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国内航空制造水平的个人经历 -- 老五道口

共:💬126 🌺25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以上的几个贴子都看了,有些想法,结合自己的经验准

备再写一篇,问个简单问题,如果跟你说这架飞机是我们没经验的几个哥们儿摸索干出来的,特棒,您敢坐么?要是炸弹倒是没关系,扔过去反正在敌人那边儿。嘿嘿。我会讲实际问题和更深层的理论问题,这个会超出飞机这个行业了,因为它涉及到当年的改革,国内的政治情况,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我们的工业水平,最后才是航空工业的水平。所以,航空工业的水平和Y-10本身的水平在决策上是最次要的。我所看到的讨论都是局限于飞机本身,这就很难说清问题的根本所在了。

家园 有包子
家园 人家说了,严禁你这种变量声明都声明不对的做项目……
家园 DEBUG一下,不就可以了?

唉。。。

家园 奇瑞开始就拷FORD。这个没什么,起家就是挣钱,挣了钱

就好办事。一汽我打交道最多,他们的问题是意识上不行,我96年就说小红旗要改外观了,不然就完了,他们一直不下决心动,当然有困难,还是资金上,可是并不是真到勒裤带都出不来的地步,主要是短视。我觉得这方面东北比南方差些。如果当时把外观动了,挣点儿钱,下一步的改造就好办了。当然最开始时候还是耿超杰的错误,非较劲儿不和CRYSLER合作,结果弄了个AUDI的来匹配488发动机,这个问题显然不是用汽车行当的专业内容解释得了的了。

我2000年就不做发动机相关的东西了,一直做车灯。去年彻底不干汽车了。

家园 归不归看你干什么了,行业很有关。做金融不错。航空这方面

我觉得也大有可为。其实还是那个老问题:这个东西是不是非在美国做不可?软件行业是典型的例子

家园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有不同

的回答。对和错不能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也不能仅仅用航空和Y-10本身来定位。我有时间再写一篇。

家园 老漏,俺觉得你的问题主要是如何看待改革开放

多数人是在讨论运十下马是否是改革开放中的一个失误。

而你是在用运十下马来否定改革开放。

如果改革开放本身都是错的,运十下马是否是失误就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了。

家园 还不全行。但是也差不多了。有些东西是整合的问题,比如发动机,我

们过去在活塞环上就不行,现在行了,过去做缸盖老做不好,废品率特高,现在也好了。活塞我们自己改造的比引进的效果好。但是把这些技术合成起来做出自己的发动机就是另一回事情了。能做到,也做了,但是还是水平不很高。这个就向Y10的争论,能做出来,但是怎么做,做什么水平的,有没有经济效益。有个老汽车专家说过,应该搞会战,集中力量,很快汽车就上去了。可这样能行得通么?是我们应该采用的办法么?我没答案,但是至少感觉上是行不通的。

家园 跟着掺和一下,就从漏斗子这句话聊起

如果不造飞机,去造那个螺丝钉干什么,通过造飞机,造螺丝钉的水平才会提高。

某看这句话是打比方,但是总觉得片面点,有点本末倒置。

不造飞机,仍然要大造螺丝钉。造了螺丝钉,不用在飞机上,也用在轮船上,汽车上,机器上。

其实这还可以归结到所谓的拉动和推动的讨论上。拉和推的是什么呢,是中国的整体工业体系。中国太大,这个整体的工业体系要大而全。中国工业体系不能走瑞士那样专而精的模式。

那么靠运十或者说泛言之的大型民用干线飞机项目能拉动庞大的中国的整体工业体系发展吗。某看拉不太动。民用干线飞机项目对工业整体的拉动效应有限。

拉不动,那就推吧。从做好螺丝钉开始推。那么说推动方式慢点,怕什么呢。慢点就慢点吧。从实践来看,这几年中国放弃运十项目,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也没有受到显著影响。等基础打牢,水到渠成再做大飞机也不晚。

所谓争千秋而不争一时。

家园 应该说小日本在系统集成方面还是有问题

小日本在很多单项技术上可以做到最优,不过缺乏系统工程方面的人才,做不到整体最优,很多环节配合起来就会出问题。H2发射成功率不高应该与此也有关系。

日本的大型通讯设备好像也存在同样问题,单项技术都很先进,整体设计就是不行。举个例子,同时跑1万用户大家都没问题,同时跑10万用户差距就出来了,整体结构设计不好的话性能很快下降。

家园 这个有意思

为何不直接上大学、把中小学的内容一起“拉动”呢?嗯,工农兵大学生的时候,确实就是这么搞的……

为什么把运-10的研制经费和波音/空客的购置费用混为一谈?运-10研制出来了,制造就不要钱了吗?“中国东西便宜”,运-10的制造成本是多少?和同级的波音737相比差多少?

家园 对事物的认识不同,不认为您的比喻是恰当的,请保留您的看法。

好象中国已经说了要“重新”搞自己的大飞机。

中国搞市场经济也不从“圈地运动”开始,反正中国承认自己还落后,甘当小学生……。小学生就不能造大飞机?即使有这个“规定”,看来中国未必买这个账。

BTW, “阿波罗计划”也曾带动美国的国防产业进步,美国人也学中国的工农兵大学生?

家园 运十下马很英明

我还是觉得当年运十下马很英明,拿登月对比来说,那老外当年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多少?我们现在还够戗,八十年代更别提了,可能可以搞出点东西来,但是很难有效益的,当年是只有投入不会有产出的,有人说我们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这个说法我也值得商榷,我们真正缺的是人,但是不是仅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是需要航空实践的人,过去许多零件根本没法做,估计全部要进口,这笔费用现在看起来无所谓,换八十年代,到处都是窟窿的时候就显得大了。我们现在从外面高薪请些波音空客的人来,他们所带来的技术观念,可能远远比我们闭门造车提高得快,费用虽然高些,但是目前的实力拿这些钱又没有什么压力,两厢比较,牺牲二十年还是值得的,就如同这二十年国防上投入减低一样,少爬了二十年,节约体力,现在开始跑步前进!

ps:航空工业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市场化带动相关企业发展,在运十没有能力商业化的前提下,我们无力带动这些企业发展的,还是先搞搞外包,帮人家拧螺丝,然后做螺丝,最后造大飞机,爬的阶段就想跑,肯定跑不动。

家园 中国当然要“重新”搞自己的大飞机

今天的中国航空工业和20年前根本不能比。二十年前不要说造飞机,当年我们做项目的时候,想用单板机做工业控制机,从I/O到LED面板全要自己从面包板上搭,样样都是用最基本的汇编语言写,就这水平还想工业化,最后当然是不了了之。尖端工业也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陈经兄“先基础、再产业”的说法是十分正确的。

小学生是可以造大飞机的,造成大飞机是偶然的,造不成反而是可能性大得多。从小学念到大学,不是因为念书好玩,而是有实际作用的。工程技术是没有奇迹的,没有灵机一动或天才的事。

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不是心血来潮弄出来的,是在40年代到60年代一步一部过来的,之前的“水星”、“先锋”、“大力神”(Titan)、“阿特拉斯”已经搞了很多了,阿波罗是更进了一大步,但这是此山和那山的问题,不是从平地跳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