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通鉴评说》:古有郑国渠,今须大西线 -- 唵啊吽

共:💬54 🌺4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是先拿可以控制的做比较好。

比如农村改漫灌为喷灌,关停污染大的企业,加强污水处理和水的循环利用,停建耗水大的企业等等。这些都是成熟的技术和能够控制的政策。还有就是在对用水的科学研究上,比如我前面帖子里问的一些问题,我觉得这些方面都很weak,看不到什么数据和分析,当然很大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

考古队在挖古墓的时候也知道如果没有足够的保护措施,就宁愿不挖。这里也是一样,在没有足够的措施和预见之前,宁愿等一等,总好过一次新的生态灾难。

家园 中国节水技术是需要改进。

中国节水技术与是需要改进。如何合理用水也应该研究。但这些节水技术应付少水可以,对于无水地区就是无米之炊了。中国北方沙漠化问题,就是无水问题,不是少水问题。

如果环境和古墓一样是不变,当然可以等待,但环境一年一年恶化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可能是不可逆的变化,现在不及时阻止环境恶化恐怕以后都没机会了。

家园 使中亚地区的气候变得更湿润那点水是不够的。

  但还是可以人造出大片宜居的地区,基本上等于给部疆增加一条塔里木河。

家园 很多无水的地区

是过度开发所致。比如前面提到的罗布泊的消失,人为因素就大于自然因素。

在西部地区,很多地方的生态本身就脆弱,而人类的开发超过了生态的支撑能力,产生退化,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循环,结果就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现在中国政府开始做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我觉得这个才是抓住了治理目前中国生态的主要矛盾。

无水本身就是自然的警告,调水到无水地区,支撑了本应该缩减的开发规模,并可以预见极有可能在老一代领教过缺水的人逐渐故去,新的开发会进一步扩大,再次出现缺水。当年引滦河水入天津,说的很美好,现在又说水不够了。(插一句,这里有一个观点,我比较支持 外链出处)所以说到底还是在维持一个恶性循环。

家园 中亚这块地方,早在有人类活动之前水就不断减少。

人类活动确实加速了环境恶化。但在有人类活动以前,这一带都是湖海,自青藏高原崛起之后,水就越来越少,即便在还没有人类活动之前,这种水量减少的趋势就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

家园 【文摘】西藏水救旱中国,民间倡议打动中南海

西藏水救旱中国,民间倡议打动中南海

《亚洲周刊》最新一期江迅/中国大陆缺水严重,目前正上马的「南水北调三线工程」存在许多问题,退休专家郭开提出用西藏之水救中国的「大西线藏水北调方案」,建议从海拔三千五百八十米的雅鲁藏布江引水向北流入黄河,水质、水量、造价、受益面积均比现行方案优胜,引起中南海关注。

中国最缺的是什么?水。什么可解中国之渴?答案可能是西藏之水。一百一十八位将军和七百多位专家学者多次向中南海陈情,要求启动「大西线调水工程」,用西藏的水救乾旱的中国。这项构想透露北京「再造中国」的宏大战略意图。此外,由于中国与欧洲、非洲、中东、东南亚的交通向来过度倚赖马六甲海峡,「大西线调水工程」有助打开直通印度洋的通道,在战略上有重大意义。此举不仅引起境内的争论,也引起邻国的关注。不过,对于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仅仅依靠理论分析和有限的地质查勘,论证难免会受质疑。「大西线调水工程」比三峡工程规模还要大,应该成为全民公共议题。首先就必须把调水工程的信息告诉全社会,由全民参与讨论。

二零零六年春中共中央办公厅开列的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推荐阅读书目中,《西藏之水救中国》排列第一。陈述「大西线调水工程」的二十一万字《西藏之水救中国》一书,由军旅作家李伶花了十七年写作完成,中国长安出版社去年十二月在北京推出。书出版后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阅读了该书。温家宝就该书作了三次批示。今年二月十六日温家宝给国家水利部的批示:「恕诚、基尧:请认真研究大西线,附节录《西藏之水》,请阅」。

今年三月两会提议案

二零零六年三月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李国安将军(长期担任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团长、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有数十年找水和生态建设经验)及一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段大猷联手提出「大西线工程」议案、提案,或在分组会上阐述「大西线引水工程」理念。三月八日,七十三岁的水利专家郭开,来到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政协常委安启元驻地。与郭开同岁的安启元,曾任陕西省委书记、陕西省政协主席。他已经连续八年为解决陕西用水问题,在全国政协会上提交提案。郭开向安启元介绍了「大西线调水工程」,安启元说:「水问题是陕西发展的瓶颈,希望大西线的水能早日进入陕西。」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二零零六年三月到医院探望他的老上级、北京军区原政委刘振华上将,刘振华专门谈到刚出版的《西藏之水救中国》一书引起的反响和「大西线工程」,徐才厚听了后表示,中国用水是大问题,一定支持。二零零五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和副主任郑新立约见郭开等人,了解大西线引水工程民间运作情况,提出「加强舆论宣传」等意见。事后,郑新立多次询问《西藏之水救中国》一书的研讨会安排,表示届时参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城市缺水只在中国大陆个别地区和个别年份发生。七十年代后,缺水城市不断增加,至九十年代初,全中国大陆有三百多个城市缺水。中国是全球公认的十三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二万八千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二千三百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位列世界第一百二十一位。

江南杭州也属缺水市

国家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今年五月承认,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有四百多个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一百一十个。今年三月,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总工程师胡洪志承认该市「是一个相对缺水的城市」,从二零零三年到二零零五年,杭州连续三年进入枯水年份。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认为,洪涝灾害、水污染、水土流失、水生态破坏、水浪费,也是中国水资源缺乏加剧的重要原因。水利部预测,到二零三零年中国人口将达到十六亿,预计用水总量为七千亿至八千亿立方米,但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一千七百五十立方米。

「十年九旱」是中国北方农村的流行语。山西省大同市一个乡的十一个村的年人均粮食产量二百多公斤,他们主要是靠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在黄土高原的不计其数的机井地下水已经乾涸而被废弃,村民们几乎不洗澡也很少洗衣服,洗过脸的水还得给家畜饮用。

调水治沙才是良策

华北平原地下水位每年以二至三米的速度下降。中国大陆现有荒漠化土地二百六十四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五,国家每年投入一千亿元人民币(折合约一百二十五亿美元)用于控制荒漠化,结果却是全国政协委员马志伟所说的那样:局部改善,整体恶化。「以林治沙,越治越沙;调水治沙,才是办法」,这是众多学者的观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草场沙化不断蔓延,已出现二百二十公里的流动沙丘带;甘南天然牧场九成出现退化,五成五的草场已成裸地,不出十年,甘南草场乃至青藏高原东部将成为中国第四大沙尘源。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涛指出,「以林治沙、以林防风」并非万应灵丹,九成沙漠化地区年降雨量不到四百毫米,达不到植树造林的条件。

退休水利专家郭开,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研究「大西线藏水北调方案」,提出「唯一能救黄河的是大西线藏水北调,引雅鲁藏布江水入黄河,引水到西北、华北,绿化沙漠十亿亩,才能控制沙化趋势,根本改善国家整体生态环境」。他的治水方案引起中共党政部门关注,缘于一九九八年时任国家主席、中共总书记江泽民的一份批示。

郭开撰写的报告由原国家计委特邀顾问周子健举荐给江泽民,题为《关于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报告指出,「要解决北方乾旱、黄河断流,每年须引水二千亿立方米以上」,这些水来自西藏。他说,青藏高原是「湿岛」,印度洋上空潮湿的西南季风,在青藏高原三千五百米等高线以上地区形成降水,年降水量一千至二千毫米,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年降水高达二千八百至三千六百毫米,是全国大面积降水最多的地方。西藏地区以积雪冰川和地下水形态保有的水资源达六百八十万亿立方米,是中国最丰富的水源,其中只有千分之一形成径流。郭开建议,开掘「朔天运河」首期工程,即「大西线调水工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南水北调,统筹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问题。「朔天运河」指的是从西藏朔玛滩到天津的运河,这个名称是原国民党将军周济提议的。

郭开的方案认为引西藏之水有水文数据和实地勘查结论的扎实依据。「朔天运河大西线调水工程」引水区的集水面积达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年总降水量一点二万亿立方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江河每年出境量六千三百六十六至八千一百零九亿立方米,可取水量三千八百亿立方米,保证取水二千零六亿立方米。西藏多冰川,大西线大面积的水库水渠对气温产生调节作用,约有六十九条冰川的末端侵入水库水渠,大大增加融水量,仅雅鲁藏布江和怒江、西巴霞曲、岗日嘎布曲诸河流域,即可增加冰雪融水量四百亿到一千亿立方米。

江泽民九八年作批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郭开就提出「朔天运河大西线」设想,直到一九九四年,他提出较完整的「大西线调水工程」的方案。方案是从西藏的朔玛滩到天津之间开一条运河,将雅鲁藏布江水引向西北、华北和东北,总调水量二千零六亿立方米,相当于四条黄河的年流量。促成「郭开方案」而直达中南海最高决策层的关键人物周子健,最初是从《人民日报》的「内部参阅」中读到郭开的方案的,他认为,建立中国「水塔」,沟通江河联网,才是真正南水北调的战略目标,郭开方案有新意,是解决北方缺水的大思路、大手笔,符合中国地理特点。周子健曾任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是江的老上级,因此他给江写信推荐这一报告。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四日,江泽民批示:郭开写的大西线调水工程「方案,乃国家百年大计,必须从长计议,全面考虑,科学选比,周密计划」。同年六月五日,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国务院办公厅主任王忠禹起草,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名义,经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签署,以文件形式,向党政军各界印发了《江泽民同志关于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批示的通知》。二零零三年三月,一直关心研究进展的周子健病逝。

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副总理温家宝也作了批示。朱镕基组织了四十多位专家召开「大西线南水北调方案」学术研讨会。朱镕基指令组成专家考察队,批出一百万元人民币(约十二万四千美元),要求透过实地考察验证方案。于是,一支由水利部、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铁道部、林业部和西藏、四川、云南的专家学者十四人组成的「大西线南水北调考察队」,一九九九年五月赴藏考察。朱镕基对考察队的要求是「认真考察,注意安全」。

家园 探讨,经济发展了,每个人消耗的水自然是要上升的,所以

你总不能要求经济不发展,来降低用水。另外换个角度看,任何节水措施,都是用其他方面的投入,来换取水资源方面的节约,也就是说,节水要靠高成本维持的,这个高成本是否能被我们落后的工业和农业承受?有些水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能否降低?我们可以降低浪费,但是人的自然需要,如饮水,洗澡,洗衣服等,和一些相关工业的用水,肯定是降低不了的,而且肯定是文明程度越高,需求越高的。

所以说,对经济落后的地方,谈节水不是不可以,得考虑成本。当然,对于调水来说,也得考虑成本,不过我想,如果能实现自流的话,通道打通之后,维持的成本就不会很高了,属于一次投入,多年受益的情况。

家园 【文摘】中国新战略直通印度洋

中国新战略直通印度洋

《亚洲周刊》最新一期江迅/中国要避免受制于马六甲海峡,急需直通印度洋的通道,上游蓄水可减下游水害。

大西线调水方案着眼于调流出国境的水;会不会引发国际纠纷,是人们所关注的。郭开和李伶都认为,大西线引水对下游国家来说,是友谊的纽带。道理很明显,每年都有关于孟加拉国、印度发水灾的报道,大西线工程截住两千亿立方米水,就是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灾祸变成了财富。西藏每年外流水四千八百亿至六千亿立方米,国际上每立方米水价一美元,六千亿立方米就是六千亿美元,如果能利用西藏外流水那将是最大的节约,而且减轻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以及澜沧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大西线藏水北调工程对北京具有战略意义。中国能源和矿产品大量进口,几乎百分之九十的进口石油运输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已经成了中国的致命咽喉。解决马六甲海峡问题,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从西南边境直接打通印度洋出海口。抗日战争时期滇缅公路就曾经是中国唯一的对外通道,大量物资正是通过滇缅公路运到中国的。

日前,一份来自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协调委员会的中国文件透露,中国「要打通西南出海口则需要修建多条高等级公路、铁路、输油管线以及航道,直通印度洋,大大缩短中国到中东、非洲产油国的距离,然而要打通西南通道,很重要前提就是必须上大西线藏水北调」。文件详叙了两大理由:第一,西南通道途经的孟加拉、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各国,一到雨季洪水泛滥,如果不控制住上游水患,修建和使用这些公路、铁路、管线、航道将受到极大限制,难度很大;只有在中国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察隅河等出境河流上游筑坝拦蓄洪水,才可以调控下游水位。第二,要打通印度洋通道,就要与孟加拉、缅甸、泰国等国家搞好关系,控制数千亿立方米的出境水源,就可大大减轻下游水患,输出电力。文件称,「马六甲海峡问题也使我们必须早上大西线」,「大西线藏水北调上马的时机和条件正日益成熟,时不我待」。

台湾「中华朔天运河筹委会」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大陆退休干部郭开的「朔天运河大西线」设想,在台湾一度引起反响,台湾还成立了「中华朔天运河筹委会」。高存信将军是全国黄埔同学会会长,由于他的介入,港澳台许多「老黄埔」也纷纷参与。「朔天运河」这名字就是原国民党将军周济提议的。原全国政协常委、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赵子立加入筹划「朔天运河」后,联络了台湾不少军政要人参与,第一个就是陈立夫。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陈立夫在台湾三次写信给邓小平,谈朔天运河计划,还和梁华盛在台湾成立「中华朔天运河筹委会」,梁任主任。有九十多名军政要人包括邓文仪、梁肃戎、郝柏村、翁大铭等参与。(江迅)

家园 达旺 德让宗 邦迪拉这几个地方

62年反击的时候就在印度手里了

在那里我们的战役迂回搞掉了他们好几个旅

后来我们的撤退 肯定是把这地方丢掉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