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精兵切莫误入岐途 -- 晨枫

共:💬92 🌺8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费用当然是原因

装备60万精兵,和装备20万精兵加100万非精兵,费用不知道相差多少?如果后者还比前者便宜,那100万非精兵和炮灰无异。对不起,话可能说重了,看意思吧。

装备的更新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叫世界是发展的呢?清朝洋务运动时的新军(包括北洋水师)有同样的问题,朝廷以为可以一劳永逸了,但是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世上事,不进则退。军队是这样,工业也是一样。

梯队在很多时候是一个必然,但过渡时间太长了,装备繁杂所造成的后勤保障上的困难,这比帐也是要算的。

家园 漏首好久不见,一向可好?
家园 (再给你转一帖) 装备支援保障要从“顶”开始

外链出处

张竹林

现代战争强度高、节奏快、消耗大,装备支援保障的范围、对象、难度和要求等远远超出平时的装备维修概念。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一直把承制单位、合同承包商这些非作战部队的装备支援保障作为战时装备快速保障的重要力量,并在战争中不断对装备支援保障的内容、规范及方式等进行探索和改革。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非建制部队进行装备维修保障超过了50%。

伴随着我军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装备保障的技术难度骤然增大,仅靠建制部队维修保障力量是难以承担的。借鉴外军装备支援保障的一些成功做法,坚持从顶层和系统设计着手,建立和完善装备支援保障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从装备支援保障总体规划着手,强化新型保障核心建设,确保装备支援保障的规范和可操作。美军在装备支援保障的合同内容、格式、维修服务的清单、支援保障队伍的训练、支援保障力量的投送、支援保障人员的安全保证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做到了有章可循。美军于1999年专门颁发了“伴随部队的承包商”和“战场承包商保障”战斗手册,清晰规范了战时派出保障的问题。而当前我军装备承制单位往往将装备支援保障当成一项临时性工作,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支援保障制度,也没有明确的责任要求,更缺少相应的支援保障队伍。因此当务之急应加强装备支援保障的基础建设,它是确保装备支援保障可行的基础。

从装备支援保障系统性指挥协调着手,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保障指挥体系,为作战部队快速、准确地提供立体、远程、多手段和持续的无缝保障。美军依托可视化保障系统,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支援保障指挥体系。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的采办与合同保障处对战区内的“承包商靠前修理单位”进行统一指挥和控制,虽然机构不大,但保障效率却非常高。“阿帕奇”直升机系统、“爱国者”导弹系统等大型高技术装备,基本上得到了及时维修和备件补充。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装备支援保障指挥体系,装备采办部门组织承制单位为部队进行装备支援保障活动,只能靠部队逐级反映或单个联系,存在信息处理不衔接、不准确等缺点,特别是对于大型复杂武器系统,涉及承制单位多,各个厂家的支援保障活动协调难度大。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涵盖部队、装备采办部门、承制单位的装备支援保障指挥信息平台,以实现支援保障前伸到战场、后延到承制单位,上联至总部机关、下联至作战部队甚至单车、单炮、单机、单舰等,实现保障资源集约化和保障效能最大化。

从装备支援超前保障的规划着手,结合战时特点不断优化支援保障的形式,使支援保障与部队自我保障相得益彰。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根据装备技术特点和作战样式变化,超前对支援保障的范围、对象、难度以及组织计划等进行精心论证、策划,为美军几次速胜打下了基础。如海湾战争需要的一种精确制导炸弹,从生产到装上飞机仅用了36个小时。另外,美军采取了灵活的支援保障形式。在伊拉克战争中,陆军助理部队亲自组织了一个由承包商人员组成的特别任务支援保障队,最多时达500余人,直接“嵌入”到作战部队中进行战场损伤评估,对一些新装备进行修理。美军的做法给我们不少启示,我们要积极探索装备使用维修特点,对装备支援保障进行超前部署,详细拟订好不同部署阶段的支援保障服务大纲,着力改变一些承制单位仍把简单技术服务、接装培训作为支援保障主要形式的观念,与时俱进地提高装备支援保障的能力。

家园 这个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接轨

中国的军工是半军事化的,但却不归指挥系统管辖;美国的军工是“全民用化”的(fully civilian),但为产品保障和军队密切相连。承包商的问题在于战时不能强制跟随战斗,雇员是可以辞职的,但军人不可以。美国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但不严重,因为除了第一线的地面部队外,空、海军最需要技术保障的基本可以在“后方”基地进行,没有直接的生命危险。中国的情况会有点不一样。

中国军工和部队缺乏联系更主要的是体制和观念的问题。如果不是市场竞争,中国的国营厂商几时积极、主动为顾客服务过?

家园 一个办法是象前几年积极财政政策搞基本建设那样来壮大国防工业

国防工业各企业再象住房贷款mortgage一样鼓励部队适当加大装备采购量, 特别海空军和陆军信息化. 企业还要象上文一样向部队提供维修保养等.

这样部队的训练,人才培养,待遇可进一步加强. 咱们的军费太少了.

家园 现在国防工业的企业均由国防科工委来管, 体制比较顺

就象国资委管大型国有企业一样. 搞起来难度肯定有,但只要下决心是能办成的.

家园 接着说

我想晨兄对人民军队的对内职能有很大的误解,首先我所说的对内职能主要是指支援国内建设和普及基本政治军事教育,以及抗灾抢险等等。维护治安并不是正规军的主要职责,但武警也是人民军队的成员。晨兄似乎受到西方宣传的影响,一提到对内职能马上想到镇压人民。第一,镇压的不是人民,而是暴徒,在人民的基本生活受到威胁,其他手段无法恢复秩序的情况下,出动军队是合理的。第二,洋鬼子的军队并不是没有对内“镇压”的例子,关于这一点,请参看前一段对新奥尔良风灾的帖子。只不过美国的国力强,世界地位高,国内社会较稳定,很少出现大的动荡而已。

至于为什么我们始终保持使用军队进行基本政治军事教育和要求军队参加国内生产建设,原因是在现阶段及可预见的未来,这还是比较好的选择,或者说这是不得不。您可以参看漏斗子在上面的帖子。并不是说我国不想建立现代预备役制度,但是建立不等于建成,更不等于完善,我国单纯依靠现有的预备役体系不能维持国家的后备力量,如果贸然大量裁军,去搞所谓精兵主义,也许现役部队的战斗力可以提高,但战争潜力则可能受损。

至于说到教育问题,可以设想那些无法上学的农村青年,或者一辈子被束缚在家乡的土地上,或者被迫进城成为民工,或者去做小买卖,如何有效保证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公民意识的培养?而参军则提供了一条途径,在军营中,他不仅可以学到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还可以体会到公民的意识和尊严。在军营里,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同吃同住同生共死,战友情谊使狭隘的地区意识和隔阂淡漠,同时也提供了对不同地区风土人情的了解。这才是我说的促进了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交流,而不是说农村战士驻扎到城市领略先进,晨兄误解了。

至于说到参加生产建设,与参加生产经营是不同的,晨兄如果有机会去我国西部地区看看是有好处的,没有军队的支援,很多地方修起公路、铁路、通信设施是不可能的。而这肯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你也可以了解一下每年空军对黄河冰凌的轰炸、空军、陆军对内蒙古雪灾的救助情况,我没有亲眼见过,但我可以想象,绝望的灾民得到来自人民子弟兵的救援后的感激。如果面对这些灾民,告诉他们军队是只管打仗的,会是什么情景?

晨兄也许会辩说如果我国建设得到改善就不必让军队干这些了,这些可以让政府承担。但是艰苦的建设必须从现实入手,而不是建立在轻率的想象基础上。也许有一天中国强大了,国内人民不需要不断抗灾,不需要与贫困作斗争,单靠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对军队的支持,我们的军队可以淡化国内职能,但我不知道这是30年还是50年之后的事,我们讨论那时的情况就没有必要了

家园 我感觉晨枫兄有些跑偏了

我认为,研究中国军队改革,第一不能忘记的是中国军队的原则和使命。党指挥枪是最根本的原则。也就是说,军队不是国家军队,而是党的军队。前面晨枫兄说军队是政府的一部分,好像不妥。而作为党的军队,其任务不仅仅是保护国防还有其对内职能,就是维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仅仅是镇压暴乱,而是要能够做到坚决自觉地捍卫共产党领导,而不是像苏东的军队表现一样。要做到这一点,生产队、宣传队的使命是绝对不能丢掉的。这两点使命不仅仅是经济帐,还有政治账,军队参加救灾和生产,是一种维持军队不变色的手段。因为现在你找个老人家来忆苦思甜没有意义了,台湾也不可能反攻大陆了,你请人家反攻人家还未必来呢。所以,就需要这样一种方法来保证军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时,军队代表了党,也实践了党对军队的不断领导。始终让军队知道为水打仗,受谁领导。生产和宣传不仅仅是对外的,同时也是对内的一个凝聚过程。不管党指挥军队是对的还是错的,但这是中国军队的基本原则,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触动的。

家园 成建制使用,让我想起斯大林的近卫军,支持!
家园 国防科工委管辖不等于体制就理顺了

要不然也不会有张竹林的文章了,中国的军工由国防科工委管可是有日子了哦。

国防科工委的军工厂如果还是“我造你用”的观念,谁管都没用。美国的承包商要不是为了竞争优势,才不会那么“自觉”呢。国防科工委的军工厂的动力是什么呢?不过我们扯远了,这已经和精兵没有太大关系了。

家园 对对,接着说

军队用于平定国内动乱的事,还是不过多讨论的好。武警的组建和增强是有原因的,否则不必多此一举。调入新奥尔良的是国民警卫队,这和美军正规军是有区别的。美国宪法规定,州长有权调用国民警卫队(所以台湾译名为“州兵”,倒也不无道理),用于维持州内治安。但出动正规军,就要有国会授权的总统命令了。

军队用于救灾,各国都有,但这不是军队的主要任务,军队建设如果围绕这个进行,就偏了。

军队带动地方建设,这在各国也都有。但是军队有军队的考虑,修桥铺路是为了军队的机动,而不是为了地方的“要致富,先修路”,带动地方建设只能是“顺手牵羊”的义举,不是有针对性地帮助地方建设。

教育更应该是政府的职责。军队对个人的培养,对城市、农村都一样。闲云兄所说的融合地区差别、建立共同的国家意识,这是所谓nation building,是政府的事,不是军队的事。

总之,军队办社会,不是一个办法,把军人作为廉价劳动力(包括廉价教师)最终是事倍功半之举,因为这样做,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把军队作为无能政府的补充,这也不是一个事,后患很多的。

人民军队和人民的鱼水情,最终要体现在人民军队对人民和国家利益的保护上,而不是局限在帮老乡挑水、教老乡认字的水平上。

家园 有可能吧

不过党指挥枪和党就是枪是不同的,更不是枪就是党。

在中国,党的军队和政府的军队没有实质性的不同,党和政府本来就是一家,尽管党政分家叫得凶。

军队可以用来救灾和生产,但军队的职责不是救灾和生产,军队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如果军队的基本职责忘记了,其他功能(而不是职责)就不用谈了。

家园 看文章要仔细

晨兄也许会辩说如果我国建设得到改善就不必让军队干这些了,这些可以让政府承担。但是艰苦的建设必须从现实入手,而不是建立在轻率的想象基础上。也许有一天中国强大了,国内人民不需要不断抗灾,不需要与贫困作斗争,单靠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对军队的支持,我们的军队可以淡化国内职能,但我不知道这是30年还是50年之后的事,我们讨论那时的情况就没有必要了

晨兄看文章要仔细,这个问题我已经说过了,我们讨论问题不能脱离现实的基础,否则我们讨论的就不是中国军队的建设方向,而是美国军队、俄国军队了。

你一直说建设、教育之类是政府的事,不是军队的事,我认为现阶段中国政府如果不依赖军队投入无法解决这类问题,而且军队参与这些事物对军队建设和军力保持有好处。

家园 没错

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或者是不共戴天的。不是说要保家卫国就不能救灾生产了。实际上部队也不可能一年到头都在救灾——也没有那么多灾让你救啊。生产倒是一个问题,前一段某些部队简直就是生产队,这是肯定不行的。但是也不是说要训练就彻底不参加生产——军队可能不要自己独立地搞生产,但是适当地参加当地的共建活动或者援建还是有必要的。毕竟两手一齐抓,两手都要硬。

家园 说得是

不过我们已经历原来精兵的话题很远了,容我几天,会把我对军队的职责的理解贴上,到时请闲云兄点评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