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毛泽东对接班人的最初打算 -- 醇亲王
转自:中华读书报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1948—1951年任西欧联盟主席。1951—1958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队副司令。蒙哥马利生前曾几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下文摘自《知情者说系列之七——历史见证人留给后人的事件真相》,王雨霏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1961年9月24日这一天,正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蒙哥马利没有料到,24日凌晨5时左右,陪同蒙哥马利的浦寿昌被从睡梦中叫醒,说是主席改变了计划,决定当天下午再同蒙哥马利会谈一次,并共进午餐。 这个消息使蒙哥马利喜出望外,高兴得连声说:“OK!OK!”
事后人们推测,是毛泽东对这位善于战略观察的陆军元帅产生了兴趣,还是他的某些话触动了毛泽东的情怀?不得而知。不过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很少这样安排会见的。
这次追加的谈话是从下午2时30分开始的。这一次的交谈,他们谈得更为深入,他们就领袖的魅力、权威和他所领导的人民的关系一一交换了看法。
由于要和毛泽东见面,蒙哥马利研究过毛泽东的一些著作,毛泽东的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给了他极其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西方军人,这句话的含义不会像中国军人那样明确和深刻。他想就这个问题当面向毛泽东请教。他问:“这句话是不是你说的?如果是你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毛泽东说:“是我的话,是在漫长的革命年代里说的,记不起说这话的确切时间了。”
蒙哥马利觉得这句话有军人专政的味道。 毛泽东却不这样看,他认为,革命不能没有战斗,有战斗当然需要枪杆子。
“那么,在和平的日子里,这句话是否还仍然有效?” “当然!”毛泽东用很慢很慢但却是极其坚决的口气说。 蒙哥马利借机提出:“我认识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我注意到他们很不愿意说明他们的继承人是谁,比如像麦克米伦、戴高乐,等等。主席现在是否已经明确,你的继承人是谁?”
毛泽东说:“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
蒙哥马利又问:“刘少奇之后是周恩来吗?”
毛泽东说:“刘少奇之后的事我不管……”
其实,毛泽东关于接班人的谈话在1957年访问苏联时,也曾间接地谈到了此事。
那是在一次宴席间,毛泽东用庄重的口气对赫鲁晓夫说:“我准备辞去国家主席的职务了。”
赫鲁晓夫并不感觉意外,因为半年前伏罗希洛夫已经带回了这个信息。他问:“有人接替吗?”
“有。我们党里有几位同志,他们都不比我差,完全有条件。第一是刘少奇。这个人在北京和保定参加了五四运动,后来到你们那里学习,1921年转入共产党,无论能力、经验还是声望,都完全具备条件了。他的长处是原则性很强,弱点是灵活性不够。第二是邓小平。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难得的人才。” 赫鲁晓夫点头:“是啊,我也感觉到这个人很厉害。”(1956年匈牙利事件时,他与邓小平打过交道。)
毛泽东继续说:“第三是周恩来,这个同志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他是非常精明强干的人,有弱点能自我批评,是个好人。”
此时,蒙哥马利说:“中国现在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很需要主席。你现在不能离开这艘船放下不管。”
毛泽东说:“暂时不离,将来学丘吉尔的办法。”并说:“我随时准备灭亡。”
接着,毛泽东讲了五种死法:被敌人开枪打死,坐飞机摔死,坐火车翻车翻死,游泳时淹死,生病被细菌杀死。 毛泽东说:“这五条,我都已准备了。”
毛泽东还说,人死后最好火葬,把骨灰“丢到海里去喂鱼”。 蒙哥马利被毛泽东震动了。他要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怎能想象得出一个世界上人口数目最大的国家的领袖对生死之事看得如此透彻。
毛泽东还与蒙哥马利谈到了“核武器是吓人的东西,不会用的”的问题。
蒙哥马利:“现在人们都在谈论核武器问题,争论很多。我在北京也同刘少奇主席谈起中国的核政策。主席对这个问题怎样看法?”毛泽东:“我对核武器不感兴趣。这个东西是不会用的,越造得多,核战争就越打不起来。要打还是用常规武器打。打常规武器还可以讲点军事艺术,什么战略、战术,指挥官可以临时按照情况有所变化。用核武器的战争就是按电钮,几下子就打完了。”
蒙哥马利:“刘主席告诉我说,因为美国、英国、法国、苏联都有,你们也要搞一点。”
毛泽东:“是,准备搞一点。哪年搞出来,我不知道。美国有那么多,是十个指头。我们即使搞出来,也只是一个指头。这是吓人的东西,费钱多,没有用。”
蒙哥马利:“我也想,在你们的各项事情的安排中,发展核武器恐怕要摆在很后的地位。”
毛泽东:“就是,我们用很少一点钱搞试验。我们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工业才开始有一点。美国、英国、法国、苏联,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我们像穷人、叫化子,穿上漂亮衣服,到外面跑一跑。”
蒙哥马利:“我的看法是,正因为有核武器,才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毛泽东:“我说过原子弹是纸老虎。”
蒙哥马利:“现在英国有很多人示威游行,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我对他们说,首先是撤退外国军队,然后裁军,最后一件事才是销毁核武器。”
毛泽东:“是不是能够像禁止化学武器那样达成一个协议,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样,大家都不用?核武器也不用?”
蒙哥马利:“现在还做不到,首先必须消除东西方之间的猜疑和互不信任。为此就要把军队撤回到各自的国土上去。这就是我为什么没有时间去访问日本的原因,我必须首先推动实现我的三项原则。”
毛泽东:“那好,三项原则实现了,再禁止核武器。”
蒙哥马利:“我跟陈毅元帅讲过,希望他和苏联讲一讲,要他们也出来支持我的三项原则。”
毛泽东:“他要到日内瓦去参加老挝问题的那个会,可能碰到葛罗米柯,找个机会谈一谈,我赞成。”
谈话进行到下午5时,毛泽东邀蒙哥马利坐船,看他在长江游泳。
晚上,蒙哥马利的随行人员正在忙忙碌碌地为蒙哥马利整理行装,明天这位英国元帅将要踏上归国的行程。
这时,毛泽东突然来了:“为你送行,送给你一件礼物。” 毛泽东送给蒙哥马利的礼物是他亲笔题写的自己的词《水调歌头·游泳》,其上题写着:“赠蒙哥马利元帅。” 陪毛泽东前来的工作人员告诉蒙哥马利,这是毛泽东主席早晨4点钟起床后写的,上面还飘着墨香呢。
蒙哥马利知道,毛泽东亲自写下自己的诗词送给外国客人,是极罕见的事情。蒙哥马利望着宣纸上遒劲有力的汉字,连声向毛泽东道谢。
这种文章反而进一步说明了人们对共产党和毛泽东的指责是多么的正确
就拿刘少奇做接班人这件事来说,往好里说是口不择言,随口一说自己没当回事。往坏里说是引蛇出动,另对手放松警惕。
邓许诺的又成了哪些呢?是不是也有“拿胡耀邦、赵紫阳做接班人这件事来说,往好里说是口不择言,随口一说自己没当回事。往坏里说是引蛇出动,另对手放松警惕”之嫌?
更何况以现在回顾历史,无疑毛刘存在着路线的分歧和斗争,这无论是哪派人物只要不是傻子或脑袋进水就能认识得到的。而相反邓、胡和赵之间路线上的根本分歧吗?最多不过是由谁来主导中国的资本主义复辟道路而已,以及节奏快慢的不同。明明后者更能归入到权力斗争内部倾轧,可惜某些人却总是把毛刘归结为此点作为丑化贬低毛的论据,然而相反类似的事情却成了邓的政治生涯的亮点,最起码也不构成贬低丑化的方面,真不得不让人惊异于他们的双重标准。
无论从政治结构还是现实影响力,邓远不及毛当年党内军内的地位。毛一直是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而邓除了严重违反中共党章和组织原则的畸形框架中保留了军队最高领导职位并不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也不是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局常委,其权力基础无论在中共组织原则中都十分尴尬,这也是三十八军军长抗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邓的各种行为比毛更能归结为权力斗争。而邓小平的退休制度只不过是对毛当年方式的一种延续,而且比毛当年的接班制度更差之千里,一帮有着共同复辟目标志同道合的同志最后还闹到窝里反的地步,并发展到出动野战军让国防军背上血腥镇压学生运动的骂名出动重型武器装备进京勤王的地步。
还在毛邓之间比长短,我看人家是整个GCD一块儿pia
对全球战略有某些共同的观点,似乎不太可能;
希望通过蒙帅向西方阵营传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这好像应该是总理的工作;
基于一个老兵对另一个老兵情感上的接纳,可能有一点吧!陈毅元帅不是也和蒙帅把酒言欢吗?
或许这些因素都有。
政治这个东西么,就这么回事。
上半年的时候,我们公司的大老板到中国,晚上总经理请吃饭,我们几个小卒作陪。
席间他突然冒出一句:Oh my god, our minister of defence is discussion Tanwan with Mr. Hu!
回去到网上一看,可不是么,胡哥会见瑞士国防部长,重申对台立场。
对我们而言,我们找了一个场合传递了某种信息,而对他们而言,未必舒服。
当时能进入人民中国的西方国家政治家,不多,蒙哥马利机会难的。
蒙帅也算二战名将了,战后又一直在政界服务,与毛互相早“闻知大名”,是肯定的。毛在西方国家,象蒙帅、戴高乐、在朝鲜干了一架的麦克阿瑟等辈之中,“游击大师”的名声还是能树立起来的,军事理论、实战,都有令人刮目相看之处。政见不同,明摆着,不会妨碍彼此尊重、交流,恐怕这些人对毛也许多少有“神秘”感。
从谈话内容来看,传递信息的作用,得用传递途径来证实,也就是说毛的这些话,当时多少人看到了。呵呵,通过与外宾讲给国人听,可谓出口转内销。可以查的,如是《大参考》登了,那么这是让高层看的,如果是《参考消息》都登了,那是让老百姓(识文端字的)都知道,如是都没有登,那么只是让国家领导层知晓罢了,说给刘周陈邓等听的,这样分析比较客观、合理。这对谈话中有关接班人的内容,尤其合适。
蒙除了近距离观察这位“敌对的”人民中国领导人(公事),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得到毛是怎样一个“领袖”的印象,例如毛对死的看法,报刊杂志的编辑、记者们绝对感兴趣、欢迎啊。稍稍透点风,肯定要遭到记者围攻了。
谈话的日期,61年中秋,七千人大会尚未开,这很重要。刘周陈邓正日以继夜工作着,消除大跃进、自然灾害等带来的灾难。毛还未与刘邓等,发生直接冲突,国家还没有走出困境,中苏已经决裂(专家撤走了),毛的谈话一定会让西方专家每个字地仔细分析,可以肯定,毛的谈话,不出一星期,白宫、唐宁街10号一定在传阅了。
王爷转了一篇好文。花儿。
你的水准可见一般
你可以了解三十八军军史,也可以去问问当年曾在三十八军服役的亲朋好友。当然对这个事件的原因和责任不同方面也许会有不同的说法。但如果连这个起码的事实都要否认,那实在没什么好谈的。在中国之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生过军队包围并攻击议会的事件。对于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了洗脱自己的历史责任,当时俄国防部长开始也通过要求总统的书面正式命令来消极抗命,这和三十八军军长当年情况一定程度相若。
当时中国党政军体制因为邓的现代垂帘而已经严重背离了中共内部对官兵进行政治教育的组织原则,更何况是关于出动野战部队重型装备镇压学生的恶性历史事件。当时的“谣传”并不是这个,“谣传”的是什么,许多人都清楚,至于你,那就不好说了,不过我可始终就没说过徐军长当时站在某个政治立场上而抗命。
反正这个坛子上云亦云被人潜移默化洗脑的同时却总喜欢自我标榜公正客观大有人在,你并非个例。
不知道从哪弄来点小道消息就当成葵花宝典来拜读,都自宫了还不自知,可怜可悲
孩子,还是多了解一下历史吧,别总是把中外的官方报道当回事。您的东西还是自己留着吧。
小道消息敝帚自珍,你的东西拿着自己闻就行了,别臭了这条河
当时官方就公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