曲折,这难道就能解脱甚至赞美来制造分裂的外力?朝鲜民族的事儿只能按朝鲜民族自己的选择来完成,而不是其他!一个分裂的充满了战争危机的邻居未必就对中国有利!更何况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敝国有什么理由去替他国作主?那跟这场战争的对手美国有什么两样?

兄弟不想在这争论这个问题,说到这儿为止!

在这个观点上,兄弟无法接受先生的指教,鉴谅了!

家园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大战起因和各主要交战国的战略方针 大战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早在1882年,德国即拉拢奥匈和意大利建立三国同盟(Triple Alliance),即同盟国。1892~1907年,逐步形成英法俄“三国协约”(Triple Entente),即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1914年6月28日,奥匈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被塞尔维亚族青年刺死的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对塞宣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同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同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大战从此全面展开,先后卷入战争的达33国,总人口达15亿。

 大战初期,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宣布中立,1917年8月,不顾人民反对,在协约国推动下对德奥宣战,先后派出数十万人到欧洲等战场为帝国主义充当劳工和炮灰。

 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约国占优势。1914年,仅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即达7.045亿,动员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只有1.3亿,动员陆军兵力634万人。但德国军事工业发达,战争准备比较充分,战争前期掌握战略主动权。

 各主要交战国的战略方针都是根据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点是:片面强调战略进攻,轻视防御;企图依靠一两次总决战决定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打短期战争。德国为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计划(或称施利芬-小毛奇计划),准备在6~8周内首先征服法国,尔后挥师东进,几个月内打败俄国,结束战争。鉴于法国亟欲夺回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对法作战的设想是:以部署在德法边境的次要兵力钳制和吸引法军主力,同时以强大的主攻集团突然通过中立国比利时,向法国腹地实施深远迂回,从背后打击法军主力。在东欧战场,则以少量兵力钳制俄军。在海上,集中舰队主力对付英国海军,同时钳制俄国海军于波罗的海。奥匈的计划受制于德国,准备以主力进攻俄国,同时对塞尔维亚作战。法国的计划是以主力集结于法国东北地区,视情况打进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或反击德军入侵。俄国的计划受制于法国,准备对德国的东普鲁士和奥匈的加利西亚同时发动攻势。英国把陆上作战的重担推给法俄,只派出为数不多的远征军配合法军行动,主要发挥自己的海军优势同德国作战。

  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是主战场。海上以北海为主战场。

 欧洲大陆的军事行动 1914年,双方的速决战计划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入阵地战 大战爆发后,德军(总参谋长为H.J.L.von毛奇,或称小毛奇)的主攻部队和钳制部队按计划行动。8月21~25日,德军同法军(总司令为J.-J.-C.霞飞)和英国远征军(总司令为J.D.P.弗伦奇,后由D.黑格继任)在法国东北边境多次交战,即“1914年边境之战”。法军南撤,德军推进到巴黎以东马恩河地区。9月,德军在该地区遭法军大规模反击,史称“1914年马恩河战役”(见马恩河会战),德军退至埃纳河一线。至此,西线大部地段开始形成阵地战。在法国北部地区,交战双方的翼侧暴露。9~10月,德军和英法联军为相互迂回对方翼侧而实施连续机动,直到海岸方止,史称“奔向大海”(“race to the sea”)作战。到11月,整个西线从运动战转入阵地战。

 在东线,俄军统帅部(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为最高统帅)决定以西北方面军进攻东普鲁士,以西南方面军进攻加利西亚,后者为主攻方向。8~9月间,俄军在东普鲁士遭惨败,但在加利西亚打败了奥匈军(F.X.J.康拉德·冯·赫岑多夫为总参谋长)。德国为援助奥匈,对俄国西北、西南两个方面军的接合部(维斯瓦河中游)发动大规模进攻,德军失利。随后,俄军企图乘胜打进德国腹地,德军抢先发动新的进攻,企图歼灭罗兹地区俄军。双方的企图均未实现。在巴尔干战场,奥匈军对塞尔维亚的多次进攻,遭到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军队的英勇抗击。10月,土耳其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对协约国构成新的威胁。

1915年,战争重心转到东线,东线由运动战转入阵地战 双方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导致后备兵员和后勤保障发生严重困难,迫使各国加紧国民经济的总动员。战略主动权仍掌握在同盟国手中,但协约国的战争潜力正在动员起来(年初英、法、俄、比、塞5国陆军师数为231个,德、奥、土为210个)。英法在西线基本上转入战略防御,以便养精蓄锐;同时要求俄国在东线加紧进攻。德国改变了战略方针,企图尽快打垮协约国的薄弱一环──俄国,尔后打败英法,因此在西线也基本上转入战略防御,在东线则积极进攻。1~2月,俄国西北方面军同德军进行了东普鲁士战役,俄军惨败。1~3月,俄国西南方面军同德奥联军进行了喀尔巴阡战役,俄军形成了入侵匈牙利平原的态势。德国为稳住奥匈,集中优势兵力于 5月初对俄国战线中部发起了著名的戈尔利采战役,迫使俄军全线溃退,损失惨重。德军乘胜深入俄境,但未能迫使俄国退出战争。5月,原同盟国成员国意大利转而对奥匈宣战,在奥匈东南开辟新战区。9~10月,整个东线也从运动战转入阵地战。意军(统帅为L.卡多尔纳)企图配合俄国和塞尔维亚等国军队打垮奥匈,但意军在伊松佐河地区连续发动的4次攻势(6~12月)均无进展。10月,保加利亚参加同盟国之后,德奥保联军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塞尔维亚。

  这一年西线战局相对平静。英法联军利用德军兵力东调之机,在阿杜瓦和香槟等地发起了几次规模不大的进攻战役,企图减轻俄国战线的压力。德军也发动过局部反击。在第二次伊珀尔战役(4~5月)中,德军首次大量使用毒气。

  1916年,战争重心再次转到西线,同盟国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 英、法、俄进一步动员了本土和殖民地雄厚的人力物力, 并按协约国两次战略会议(1915.12,1916.3)的精神,准备从各条主要战线对同盟国发动协调一致的进攻。德奥人力物力日益窘迫(年初,协约国陆军师达365个,同盟国只有286个)。德国鉴于俄国已大为削弱,决定把进攻重点转到西线,力争打败法国。由于兵力不足,不能全线进攻,于是决定对巴黎的战略屏障凡尔登地区的法军防线实施要点进攻,借以消耗法军兵力。从 2月21日起,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凡尔登战役(见彩图法军在1916年凡尔登战役中坚守达10个月的坚固要塞)。德军猛攻不克,伤亡惨重,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此役后期,英法联军为减轻凡尔登所受压力,对索姆河上德军坚固防线发动猛烈进攻,同样打成阵地消耗战,史称“索姆河战役”。此役英军首次使用坦克。8月,德军统帅部改组,P.von兴登堡任总参谋长。12月,R.-G. 尼韦尔继任法军总司令。

 东线俄军按协约国战略会议精神,为策应西线作战,制定了西、西南两个战略方向同时对德奥发动进攻的计划,实际上只有西南方面军投入大规模进攻(6~8月),突破了奥匈军防线,但无力发展进攻。3~9月,意军又进行了 7次伊松佐河战役。奥匈军则从特伦蒂诺对意军后方发起阿夏戈进攻战役(5~6月),但由于抽调兵力应付俄军西南方面军的进攻而中途转入防御。8月,罗马尼亚参加协约国,以收复特兰西瓦尼亚为主要目标,但在德、奥、土、保联军夹攻下,迅即陷于崩溃。

1917年,德国在东西两线转入防御,俄国爆发革命,美国参战 德国人力物力濒于枯竭,被迫在东西两线转入防御,同时寄希望于在海上开展“无限制潜艇战”,企图切断英法海上交通战。协约国的困难也很大,但人力物力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年初,协约国陆军师达425个,同盟国只有331个)。协约国要求各主要战线继续发动协调一致的进攻。

 西线的主要战役,是4~5月法军对埃纳河地区德军防线的进攻(“尼韦尔攻势”)。战役前,英军为吸引德军预备队,在阿拉斯地区提前发动进攻。由于德军预有准备,法军伤亡惨重,引起法军大规模骚乱。H.P.贝当继任法军总司令并镇压了骚乱。为使法军获得喘息时间,英军单独连续发动有限进攻(6月梅森战役,7~11月第三次伊珀尔战役,11~12月康布雷战役),进展都不大,但稳住了法军。

 3月12日(俄历2月27日)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战争政策,先后起用阿列克谢耶夫、布鲁西洛夫和科尔尼洛夫为最高统帅,并发动“六月进攻”。9月,德军发起里加战役,这是东线最后一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11月 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在意大利战线,德奥联军于10~11月对伊松佐河意军防线发动进攻(第12次伊松佐河战役或卡波雷托战役),迫使意军全线后撤。

 在交战双方都陷于困境的情况下,一直伺机参与重新瓜分世界的美国,于1917年 4月宣布参加协约国一方,但直到翌年初,美军才陆续开赴法国。

 1918年,协约国发动总攻,同盟国土崩瓦解 各国反战和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德国的盟国濒于总崩溃。但由于俄国退出战争,德国可集中兵力于西线,形成局部兵力优势,图谋在美军主力到达法国之前迫使英法屈服。英法则决定在西线固守阵地,待美军主力到达后发动总攻。为实现统一指挥,法国将军F.福煦被任命为协约国军最高统帅。德国先后发动 5次进攻,均未取得战略性突破,只形成了伸向英法战线的几个突出部。7~9月,英法军发动局部进攻,拔除了德军防线上的马恩河突出部和亚眠突出部。9月,美国远征军(总司令J.J.潘兴)拔除了圣米耶勒突出部。圣米耶勒战役是美军单独进行的首次战役。9月26日起,英、法、美军发动总攻。德军全线退却。

 其他战场的军事行动 土耳其参战后,在近东开辟了新战场。1914年底至翌年初,高加索地区俄军同土军(恩维尔帕沙为统帅)进行了萨勒卡默什战役。俄军形成向土境推进之势。1915年,英法军发动打通达达尼尔海峡的远征,真实目的是先于俄国夺取土耳其达达尼尔、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到1916年初,此役以英法失败告终。同年,英军通过西奈半岛向巴勒斯坦进军,翌年同土军进行了3次加沙战役,并占领加沙。

  随着1914年8月日本对德宣战,出现了远东战场。日本参战的主要目的是夺取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9月,日军强占了中国山东省大部,随后在英军配合下攻占青岛。与此同时,日海军相继占领了南太平洋德属马绍尔、加罗林和马里亚纳诸群岛。德属关岛和所罗门群岛被澳大利亚占领,萨摩亚被新西兰占领。

  在非洲,英法军于1914~1916年先后夺取德属多哥、喀麦隆、西南非和东非诸殖民地。

 海上军事行动 大战爆发后,英海军在北海海域对德国实行深远封锁,同时竭力维护英国海上交通线。德海军则企图打破封锁,逐步消灭英海军力量,破坏英国海上交通线。大战第一年,英德海军的主要战役是北海的两次黑尔戈兰海战 (8月、11月)和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海战(12月)。德国潜艇在荷兰沿海击沉3艘英国巡洋舰(9月),初步显示了潜艇的威力。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海军舰队主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进行了整个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见日德兰海战)。1917年,德国为挽救败局,从2月1日起在海上开展“无限制潜艇战”,给英法海运造成极大困难。美国参战后,为对付潜艇,同英国一起实行护航制度。

大战结局、特点和影响 1918年 9月26日协约国发动总攻后,9月29日保加利亚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日奥匈投降,11日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国和匈牙利等国也爆发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1919~1920年举行的巴黎和会,实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苏俄遭到排斥和敌视,塞尔维亚等小国受歧视。作为协约国一员的中国在会上成了列强宰割的对象。日本勾结英、法、美等国,妄图迫使中国承认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家园 批评得对,花一朵!

兄弟可能与巴黎和会那个东东弄混了!

家园 日本早期对华侵略:“二十一条”

日本早期对华侵略:“二十一条”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5月27日 10:52:12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读后感言】 【进入论坛】 【推荐 】

【关闭】

 

进入山东的日军在肆意践踏中国土地

 (一)出兵山东

1914年8月,欧洲爆发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分裂成为两个对立的营垒——以德、奥等国为一方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法、俄等国为一方的协约国集团。这两个集团因战争拖身,互相牵制,无暇东顾。日本帝国主义认为这是它推行“大陆政策”,独占中国的天佑良机,因此,大战刚爆发,日本就以“承担日英同盟的义务”为借口,打着“保卫东亚和平”的幌子,向德国宣战。日军名为对德宣战,却把进攻矛头首先指向中国。当时,德国在胶州湾租借地青岛驻有军队,8月27日,日军封锁胶州湾,并以进攻青岛的名义出兵山东。为了扩大侵略中国的范围,日军两万多人从远离青岛240公里的龙口登陆,先占领莱州半岛,接着又强占潍县车站,并沿胶济铁路西进,占领济南车站,并在济南留下驻军。11月7日,占领青岛,获取了胶济铁路全线及其附近的矿产。日军沿途驱逐中国军队,所到之处,奸淫烧杀,大肆掠夺,无所不为。整个山东凡日军占领之地,都实行军管,把中国人民当成亡国奴,横加迫害,人民受难,苦不堪言。

北洋政府与日本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二)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 是日本政府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于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21条秘密条款。

日军占领青岛后,所谓对德作战已告结束,但仍不肯退兵,也不肯将所占地方交还中国。很明显,日本帝国主义是以对德作战为幌子,企图从德国手里抢去中国的胶州湾以及取得对我山东全省的控制。

而中国当时的袁世凯政府是一个卖国的政府,除了发几个书面抗议和进行所谓“交涉”外,根本就不可能以武力抵抗日本的侵略。而就在这时,袁世凯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称帝丑剧,到处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帝国主义的胃口越来越大,态度越来越蛮横,山东问题还没有解决,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又向袁世凯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要求的文件,并要求袁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

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的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

“二十一条”要求的内容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山东问题,共四条,要求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原先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给他国;准许日本建造胶济铁路专线;开辟山东省主要城市为商埠。日本的目的是向山东省进行经济扩张,同时,还意味着要把战略要冲的山东省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为瓜分中国作准备。

第二部分,关于南满内蒙古东部,共七条,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日本人有居住、购地、经营工商农业、开矿等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及南满铁路、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延长至99年,吉长铁路由日本管理,期限也为九十九年。日本的目的是把我国东北和内蒙变成它的殖民地。

第三部分共两条,要求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之人开采。实际上,是要由日本一手操纵和控制中国当时这个最大的铁矿山和炼铁企业。

第四部分一条,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就是说,这些地方只有日本才有权割去或租借

第五部分,关于控制中国政治、财政、军事、警察等,共七条,要求中日合办地方警察或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兵工厂且必须聘用日本技师;将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的铁路修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日本人在中国有传教之权。

湖南甲种农业学校学生彭超断指血书,反对“二十一条”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野心之大,侵略范围之广,已昭然若揭。

总之,“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中国为目的而强加于中国的单方面“条约”,完全违背了国际关系的根本准则,“二十一条”是要中国的政治、军事、财政及领土完全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把整个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 1915年5月7日,日本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答复,否则将采取军事行动。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向日本表示除第五项“容日后协商”外,其余全部接受。

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大量出卖中国主权的消息一经传出,举国一致视为奇耻大辱,各地纷纷举行集会,发表宣言,抵制日货,声讨日本侵略者的浪潮席卷全国。由于广大人民的爱国斗争,使得“二十一条”不能付诸实行,袁世凯也陷于孤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