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印度金融危机即将到来? -- 陈经
那种被眼前的前景激励的一塌糊涂的场面给我们的教训太深了。
还是个社会化的问题,如果人口增长能够带来社会财富的更高比例的净增长,当然也可以选择增加人口,当然前提是充分就业,工资水平同步上升,住房、环境也不能差。
可拿今日的印度与当年的苏联比。
当年的大三角,中国可以在美苏之间渔利,苏联为中国撑起了一片天(天塌下来有大个顶着)。八九苏联一夜崩溃,当时中国可是如大难临头一样。确实也有几年的时间美国将中国作为了头号的假想敌。
可是现在再来看,一个崩溃的苏联(现在的状况)与一个没有崩溃的苏联哪个对中国有利一些呢?
当年苏联的存在对中国的影响远不是今天印度的存在对中国的影响所能比的。当年苏联替中国顶住了美国全部的压力,而今日印度是美国拉拢来对抗中国的伙伴,印度充其量也就是没有完全倒向美国而已。
一棵大树倒了,腾出了空间,自然会有其它树来填补。
中国这棵树的周围每倒下一棵树,中国的空间就会向外扩张一点。剩下的空间由其它树来填补。
如果倒了印度,中国的空间会比现在大一些。当然中国面临美国的压力也会大一些。但这个压力是成长中的压力。
至于印度的角色由谁来顶替,最不缺的就是侯选国。巴西,印尼,甚至南非等等。
印度倒下我们的利益不过尼泊尔还有被印度侵占的领土,但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印度首先出现的是难民潮,冲击的是东南亚和中东.东南亚是我们要争夺的腹地,是华人利益的集中地,一旦出现科所沃对欧盟那样的冲击对中国后果不乐观.再就是中东方向,印度有全世界最庞大的穆斯林群体,而这些穆斯林多集中在旁遮普邦这个占有印度粮食40%产量的地区,如果巴基斯坦一旦越过克什米尔,很难要他们拒绝在没有多少代价的情况下去吞并旁遮普的诱惑.西边是我们苦心经营的战略要冲,能源基地.一个过于强大的巴基斯坦.一个凭添动荡因素的中东,都对中国的能源安全起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再有就是附带的一些问题,比如印度一旦崩溃,辽阔的印度洋上将出现一片海盗的天堂.这个对于我们投资非洲与跨洋贸易的风险都是不可估量的.再有就是爱滋病,印度已经拥有世界第一位的爱滋病患者.在未来几年里这个数字还将以30%的数字递增,一旦印度出现大规模种族冲突,挟果在难民潮扩散中的大量爱滋病患者对其所到的任何地区都是难以估计的潜在风险.
现在印度中央集权的模式正在逐步解体,而印度经济危机将加速这个进程的发展.一个有效约束危机的弱势的印度政府远比一个四分五裂的次大陆更符合中国利益,而且也不妨碍中国解决被侵占领土的问题,并成为中国的出口市场和原料可靠的来源地.这个都是可以预期的利益.
最后要说的是,中国现在最大的利益就是集中精力建设国家内政,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只要是出现打断这个进程的事件就是对中国利益最大的损害.台湾独立就是这样的事件,印度分裂虽然不可以与此相比,但是其带来的远期负面效益将是长期而危险的,绝对不能等闲看之.用一句话总结:中国还没能力与需要去改变一些周遍现状的情况下,维持现有的对印度格局更符合短期与中期中国的战略需要.
这个话题纯粹是YY。只不过是要分析一下中国的利益所在。
印度即便分裂,也不会分成几十个土邦的,它的核心部分仍然会保有六七亿以上的人口,面对扩张后的巴基斯坦仍然是优势。巴基斯坦不会强大到可以一面抵抗缩水后的印度,一面与中国为敌的地步。
印度一旦崩溃,辽阔的印度洋上将出现一片海盗的天堂.这个对于我们投资非洲与跨洋贸易的风险都是不可估量的?怀疑。出了海盗,不仅是中国的事了,美国、日本也要操一份心吧。而且,海盗难道比现在印度的航母还要难以对付?
东南亚什么时间成了中国的腹地了?
印度的分裂难道比当初苏联的分裂的影响还要大?苏联的分裂是打断“集中精力建设国家内政”这个进程的事件吗?
中国不会主动去也没能力去改变印度现状,可是主动去维护印度利益也不符合短期与中期与长期中国的战略需要.
现在美国的主要精力全部被回教世界吸引,短期连小金那边都顾不上。而且长远来看基督教世界和回教世界的长期冲突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孔老大说中国代替昨天苏联的位置印度代替昨天中国的位置非常不恰当。还不说中国会不会出些象我这样的烂人有意无意干些挑拨之类的阴险卑鄙的勾当,中国历届的外交政治都非常强也是我个人非常欣赏的。
孔老大的分裂说法我其实同意。同时我不同意分裂印度一定就会造成你说的那个局面。关键看操作,怎么个分裂法。裂成七八十个土邦的分裂和裂成两三个(最好是两个实力均衡)的分裂效果完全不同。当然说这些仅仅是一个愿望而已其实没什么用除非我们和美帝的位子倒过来。而即便是美帝要用非战争手段分裂哪怕印泥或者马来西亚这样的国家都很难。再说了,美帝才弄完核技术喂奶昨天又说IBM三年之内投资印度60亿美圆,看来和我们愿望相去甚远。这个问题实际操作性可能性基本等于零还是没什么好说的。
银行招股的问题,完全不明白,更迷糊了。你说的看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与需要和看印度巴西和日本的发展瓶颈,整体态势还可以东翻西看,还可以从你的话里猜,这印度巴西日本这不正等着你把你的比较那篇更新么?你就快更新吧,哈哈
美国所忧虑的是,这种一高一低的位置,将来会有变化。中国独立性太强控制不了,又有过去意识形态的历史问题,美国虽然很担心,但对中国的现实压力不大。
我没说过呀.
金庙事件:现在去查公开资料一般都说是当时总理英甘地下令镇压锡克教徒,但是这个事件充分说明了印度问题的复杂.就在金庙事件前不久,英甘地为了安抚锡克教徒特地从原来的旁遮普分离出锡克教徒聚集的部分成立新邦就是为了锡克教徒不要闹独立,结果是适得其反.最后连印度总理英甘地都被身边的锡克教徒侍卫暗杀了,这个事件最终影响了印度军队的结构:1994年印度允许贱民从军.
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地族现在占印度人口30%,就是这样的印地族说一样的语言信仰一样的宗教中间的分支就有两大类:雅利安人和达罗庇查人,他们之间差异很大甚至不是一个肤色的人种,远不是我们想象的民族概念.接下来是印度第二大民族孟加拉族占印度人口20%.那原来和现在的孟加拉是一个国家,在英殖民地时期是一个省,后来一分为2,西孟加拉归属了印度,东孟加拉省成了今天的孟加拉.接下来占印度人口5%以上的民族有8个,其中多说一个泰米尔族,当年印度出兵干涉斯里兰卡内战就是不想泰米尔族分裂势力扩散进印度,为此印度总理拉甘地也被暗杀.印度不但是按照民族在分邦,现在更按照语言的分类来分邦,印度现在说印地语的不足40%,语言占人口5%以上的语言种类有4个,语言占人口4%左右的语言种类有4个.再下来就是宗教和教派问题,这个介绍的多就不多说了.
早在印巴分治的时候,英国人认为次大陆最终会分裂成8到9个国家,这个里面有英国人在其中的精心安排.而印度中央集权统治从一开始就以禁止一切独立意图为目标的,而现在印度邦联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随着中央集权体系开始瓦解,印度在英殖民地时期遗留的隐患正在逐步发酵,等的只是一个机会.
印度如果出现分裂,坦率的说印度很少会出现一个超过4亿人口的大邦.前面我说过的旁遮普,估计你没有仔细想我到底要表达什么.我直接点说,伊斯兰教教徒和锡克教徒各自控制的旁遮普省各自控制了印度现在粮食产量的40%和20%.一旦巴基斯坦获得这些力量,和中国的盟友基础就将大大被削弱.印度历史上任何一个次大陆的势力获得这样的优势要么进一步向东扩大优势,要转头向西向北进入中亚争雄从无例外.要说力量倍增的巴基斯坦与中国为敌我不担心,但是地区力量失去平衡尤其是一个区域强权的出现对中国的影响力肯定是负面的,这个中国的崛起就算不准备对美国挑战但是始终削弱美国在区域事物的影响力是毋庸质疑的.更何况,印度一旦分裂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乐观,不要说穆斯林的挑战仅仅西孟加拉和德干高原以南地区就不是任何单一民族势力可以掌握的.
印度的航母?分裂之后的苏联军队是什么状况,说实话分裂后能维持独立海军的沿海的地区没有一家可以做到,有财力的没实力,有实力的没财源.而这个时候,美国日本或者欧洲的介入对中国是有利还是无力答案不言自明.至于海盗,马六甲和加勒比地区是世界海盗的乐园,美国人都不管谁还会去管.对中国这样的海权小国来说,介入本就是路遥遥.我们的利益始终在陆上,圣山南麓20年里重要要去控制力有不能逮,海上的更遥远了.得利的只会是美国和日本,呵呵那时候就真形成包围网了.
说到东南亚,先不说中国和东南亚签署的货币交换协定与农产品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我们来说说那里的华人.华人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都是主要力量,来自华人的投资至今占中国55%,出口中40%和进口原料里55%要经过马六甲,中国和东南亚的贸易增长自2000年以来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对中国利益而言,首要的就是东南亚.所谓腹地不是你掌握的地区,而是你利益悠关的区域与势力范围:).
印度的分裂比较当初苏联的分裂,道理很简单,我强彼弱非彼强我弱的差异.位置不一样,战略选择就不一样.苏联分裂对中国利益在首先在在战略上利莫大也,其次地缘上的冲击微乎其微.
中国自然没没有必要去对印度的现状做什么,但是一个崩溃的次大陆肯定不符合中国短期与中期稳定国家建设需要的战略目标.次大陆的权力真空谁来填补,无论怎么样都不会是中国人分到大利益,而且南联盟与科所沃冲突给欧洲经济与欧员带来影响是我们的前车之鉴.伊拉克局势给中东与欧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出现危机的时候我们会那么落力的去援助,这个还请你好好想想.我们的力量还没有足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周边一些现状的改变往往对我们弊大于利,在次大陆尤其如此.
1, 主体民族印地比例在40%以上。其他民族分量比他小,第二的泰卢固族就只有10%。
孟加拉族第3,只占印度人口8%,不足1亿。
2, 伊斯兰教教徒和锡克教徒各自控制的旁遮普省各自控制了印度现在粮食产量的40%和20%.
-----------------------
可能是小麦,但决不可能是粮食,印度全国差不多都是水田,而旁遮普省面积很小。
3, 分裂并不要每个帮都分裂,主体印地民族的几个邦就可以形成一个大国家。包括北方邦,中央邦,奥萨里邦,比哈尔邦,马施特拉邦,拉贾斯坦邦,这些地方印地人为主,其他民族也和印地族差别不大,他们一定会在一起,超过印度领土的60%。
印度已经有了较强的国家意识,民主政治这几十年来做得不错。由于主体民族比较大,可以保证控制力。而且印度各民族不喜欢造反。
但不是说没有和平分家的可能,就是遭遇到重大危机,中央政府失去控制力的情况句会出现。而各邦又感到有脱离的必要的时候才能发生。这个还需要老美搞一下才行.
分裂国家从来都是消灭成为强国的潜力的最一劳永逸的办法.
南联盟的分裂恰恰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关系的最好注解。
南联盟的分裂是德国人一手主导的,将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这两个传统上亲德的地区划进了德国的势力圈。法国是为了维护法德联盟被德国人绑架了。
美国人在欧洲扔炸弹,当时来说是得计了,将欧元炸软了。但长期结果如何?美元走软,欧元走强,长期趋势是改变不了的。为了长期的利益,忍受几年的混乱,这笔生意德国赚大了。德国人肢解南联盟是毫不手软的,它怎么就不担心美国人的炸弹会将欧元炸软或者会将美国人的势力引入巴尔干呢?
一个强大的印度是有实力与中国抗衡的,巴基斯坦的实力要怎么个长法才能强大到哪怕如今日印度一样?更不用说还要强大到能够挑战中国的程度。
至于印度混乱时,区域外势力得益的问题,他们所可能得到的利益,能够超过一个强大的印度本身得到的利益(对中国的影响)?
当年中国宁肯将越南推入苏联的怀抱,宁肯让援越的二百亿美金打了水漂,宁肯让苏联海军住扎金兰湾,也要反对越南拼凑“印支联邦”。显然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是认为一个崩溃的印支联邦更符合中国的利益。哪怕由此而引入了外部势力(苏联海军)。
而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拼凑的“印支联邦”,其潜力是远远不能与现实的印度的实力相比的。
印度必须敢作敢为
作者:居伊•德•容凯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发表日期: 2006-2-8
世界在发现印度,印度也在发现世界。这一过程使印度和世界都富了起来。几乎每周都有新的大型跨国公司,加入到在印度开展业务的热潮中去,因为价格合理的印度人才资源吸引了它们,它们也日益感到了印度的发展。
在印度,成熟的软件与外包产业在国际上取得了成功,造成的影响远超过它们对经济产出仍然不大的贡献。它教育了一代人接受全球化的挑战,并让民族精神受到了“敢作敢为”(can do)这一新颖观念的熏陶。
一度萧条的制造业削减了成本并顺利发展,收获了丰厚的利润。消费文化在日益富裕的城镇中产阶级中扎下了根。他们从金融服务范围日益扩大的银行贷款,而不是存钱买房买车。个人信心的提高几乎让人都感觉得出来。对印度企业家来说,似乎不存在极限。
转变有四个基本因素:受印度1991年经济危机刺激而进行改革的滞后效应;逐渐开放的进口;中国崛起的榜样;“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指投资和消费的冲动)纯粹快乐的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由印度政府部长组成的改革“梦之队”对经济繁荣所作的贡献是何等之小。在左翼同盟的包围之下,他们笨拙地前进,在竭力减轻官僚主义的严重影响以及政治对经济的控制过程中,有时会倒退或根本没有进展。不过,当改革切实实施后,私人部门则会释放出惊人的活力。
事实上,印度的繁荣有时候似乎并非由于联邦政府政策,而更多地是因为无视这些政策。尽管去年的经济增长升至约7.5%,但20年来在由不同政治派别组成的政府领导下,平均经济增长仍然达到6%。也许印度政府要做的就是放手让创业热情发挥作用。
但政策不仅是收缩政府的管辖界限,其实政府需要管辖更多事务。如果在其它方面没有切实的行动,印度的经济增长很快就会面临极限。有迹象显示,印度经济出现了过热,受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的消费热,推动了近期的经济增长。结果,经常账户赤字不断增加,其融资大多靠的是不稳定的短期投资组合流入。
充沛的外汇储备足以避免危机,但利率上升看来是无法避免了。中央银行似乎急于采取行动,但政府却反对。政府不仅希望保持增长势头,而且作为借款大户(主要为经常支出提供资金),它还希望能压低还本付息成本。尽管印度政府努力抑制各邦开支,但汇总后的预算赤字仍居高不下,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
更严重的是,缺乏约束的财政限制了公共投资,尤其是用于更新破败不堪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尽管投资有所增长,但仍仅占GDP的6%,只及中国的四分之一。现代化机场、供电、高速公路和港口的缺乏,不仅扼杀了印度相对弱小的制造业和出口,也阻碍了服务业,特别是有可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旅游业。
教育也迫切需要投资。印度的大学正竭力满足对一流毕业生的爆炸性需求。更重要的是,印度的识字率仅为64%,而中国超过90%,这突显了让大量农村可就业贫困人口脱离农业所需的努力程度。
最后,需要持续地打击猖獗的官员腐败,以及长久以来的公共管理不善。只要获得许可,私人部门就可以帮助迎接其中的部分挑战。但政府必须带头,只有政府能制定总体框架和标准,并实施规则。
最大的危险,是政府躺在经济活力上,为改革上继续首鼠两端找理由。这不是理由。经济表现大多要归功于活跃的私人企业的努力。现在是印度的政客展现一些“敢作敢为”精神,赶上其它部门的时候了。
作者是《金融时报》亚洲首席评论员
( 作者:亚洲事务首席评论员居伊•德•容凯尔(Guy de Jonquieres) 2006年1月19日 星期四 译者/诸彦青)
印度不象苏联,在高压状态下维持统一,一旦中央集团软弱无力,马上出现解体倾向。这点民主国家还是有些优势的,坏处是想干啥都有牵扯,比较慢。
巴基斯坦能够成为一个地区强权,去侵占印度?这个有些太魔幻主义了吧,2个国家规模不同,实力差距也比较大,这样的结果不大可能出现。哪怕印度的经济增长停止了,巴基斯坦保持8%的增长,也不可能在2,30年内出现这样的结果。当初的中国虽然穷,也不是哪个国家敢随便惹一下的,实力仍在,伤我十指的同时,你也得留条胳膊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