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从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公益化谈开去(一)(完) -- 晨枫
糟糕的本科教育出来本科生的就比搞得好的大专生要教育水平高?现在有方法量化吗?社会上的唯学历论就是这么出来的。
当初就不应该这么扩招,国家也不应该想这么快的甩包袱。教改的开始是当时有几个人的上书。信的内容有人贴在经济板块了。那封信里的内容,今天看是基本上错的,有的条款短视,有的一厢情愿。现在国家说要暂停扩招,已经是开始亡羊补牢。
糟糕的本科教育?有方法量化吗?怎么就能说是糟糕的本科教育呢?
搞得好的大专生教育?原来的大专生教育水平高吗?
大不了你就可以说现在的本科教育就和原来好的大专生教育水平一样,那也是培养出来了更多的好大专生呀...
其实,我就认为现在普通高校的水平,就是原来的大专水平,名牌高校的水平,就是原来高校的水平...还是比原来大部分是高中毕业生要好...所以说,社会平均水平是高了...
我也要暂停扩招几年,调整一下,让各方面跟上来,然后,再大搞扩召,至少要达到老美的大学招生比例.老美的大学一年级,多少还在教中国的中学的内容呢....不信?任何一个理工科的学生,都可以去数学系的一年级给不少课当做TA....当年,我是很诧异了一阵...嘿嘿,我不知道多少数学系的学生选那些课....你可以说都是其他系的...
因为随便一个县高中的升学率就是>90%了....
通过平时学生的学习考试等状况来比较。
既然你认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亦即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与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比率,通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应该逐步稳妥地教改,而不是现在这种大跃进式的大干快上。
另外,美国那体制又不一样,只能参考。这里转一篇文章。
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达20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19%.教育部长周济日前在2005年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我国还将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2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10月16日《北京晨报》)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亦即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与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比率,通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9%,处于世界上第60多位,大体相当于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果单纯比较入学率这一指标,我们当然仍需要“奋起直追”,而2020年达到40%的远景目标也是值得我们热情期待的。
可是,任何高楼都不可能凭空而起,而必须是从地基开始一级又一级地平稳累积。资料表明,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不足10%.1999年开始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后,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年平均增长近两成,高等教育入学率在六年之内整整翻了一番。虽然没有对比资料,可是我想,这个增长速度在世界上至少应该是名列前茅的。
然而,在这六年之内,我们的大学增加了几所?教师增加了多少?资金投入增加了多少?很遗憾,这些方面的增长都是很可怜的,唯一与大幅攀升的入学率相匹配的,仅有大学学费的惊人暴涨——跟着翻了一番甚至几番。假使一直保持着这个“一致性”发展下去,我们在为40%的高入学率热情期待的同时,恐怕会更加为扶摇直上的大学学费而无奈担忧吧?
另一个问题是40%毛入学率的分配问题。入学率意味着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全国平均的入学率数据淹没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在机会拥有上的巨大差异。显然,目前19%的毛入学率在地区之间的分配并非完全公平。《人民日报》的数据,上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位居全国首位;居第二位的是北京,为53%;而云南、贵州、内蒙等地都不过10%而已。如果40%的未来,在分配比例上依旧延续着19%之今日的趋势,无疑难以令人满意。
在我看来,简单意义上,让高等教育入学率“飞”起来也许并不难:无非是降低录取标准,多收些学生;学校装不下了,就多盖几座楼;财政投入跟不上了,就提高收费标准;老师不够用了,就一把茶壶配更多的茶杯——当然,各个茶杯分到的茶也跟着少了。真正难以做到的是:入学率“飞”起来,能否让高等教育水平也跟着“飞”起来?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采取的是“严进严出”制度,而不少欧美国家采取的是“宽进严出”制度。换言之,我们进去的时候多少人,按时毕业的就有多少人,培养成功率接近100%;而欧美国家在校生规模虽大,但学生按期毕业率并不高。据了解,美国即便是较好的高等学校,学习四年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一般约占20%到30%,学习六年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一般约占50%到60%.美国在校生规模比我们大很多,可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却和我们相当。
因此,如果我们的入学率高速腾飞,而按期毕业率依旧不变,那么,大学生教育质量的普遍下滑,或许就将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实。而这与我们发展高等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却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最该值得我们警惕。
和通货膨胀不可避免是类似的道理...
这些数据我根本不信...在我看来,就是胡说八道...欧洲我不知道,美国的大学,每门课上,就少数的几个学生得F......简直比国内的学校还要少...学得一塌糊涂的也敢来问教授要高一点的成绩...不能4年毕业?笑话...哪里来的数据?当年也是老听这些说法,还以为是真的呢...
那些略差一点(也还不错的)的私校,国内学文的,也能轻轻松松把计算机的学位搞下来...好多课都有考古题...
现在美国教育界讨论的是成绩浮涨的问题(校报都登了好几次了),就是太多A了,搞得都分辨不出来学生好坏...最后就是看出身,好学校毕业的,就好...看看招教职的,都是先看什么学校毕业的...
2020年?肯定用不了,...,顶多8~10年...
我这里也有学了6年本科还没毕业的例子.这些(包括你看到的)都是个案,说明不了什么,至少引文的作者还是有个数据的,你只能拿出数据来驳作者的数据,不是主观上信不信.
中国不是处处都是北京上海的。给你的引文中清晰地指出了平均毛入学率掩盖了地区差异。现在的学费等也掩盖了这种地区差异,城乡差异。这些差异也是导致了这次讨论的原因之一。如果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是东部沿海的水平,也就没有这次讨论了。
不过,这么多年来,教了这么多学生,看到的就是那么样了...又不是一两个学生.....那么多届了...当然,这个拿来论证,是不够的,我只说我看见的...
央视《决策者说》5月25日播出了《楼继伟:3.8万亿怎么花》,以下为部分节目实录:
主持人:接下来要说增了,我这儿做了几个题板,都是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这可能是每一个家庭都会格外关心的,因为2004年的时候是3300多亿,2005年的时候是3900多亿,到2006年的时候一下变成4546亿,这是在教育领域,这个增量意味着什么?
楼继伟:教育中公共性最强的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中最难的是农村义务教育,今年中央新增加的教育支出70%用于农村,基本转移到地方去。
主持人:针对教育,恐怕也是您听的最多的,教育怎么增加,人们多少还是希望,还是觉得增加的不够,总是觉得,如果咱们的国家GDP增长速度这么快,教育就不能多加一点吗?这个分寸怎么拿捏的?
楼继伟:这个拿捏是最难弄的,我们要考虑的,首先财政能力,全国的财政收入如果做分子,以全国的当年计算GDP为分母,这个比重是17.3%,这个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30%多、40%多,也比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水平还要低,我们并不是非常富裕的国家。
主持人:刚才楼部长说的是在咱一年的GDP,比如一共是一万块钱,我们的财政收入大约占到17%,也就是1700块钱左右,可是发达国家可能能占到30%,大约三千块钱左右。
楼继伟:对,是这样的,我们的财力并不是很雄厚,这个调整是逐步进行的,你说怎么拿捏,我说就要有补位的,就要有退位的,哪儿那么容易的事情。还有一些效率上要提高,因为我也感觉教育经费增加了很多,确有效率提高的问题,确有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的问题。确实我们也知道,还有不满意,但是我也要想,比如说有的国家高等教育都是免费的,我想在中国做不到,我们说还是有准公共性,还是个人要付一部分费用。当然这里必须做出区别,像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这些是解决其中一部分的问题,所以我们还要提倡政府的支持和个人的责任要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