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忆往事】 朝鲜的核科学家 -- georgenine
- 共: 💬 32 🌺 21
这是86年的事, 当时我们部队同一些科研单位合作搞地炮自动化指挥系统, 中科院长春某研究所是其中之一. 我参与了这个项目, 经常跑长春, 与科研人员沟通, 常常就在办公室里看他们干活, 与他们聊天, 陪他们加班.
具体做这个项目的研究室工作效率高, 对部队几乎是有求必应. 室主任是个五十岁左右的鲜族人, 为人热情豪爽, 技术上很在行.
一天晚上加班, 很晚的时候, 主任来了, 有人问他: 客人送走了? 他说送走了. 接下来给大家讲了刚离开的客人的事.
这天下午, 主任接到一个电话, 说了几句后,很是激动. 打来电话的是他大学里非常要好的同学, 也是鲜族人, 60年代回朝鲜去了, 这次和妻子来中国探亲, 想看一看他, 人在长春火车站.
主任在电话里告诉同学乘公车的路线和见面地点, 马上又打电话给他爱人, 让她立即请假回家收拾卫生,准备晚饭. 自己则与同事打个招呼, 上街买菜去了.
办完采购, 送到家里, 让爱人先切好菜, 等人来了立即开炒; 再回所传达室一看, 同学已经到了, 两人见面自是十分高兴.
领同学回家里, 先水果饮料款待, 同学很吃惊, 一会儿, 主任爱人将饭菜陆续上来, 酒也摆到桌上, 同学却疑惑起来, 问主任怎么知道他会来, 主任不明白同学的话. 同学说你若不知道我来, 怎么能搞这样丰盛的饭菜. 主任这才反应过来: 同学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60年代. 告诉他这鸡鱼肉蛋和蔬菜是随便买, 要是能早点知道你来饭菜还要更好呢, 接着又对同学进行了一番中国大好形势的教育.
两人对饮起来, 同学十分感慨: 没想到中国人能吃得怎么好. 他说他回朝鲜后, 就一直搞核研究, 现已是朝鲜有名的核方面的人才, 待遇比普通人好多了, 可和中国没法比. 在朝鲜有人笑话中国, 说中国搞的是”贫穷的资本主义”. 看来中国是真的进步了.
同学告诉主任, 朝鲜对他这样的人控制很严, 这次来中国探亲, 不能全家出去. 同学及其妻子只好把孩子留在朝鲜.
主任听到这里, 问了同学两句话, 生起气来, 破口大骂这同学......
(对不起, 我也得学一学萨苏, 请大家猜猜看, 主任为何骂他同学? )
估计营养跟不上
也许夫妇俩出来,孩子就享受不到“高级待遇”了?
看最后一位
到底骂了些什么呢?
你妻子同你一起来得?
同学答:是
她人哪?
同学: ......
(再猜猜 )
主任气得不得了, 骂同学你怎么好意思在这儿吃喝, 把老婆一个人扔在火车站.
开始猜得离题万里
结果两人马上同去火车站, 接回同学的妻子.
他在哈尔滨火车站遇到一卖朝鲜咸菜的老大娘,一问又是鲜族人,感到很亲切. 可那老大娘看见他戴的金将军像章,就开口说起金将军的坏话来, 气得他鼓鼓的: 你一个卖咸菜的, 有什么权力骂金将军!
他经常介绍一些朝鲜方面的人员到我们这里来交流学习,有些我们能办到,有些不能办,有些事不敢办。
朝鲜的科技人员还是很有骨气的,能来中国的和当年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派到西方的人员一样肯定都是政治上过得去的,人家虽然穷,但是人家也搞出了原子弹,而且在和我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不卑不亢。
张参赞就更是喜怒不形于色,有时我们这里的年轻人对张不耐烦,我特别要求大家,我们可以做的就做,也不是什么国家机密,告诉人家就告诉人家了,不能说的,就客客气气的,能公开原因的就公开原因,不能公开原因的也语气委婉一些,不能让人家觉出不舒服。
这个张参赞可能觉察我的态度比较好,以后就经常打电话给我,问的问题很少有我能回答的,太广。他留给我的使馆的电话,我打过去从来没人接听。
有时朝鲜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来了,我们都尽东主之道,邀他们一餐便饭,当时随随便便的一餐饭,他们都满意的不得了。
朝鲜在中国境内搞了不少公司,我们政府就是挣一支眼闭一支眼,完全知道他们在搞什么名堂,不去追究,派过来的朝鲜人都是他们那里的干部子弟,他们也腐败得很,回扣也主动张口要。干力气活的都是朝鲜妇女,朝鲜妇女真能干,真有力气,河里兄弟们又没结婚的,建议考虑娶朝鲜姑娘,能干能吃苦不娇气。
朝鲜大使馆我也进去过。还在那里吃了一餐饭。