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印度金融危机即将到来? -- 陈经

共:💬131 🌺6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路易十四的说法?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那些人难道只打算活十几年,十几年后的事就不管了?

先是拆幼儿园,接着拆小学,现在中学也拆了.

人口多了是消费资源,问题是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有中国一个国家.中国不消费,也会有其它国家去消费.留给印度人,美国人去消费?

俄罗斯倒是人口下降,资源多.俄罗斯是中国的学习榜样吗?

家园 分析得好。美国股市能套世界的钱,但其它国家是不能模仿的
家园 好,等待副将兄的大作。
家园 “就业问题”是个含糊的说法

放在特定的“人口”上下文中,给人的直接印象就是人口多了导致就业困难。

大体上,“人口多了导致就业困难”是不错的,但是有两个问题要考虑。

一个是人口是个动态数据,在自然规律下的变化是可以预计的,其后果也是可以预计的。而人为制定规则干预后的变化是否能按制定者的预期发展?我对这个不是那么有信心的,尤其是涉及到部门利益的时候。如果夸大人口危机对制定有利于相关利益集团的政策有利,我相信他们会毫不犹豫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不仅有利可图,而且“政治正确”,没有风险。

其二是,青年人就业困难是个多方面因素合力下的结果,而不是跟人口的简单因果关系。这里面有教育培训体系的原因——需要的人才不培养,培养的人才不需要;有收入再分配的问题——行业收入差距巨大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地区差异的原因——过剩的劳动力总是集中在生产能力过剩的区域,等等等等。

但是也许这些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就业问题”对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孤陋寡闻,对新的经济理论跟不上趟,听说几十年前有经济学家说,美国的经济增长的一大前提是保持一定的失业率,不知道这个理论现在是否已经被批倒批臭?我国能否避免重走美国老路,既保持经济增长,又能完全就业?是否我国的新路就只有“只生一个”这一条?

家园 不知道哪来这么强的信心可以限期实现可控核聚变

以为科技发展像生孩子一样可以计算预产期,怀胎十月之后一定能抱个胖娃娃,好听一点叫乐观,不好听的……,还是不说了。

美国现在人口约三亿,中国是他的四五倍,哪个占有/消耗的资源多?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人口减少就是减少资源消耗,自己节衣缩食为他人做嫁衣?

家园 说得真对.. 献花.
家园 这事到这里就没法说了,回楼上两位

我个人愿意相信你们不会为了辩论而编造看到的是事实,可你们愿意相信我看到的是事实吗?或者说,你们是否愿意接受这样一个可能性:中国农村人口在有些部分有紧缩现象,在有些是仍然处于超生状态?

别武断地认为别人武断,没人是瞎子

就此打住

家园 英国人当年不够狠才造成这个怪物

其实当初就该把他们四个种姓的人完全分开弄成四个国家,加上信回教的巴基斯坦一共五个,这五个国家会生来互相仇视,不互相打是过不下去的

家园 这也是我对老朱的教改转变看法的原因

教改以前那么多年 这个的大学入学率都在3%左右徘徊 而印度在8-10%左右

以至于高级人才总数上一直处于严重劣势

直到教改以后大规模扩召 我们大规模的扩大到16% (01年打平 02年以13%压过他们的11%)

我们才有受过高等教育者那么一个够大的基数去在人才方面也能压印度一头

家园 劳动力新增需求已经大于新增供给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2006年《人口与劳动率绿皮书》指出,中国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平衡,再而减少,以及进入到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已经开始显现。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表示,从2002年以来,真实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一直逐年下降,而实际的就业形势还要好。2006年《人口与劳动率绿皮书》进一步分析指出,未来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日趋严重。原因是,从2007年开始,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将降到1000万人以下并继续下降,供给压力减轻。在2012年达到劳动力供给顶峰,之后劳动力供给下降。而未来新增劳动力需求将呈现增大趋势,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需求将达到1411万人。

  过去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的40~50岁年龄下岗人员,现在开始重新进入就业市场,因此劳动力市场参与度今年开始回升。另一个表现是,民工荒已经变成普遍性的全国现象。在安徽淮北利辛县的调研发现,即使是这个国家级的贫困县,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民工荒问题。这种民工荒并非是高级技工的短缺,而是普通工种岗位找不到求职者。因此,蔡窻认为,民工荒不是短期现象,也不是地区现象。

  “十一五”过后,中国将开始面对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泰岩指出,中国劳动力供求拐点的到来,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模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对这一点国内尚认识不足。

  

家园 十一五之后,各地动员劳动力将会成为每年的重头工作

我们总以为农村有5亿劳动力可转移,其实这是个误会,根据人口普查,农村7亿多人口,

把农村老人都算上,可能有5亿劳动力,因为农村的老人也是工作的嘛!(人口专家语)。这种人根本就没办法转移,其实按通常的看法,40岁以上就很难转业。农村老人有1亿左右,现在在外民工有1.5亿,按第一产业,还需要1亿人算,只剩下不到1.5亿人要转移。如果第一产业要2亿人,只有几千万要转移。这就是我们闹民工荒的原因。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新增劳力少于退休劳力,这个转移数目还会减少。

我觉得,矛盾首先会在青年女工需求上暴露出来,与此相关的是纺织服装业。这个在10年之内矛盾一定会爆发,竞争力差的纺织企业要么去越南,孟加拉,印度。要么国家组织引进女工外劳。

由于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部的崛起,都对劳动力还有大需求。去年,江西安徽就缺民工,影响企业生产,省政府很不满意。

10年时间就可以使形势剧变,95年满大街的民工,和现在到处叫民工荒,变化就这么快。

家园 你看到的是80年代的出生的孩子吧?

至少90年代后期以后,是很少人愿意超生的。这和进城打工有关系。

我农村4个表兄弟,都只生了一个,不愿再生。

你可以观察一下年轻夫妻的生育情况。

家园 工作问题勿刻舟求剑

根据社科院和劳动部的估计,我们劳动力高峰值会在2011-2013年间,之后

劳动力迅速下降,2020年后,是急剧下降,是一千多万/年。

现在出生的人是2,30年后才能工作,顶替当时退休的人.

而且由于内陆的发展,内需的扩大,第三产业的扩大,将来的劳动力需求也

不是现在这个水平。

家园 印度的景况要比东南亚好,同时希望它的金融危机晚点来

万一金融危机发生了,印度要缓过气来,比韩国难,比东南亚容易。

毕竟印度的服务外包业还是来钱的,别人也搞不过他。同时,他还是

有点技术,能做一些东西。大不了把低端的活都干了,挣点小钱还是

可以的。

我决定印度不发生危机就不能壮士断腕,比如现在的经济改革是91年

出现危机之后才出台的,没危机之前,他不思进取过了几十年。

万一出现金融危机,又迫使印度推动大刀阔斧的改革,那还真对我们

没好处,比如他彻底改革劳工法,我们的制造业恐怕还真要受到很大

影响。

家园 印度政府的医疗开支60.5%(2000年数字)用于计划生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