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当丰饶之角不能吹响的时候(想到了才更新) -- 葡萄
八:日本-翅膀也有飞走的时候
虎,虎,虎。攀登新高峰。
渊田美津雄与联合舰队特混编队于珍珠港上空。
曾经在80年代看过这样一个逸闻:当年日本泡沫经济蒸蒸日上貌似势不可档的时候,在世界任何一个重要艺术品拍卖场合都可以看见日本人急匆匆在不同拍卖会奔跑的身影。终于在一次伦伯郎的拍卖会上,一个老太太实在忍不住就在一个日本奔向拍卖品的时候伸出了脚。不管这个逸闻是真是假,但是这是日本那一个时代真实写照的一个侧面。
二战刚结束时日本满目创痍,尽管不象一些人成天念叨的日本已经一穷二白和一片废墟,不过当时日本持续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萧条是可以肯定的。加上原来的殖民地经济设计中,原材料与农产品等供应的来源地随着日本战败而剥离。日本自甲午战争以来建立的经济体系实际已经崩溃,并且作为占领军的美国也曾经有把日本改造成为一个农业国。如果历史有假设的话,日本也许就象今天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那样的格局吧。但是历史往往不会随人的意志转变而转变,冷战拉开了帷幕。
从道奇路线出发,由朝鲜战争诱导的日本经济复苏是日本很快摆脱了战后初期的萧条,到1956年神武景气开始正式启动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脚步日本从1956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日本以年均9.8%的速度连续19年高速增长。1955年日本GDP总值为美国6%西德56%,1966年日本超过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1968年超过德国从那时候到现在日本都稳做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家的位置。而且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在劳动生产率上从1951到1979法国与西德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是4.5%美国为3.2%日本为8.9%。并且利用石油危机为契机,日本不仅实现了对美国的贸易平衡而且在80年代彻底在美国本土击跨美国的家用电器产业正式对美国建立了出口优势。到1986年日本泡沫经济开始前,日本在家用电器、汽车和半导体生产都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有利地位,当时日本在 世界上的GDP总值占世界15.3%为美国一半超过欧洲第一第二经济大国德国与法国之和。到1983年日本在当时决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159项技术领域中同时领先于美国和欧洲的有39项,与美国相当有38项而同时落后于美国与西欧的技术为19项目。由于进入日本市场的非关税壁垒高,日本在80年代之前仅用15亿美圆就获得了如果自行重头研究需要花费1500-1800亿美圆资金的技术,对内日本建立了被称为日本发展三神器的有鲜明日本文化特征的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与企业工会制度;对外,日本利用战后格局在美国默许下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著名的大雁序列的产业阵列,并依据这一安排不断实现本国产业提升不断深化与分工转移;都为日本的经济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在1986年前后日本更利用日圆升值的机会大举向海外扩张,在之后的短短时间中就成为了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和世界海外资产第一大国。(至今为止日本海外总资产额超过了G8其他成员中英美德法海外资产的总和)
到90年代初,日本财团与跨国公司,靠着不可一世的日本制造横扫世界。我当时看资料,世界十大银行有八家是日本银行,前三位均为日本包揽,世界五百强企业日本几乎包揽半数。(如果我记忆没有错的话,当时数字是244家),无论是住友、三菱、丰田、松下、SONY还是全日空、新日铁、新干线世人皆知。无论是尖端的特种钢、特种材料、半导体、大型电子计算机还是汽车、轮船、炼钢、电子产品、精密化工产品,到处都是日本产品的天下。以美国为目标的日本赶超梦似乎已经唾手可得了,此时的日本人相信他们是最优秀的大和民族,世界上只要是日本涉足的事情就一定是日本第一。(这个印象至今影响着许多中国人,并成为他们一些主张的重要依据)买下夏威夷、买下哥伦比亚公司、买下洛克菲勒大厦、买下美国!这个就是赶超的日本,这个是日本的世纪颠峰。
当美国舆论一片哗然时,他们把日本的第二次崛起看做是日本第二次入侵,是又一次珍珠港。美国国会议员不但鼓吹民族主义提倡爱美国买美国货(表笑,这些事情不是中国人韩国人才折腾,不说美国日本在一个时期还这样闹的),还在电视新闻记者面前当众砸日本进口汽车以示决心。不过当日美贸易争端达到最高潮的时候,日本人不但对美国说:我可以对你说不,而且作为当时日美谈判代表的日本大藏相宫泽喜一对美国谈判代表说,日本也想买美国的产品,但是美国工人太懒惰生产不了日本需要的产品。美国被彻底激怒了。今天我们很多人都愿意把“广场协议”和美国对日本的保护人地位看作是美国反击日本的决定性因素,这样说发对也不对。接下来我想说的,就是我认为这个观点不怎么对的一面美国制造如何超过日本的一面。
1983年IBM当时占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70%,到1989年IBM以430亿美圆的销售额与66亿美圆的赢利分别高居美国商业公司第一与第四,是被称为当时美国最成功的商业公司。由于日本公司如富士通、NEC日立几乎是完全克隆IBM模式开始赶超的,所以当时评论界这样预测:
1.个人电脑将成权为普通消费品,日本迟早主导这一领域(那是以日本在电子领域全面击败美国为参照)
2.当时日本NEC等企业在存储器市场占主导地位,当时的人判断日本控制半导体领域也是迟早。
3.80年代美国市场各个领域都不景气,有预言家判断日本在IT领域迟早超过美国。
4.强势的日圆、膨胀的地产与股票市场使日本那时候看上去有无穷无尽的廉价资金可以使用,当时评论家相信,日本将以收购美国地产与其他新兴大公司的方式接管美国IT业。
5.IBM与AT&T的分拆使日本企业有规模优势。
6.多元化交叉经营的日本高技术企业交叉补贴与掠夺性定价的方式击跨美国公司,甚至在上述方式不灵的时候利用官方与非官方贸易壁垒的优势深入美国高技术企业腹地,一个接一个击垮美国企业,就和日本在前30年在各个领域击败美国公司一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但是把IBM和AT&T作为竞争对手的日本企业万万没想到,美国人不劳烦日本人自己动手,自己颠覆了IBM与AT&T的霸权。以IBM与AT&T的分拆与限制垄断措施的出台,美国IT领域一下子就进入了群雄争霸的格局。首先是苹果率先在个人电脑领域打破了IBM在PC领域的独霸地位,到1981年苹果电脑就已经占领了美国个人 PC75%的份额。1981年Intel推出了面向IBM的80286芯片,到了1986年Intel独立向市场推出了386芯片,芯片时代开始了。而此同时,同为遏止苹果为IBM扶持的微软公司逐步与Intel结成了著名的Wintel体制。随着克林顿拉开信息高速公路与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序幕,新经济时代破茧而出了。当时在 大型机为主导方向的日本公司直到1991年结合了Windows3.0操作系统与Intel芯片结合的Wintel联盟导致世界PC爆发性成长,日本这个时候还没有可以彼此兼容的电脑系统,而这个时候已经落后美国整整5年。这个5年是美国重新击败日本的起点 ,以Wintel平台为基础美国打败了日本在制造业的垄断地位,并通过扶持台湾、新加坡和韩国的制造企业不但抄了日本制造的后路,而且也彻底摆脱对日本在零部件产业的依赖。等日本发现,水平分工的PC是90年代主流消费产品的时候已经为时太晚,美国这个时候已经建立了全球分工体系。而且今天的四小龙更多的是作为美国产业的二传手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的二传手与美国实现在全球范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而不是成为紧紧依赖日本技术与市场的日本小雁。这样的影响不但在四小龙延伸,而且逐步扩散到了东南亚与中国大陆。这些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制造的外援基础,也许直接打掉日本在大雁阵列翅膀的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但是这个金融危机后面是美国精心布置的全球化产业分工的一个环节。日本的短视或者是傲慢,让日本在90年代末被引导世纪经济向纵深领域前进与发展的IT产业边缘化了。日本非但没有成为国际市场的垄断者,还被踢出了个人信息消费领域主要领域。美国今天已经开始把信息技术与新经济向产业与社会结构的纵深挺进,结合信息技术的传统领域已经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今天的花旗银行所拥有的程序员已经超过微软公司,今天以高信息集成控制物流与全球信息的沃尔玛公司曾经在不久前成为世界500强第一大公司,今天波音公司早已经实现了无纸化设计,这些都只是信息革命的一角落,永不停懈的长跑才刚刚开始。
我在《中国巴西经济小议兼及印度》和一些关于日本经济复苏的评论里是这样看的,美国新经济模式不是以某种技术或者某个领域的一个优势来确立的,而是以一系列颠覆性或者是推倒重来的方式来构筑一个高端平台然后以此平台实现全球产业分工的。而且这样的颠覆性对生产力与生产管理模式的冲击的一个直接 后果就是多元化的竞争模式出现,而且这样的竞争永远没有停歇的机会,因为在多元化竞争格局中你一犹豫随即就会被追赶者赶超。这样的颠覆性,对于以社会结构等级分明层次清晰以三神器制度圭皋的日本制造致命性在于,当超越一种旧有模式的时候这样的模式也许已经落后,甚至在刚开始超越的时候,被超越的楷模就已经在被淘汰。而日本就是这样在新技术领域尤其是消费电子领域,先后被美国然后台湾与韩国超越的,如同对PC领域那样的判断错误不断的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出现,并且在错误的发生时日本公司总不是适应潮流而是试图以自己曾经的优势去改变市场与世界。就这样,三星赶超了SONY,台湾的内存超越了日本。而现在在软件领域有印度,在硬件领域有中国都出现了咄咄逼人的追赶脚步,日本在今天还没有拿出有效的策略,或者他们还以为中国公司依旧落后日本公司几十年可以高枕无优,就象他们曾经对美国公司、对韩国公司与台湾公司判断的那样。
到2005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喊出了再次维新的口号,日本人在哀叹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对日本建立了不可逾越优势的时候,爱把经商称为战争的日本人不得不承认:日本第二次战败了。当年在珍珠港上空向日本特混编队发出:虎!虎!虎!,攀登新高峰的那个日本飞行大队长渊田美津雄在战后的回忆录里有这样一段话:再没有比珍珠港作战更能具体显示战争正在转向现代化了,日本的航空部队瞬间就使那些以为是太平洋舰队主力的战列舰群,至少在半年之内不能动弹。然而,这是没有用的。简单地说,等于替美国处理了这些已经不中用的东西,反倒促使美国从中发现一个真理:把坏事变成了好事。就象当年遭遇日本突袭珍珠港后的美国人一样,美国人在失败中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步伐,把坏事再次看成了好事。不但是美国人,包括欧洲人在日本全球出击后都对自己做了极深远的调整。当美国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金融创新为支柱以经济全球化为旗帜在北美自由经济贸易区在全球重新树立美国经济霸权的时候,欧洲人也以欧元为纽带以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为引擎以欧亚大陆桥为利益核心重新调整全球战略格局的姿态向未来前进。
虎,在日本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能够不畏艰难、跋涉远途战胜强敌并平安回家的一种神兽。日本当年袭击珍珠港,以虎虎虎为胜利口令恰如其分。然而不畏艰难、跋涉远途战胜强敌并平安回家的日本虎在二次出击珍珠港后,喜欢上了全世界的奢侈品、迷恋上了梵高还有夏威夷的别墅与海湾。与此同时日本人不但一次次错过了新经济增长中产业准入的机遇,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来临时,日本不但没有施以援手而且在作壁上观的同时为求自保使日圆接连贬值,就此日本在东南亚苦心经营的大雁阵列从本质上被动摇。这些错误与疏失日本不但不反省与检讨而且面对挑战与压力日本内部引以为骄傲的三神器制度、官僚金融产业三箭体系在瓦解的同时日本的领导者们不但没有拿出勇气及时提出对内对外改革措施,而且频频把国内矛盾与危机向国外转嫁不断挑起日本与东亚尤其是东北亚国家的冲突与矛盾,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陷入泥潭。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当时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后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和韩国签署一系列经济一体化协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今天被耽搁在中国与东南经济自由贸易谈判(之前已经达成农产品自由贸易协定和货币互换协定)之外的日本以提出排除中国的与东南亚自由贸易谈判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遇,历史的机遇往往就那么几个瞬间。今天,日本在劳动生产率上落后于欧洲人,在年劳动时间上少于美国人,台湾人在信息技术领域,韩国在新技术与传统领域都已经赶上来了,中国和印度两个庞然大物上升的势头也咄咄逼人。日本要想在未来几十年中继续在眼下群雄并起多元竞争的格局中长久保持曾经的经济霸主地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与勇气才可以。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生产总值为美国一半,而今天美国的制造业已经相当于日本GDP的3/4。今天的世界是全面竞争的世界,这个全面竞争是一种永远不会停息的竞争,是一种没有片刻松懈机会的竞争。二次战败的日本,在追赶的时候。要的远不仅仅是再次维新。
笔者按:首先我要说的是,这里日本的二次战败是对美国的战败。日本今天依旧是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在许多关键领域掌握着关键技术。尽管刚刚摆脱经济经济危机阴影的日本,还没有完全重新振作。但是日本作为中国的竞争者无论如何都值得我们重视与密切关注。就象日本曾经蔑视过美国那样,今天我们对日本乃至印度等世界经济中的任何竞争者的忽视,都很可能在明天对我们是致命的。一个国家的发展,无论发展也好,无论笑傲群雄的时候都不要忘记,当所有人都在向前飞奔的时候你停下脚步甚至你放慢脚步其实就是在后退。日本第二次战败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人把广场协议看做美国的阴谋,仅仅这样看问题那在我看来离真实也就快过一步了。摆明吃亏的事情日本还真没真正答应过,最近美日牛肉之争,商业捕鲸之争,日本都寸步力争更何况是广场协议那样象人们普遍说的美国阴谋一样,没好处的事情日本肯定不干。但是,当日本离超越与颠峰近在咫尺的时候,日本人放怀的笑了,谁敌手?日本人这样说道。当日本人忙着享受世界,享受未来的时候,为日本震惊的美国与世界不停的变换舞步竞逐明天。如果一个国家想要走到一个可以被称为历史颠峰颠峰或者人类历史颠峰的那个位置就不要忘记在追赶的时候不能有片刻松懈,在颠峰的时候随时看看身后,尤其追赶目标以美国这样的国家。的确世界上充斥的无数阴谋,但是成功的唯一途径是自己的努力与实力。竞争尤其是国家之间的综合竞争就是永无止境的长跑,而且前进的速度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越来越快。虎!虎!虎!可以带日本攀登新高峰,不过日本没有想到当登上新高峰,翅膀也有飞走的时候。
发表一点浅见,班门弄斧。。。
日本在工业化时代把工业化的种种规则搞得滚瓜烂熟,超越了美国。因此美国创造了新的规则:信息化,而所谓的规则,我个人也不是认为完全是美国人的阴谋如广场协议等。而是美国人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天地。可以比喻是日本人在跑步上超过了美国人,美国人琢磨怎么造个飞机飞。日本人做事小事情明白,大事情糊涂,人家都飞上天了,他还一根筋地往前跑。
他们在80年代开始就把重心放在机器人上,但是回头一看,全错了!!!
作为超越日本制造的终极手段,甚至也是唯一手段。这是偶然还是必然?假如没有找到IT这个方向怎么办呢??
在电信行业,固定交换机的时代,中国尽快了许多日本交换机,富士通,NEC等;但是到了2G时代,中国就变成了欧洲企业的天下,几乎全部是GSM体制,这个时候日本企业做什么去了呢?日本人自己搞了一个制式,别人没法进来,结果,自己的企业也没法出去,几乎从来没有听说日本企业卖了什么GSM设备。
2G时代美国其实也落后了,业内一般认为,美国高通的IS-95和GSM出生的年代基本一致,而且相对先进一些,但是美国国内多种制式并存,相互竞争的结果,是没有一个制式能出于垄断地位,获取规模效应,而欧洲统一的GSM体制,不但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欧洲市场,也造就了现在的世界市场割据,2G时代至少80%的移动通信市场,是属于GSM的。
跟日本相比,美国经济和公司体制决定了他们更有创造力。这不能不说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有这种条件并不等於必然有这样的结果,而只是这结果的可能性增加了。
美国人琢磨的是怎么做更好的事
确实如此。911之后一个星期内,美国表面上没什么动静,有人问我,我就说布什想把坏事变好事,结果美国成功地进入了中亚,建立桥头堡。但是攻入伊拉克,我个人认为有了欲速则不达的结果,反而害了自己。现在美国又面临战争泥潭和美元大幅贬值(其实贬值对美国有利,但速度太快就不行了),看看美国政府和央行的Helicopter Ben(我觉得他有点堂几呵德的味道)怎么办吧。
美国是可怕的因为你一转身就不会知道他又拿出什么发明来.IT的领导地位并不是美国唯一的蝎子尾巴,材料上\生物上\能源上还有农业与海洋科技领域里美国都有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你与其做媒美国没有IT怎么办不如琢磨琢磨美国为什么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新技术革命为先导.那才是我想说的本质
令人深思。。。
对于中国来和任何一个可能作为日本伙伴的国家与地区来说说:作为一个独立市场日本太小,作为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来说他太大也太吃独食.
80年代,刚时兴程控交换机的时候,中国的设备都是富士通的,80年代中,有一次京
沪之间出了大故障,小日本厂家做售后不积极,还想讹一把备件的钱,以为中国已经上了他的案板,贪小帐的本性又来了。结果线路断了好几天。结果,邮电领导一怒之下,把这些设备全退网,用欧美的设备,同时自己加紧研发。现在算是打出一片天地,华为,中兴虽然自己很刻苦,但是电信部门不刻意给他们机会,也没现在的成就。
反观小日本,不说通信设备没什么市场了,连手机也做不好,市场份额不足挂齿。在中国市场也全面撤退。葡萄说的对,日本还在吃以前机械,电子老行业的老本,近20年,错过了太多机会,无论PC,移动通信,数码产品。
日本在电子上的地位也不是牢靠的,比如半导体,相对其他国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除了家电芯片,我还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芯片有名。不比老美,在半导体上,高别人太多。不过日本在机械上还是积累了很多优势,这个别人不好赶,机械的东西本来就靠产品性能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